一种膨胀石墨增强吸油性能的沥青树脂复合基球形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0406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膨胀石墨增强吸油性能的沥青树脂复合基球形活性炭,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40-43、邻位甲基苯乙烯40-42、乙醇25-28、叔丁基过氧化氢2-3、双酚A环氧基二甲基丙烯酸1.5-2.5、明胶2-3、OP-10 0.5-0.8、蒸馏水适量、丙酮适量、磺化沥青粉25-28、膨胀石墨4-5、白土粉2-3、玉米芯粉3-4、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2-3、柠檬酸3-4、乳化石蜡2-3;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含改性的膨胀石墨、白土粉、玉米芯粉等成分,改性后的膨胀石墨等存在立体纤维网状的分子结构能够大量吸附油分子,同时吸油速度快、油水选择性高、保油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球形活性炭因具有球形度良好、填充密度高、微粒脱落少以及吸脱附速度快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环保和催化剂载体等相关领域。球形活性炭按原料不同主要分为三类:煤基球形活性炭、高分子树脂基球形活性炭和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其中,煤基球形活性炭的优点是原料价格便宜,来源广泛,但是煤基活性炭的灰分高,杂质多,机械强度低,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以高分子树脂基和沥青为前驱体制备的球形活性炭因具有灰分含量低、炭收率尚以及孔径分布易控制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由于分子结构上的差异,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和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孔道结构与机械强度有所不同。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具有吸附容量大以及吸脱附速率快的特点,而高分子基球形活性炭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若制备出的球形活性炭兼具两者的特点,则对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意义重大。因此,研制高效能沥青、树脂复合球形活性炭是一种既具有快速吸脱附性能、油水分离功能、又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球形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活性炭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利用膨胀石墨、白土粉、玉米芯粉等成分通过一系列的改性工艺添加到沥青包膜液中,通过在聚合物树脂球表面形成快速吸附层,同时,膨胀石墨等存在立体纤维网状的分子结构能够大量吸附油分子,具有很好的油类吸附性能。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施: 一种膨胀石墨增强吸油性能的沥青树脂复合基球形活性炭,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40-43、邻位甲基苯乙烯40-42、乙醇25-28、叔丁基过氧化氢2_3、双酚A环氧基二甲基丙烯酸1.5-2.5、明胶2-3、0P-10 0.5-0.8、蒸馏水适量、丙酮适量、磺化沥青粉25-28、膨胀石墨4-5、白土粉2-3、玉米芯粉3_4、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2_3、柠檬酸3-4、乳化石蜡2-3 ; 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膨胀石墨增强吸油性能的沥青树脂复合基球形活性炭,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I)将明胶加入100倍量的蒸馏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0P-10,搅拌至分散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依次缓慢的加入乙醇、叔丁基过氧化氢、双酚A环氧基二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叔丁酯、邻位甲基苯乙烯,控制搅拌速度为1000转/分,然后缓慢升温至60°C,搅拌反应60分钟后,继续升温至80°C,以400转/分的速度搅拌反应4小时,用布氏漏斗过滤反应液,将固体树脂球用蒸馏水洗涤2次,在50°C下的烘箱中烘干;向烘干的树脂球中加入3倍量的丙酮,边搅拌边水浴加热至65-75°C,保持丙酮为回流状态24小时后停止回流,然后将树脂球取出,用蒸馏水洗涤3次,在50°C下的烘箱中烘干待用; (2)将磺化沥青粉加入2倍量的蒸馏水洗涤,经过在转速为600转/分的条件下搅拌60分钟,待其静置后收集上清液,然后将上清液放入烘箱中,以100°C的温度烘干,然后将干燥后的上清液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形成水溶液待用; (3)将玉米芯粉、膨胀石墨、白土粉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200目粉末待用,然后将混合放入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常温下浸泡处理2小时,再用梓檬酸水溶液冲洗呈中性,最后与乳化石蜡放入搅拌机中,以600转/分的速度搅拌30分钟后取出,再放入烘箱中,以90°C的条件下烘干得混合粉末; (4)将步骤(2)得到的水溶液与步骤(3)的混合粉末混合,以600转/分的速度搅拌30分钟形成沥青基混合包衣液,将步骤(I)得到的树脂球放入包衣机中,控制包衣液的进料温度为60-80°C,工作压力为0.2-0.5MPa,将沥青基混合包衣液均匀地包裹在树脂球表面,得到复合小球; (5)将步骤(4)得到的复合小球送入高温炉中,在氦气保护下,以1-2°C/min的速度升温至600-650°C,保温炭化2小时,再以3-4°C /min的速度再升温至750-850°C活化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粒径为0.2-0.8mm的球形活性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以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等单体等为原料,添加致孔剂乙醇等成分,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得到不同直径的聚合物微球,再将处理后的水溶性沥青均匀地包覆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再经炭化、活化后制成表面有黑色光泽、大小均匀且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球形活性炭。本专利技术内含改性的膨胀石墨、白土粉、玉米芯粉等成分,改性后的膨胀石墨等存在立体纤维网状的分子结构能够大量吸附油分子,具有很好的油类吸附性能,同时吸油速度快、油水选择性高、保油性好。本专利技术工艺便于工业控制,利于实现自动化,产品是一种高性能活性炭,可应用于高洁净度的环境控制、过滤器等的气体处理、溶剂回收、油水分离等。具体实施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种膨胀石墨增强吸油性能的沥青树脂复合基球形活性炭,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备制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40、邻位甲基苯乙烯40、乙醇25、叔丁基过氧化氢2、双酚A环氧基二甲基丙烯酸1.5、明胶2、0P-10 0.5、蒸馏水适量、丙酮适量、磺化沥青粉25、膨胀石墨4、白土粉2、玉米芯粉3、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2、柠檬酸3、乳化石蜡2 ; 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膨胀石墨增强吸油性能的沥青树脂复合基球形活性炭,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I)将明胶加入100倍量的蒸馏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0P-10,搅拌至分散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依次缓慢的加入乙醇、叔丁基过氧化氢、双酚A环氧基二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叔丁酯、邻位甲基苯乙烯,控制搅拌速度为1000转/分,然后缓慢升温至60°C,搅拌反应60分钟后,继续升温至80°C,以400转/分的速度搅拌反应4小时,用布氏漏斗过滤反应液,将固体树脂球用蒸馏水洗涤2次,在50°C下的烘箱中烘干;向烘干的树脂球中加入3倍量的丙酮,边搅拌边水浴加热至65-75°C,保持丙酮为回流状态24小时后停止回流,然后将树脂球取出,用蒸馏水洗涤3次,在50°C下的烘箱中烘干待用; (2)将磺化沥青粉加入2倍量的蒸馏水洗涤,经过在转速为600转/分的条件下搅拌60分钟,待其静置后收集上清液,然后将上清液放入烘箱中,以100°C的温度烘干,然后将干燥后的上清液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形成水溶液待用; (3)将玉米芯粉、膨胀石墨、白土粉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200目粉末待用,然后将混合放入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常温下浸泡处理2小时,再用梓檬酸水溶液冲洗呈中性,最后与乳化石蜡放入搅拌机中,以600转/分的速度搅拌30分钟后取出,再放入烘箱中,以90°C的条件下烘干得混合粉末; (4)将步骤(2)得到的水溶液与步骤(3)的混合粉末混合,以600转/分的速度搅拌30分钟形成沥青基混合包衣液,将步骤(I)得到的树脂球放入包衣机中,控制包衣液的进料温度为60-80°C,工作压力为0.2MPa,将沥青基混合包衣液均匀地包裹在树脂球表面,得到复合小球; (5)将步骤(4)得到的复合小球送入高温炉中,在氦气保护下,以2°C/min的速度升温至600-650°C,保温炭化2小时,再以4°C /min的速度再升温至750-850°C活化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粒径为0.2-0.8mm的球形活性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膨胀石墨增强吸油性能的沥青树脂复合基球形活性炭,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40‑43、邻位甲基苯乙烯40‑42、乙醇25‑28、叔丁基过氧化氢2‑3、双酚A环氧基二甲基丙烯酸1.5‑2.5、明胶2‑3、OP‑10 0.5‑0.8、蒸馏水适量、丙酮适量、磺化沥青粉25‑28、膨胀石墨4‑5、白土粉2‑3、玉米芯粉3‑4、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2‑3、柠檬酸3‑4、乳化石蜡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向洋刘鹏翔吴杰吴育兵吴悦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成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