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低温再生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剂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9563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7:32
一种中低温再生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剂,各组分按质量百分含量为:低温再生胺:10~80%;pH调节剂:5~25%;助剂:0~10%;水:余量;使用时,吸收塔中低温再生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反应形成富液,吸收温度:30~50℃,吸收塔压力:0.05~6Mpa,富液经过贫富液换热器进行预热,闪蒸出一部分二氧化碳气体,闪蒸后的富液进入再生塔进行低温热解,再生成为贫液并产出二氧化碳,再生塔底部温度70‑100℃,再生塔产生的热贫液经过换热器送往吸收塔用于二氧化碳捕集,完成整个吸收‑再生‑吸收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吸收剂可在较低温度下再生,从而可以在多方面削减捕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吸收和分离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中低温再生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大型二氧化碳排放源中,特别是中低浓度的排放源中捕集二氧化碳一般选用化学吸收法,吸收剂以乙醇胺为代表,在吸收塔中与酸性气体二氧化碳反应形成化合物,使其从气相中分离出来进入富液离开吸收塔。在再生塔中对富液进行加热,二氧化碳与醇胺形成的化合物受热发生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并实现醇胺再生。这类吸收剂的主要问题是捕集的能耗较高,再生温度为110-120℃,需要消耗大量的饱和蒸汽,这也是这类碳捕集技术成本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以一乙醇胺为例,捕集工艺中再生能耗占总能耗的60%以上,而在再生能耗中化合物热解所需的热量约占50%,富液升温到再生温度伴随的显热和潜热各占25%左右。如果采用的吸收剂与二氧化碳可在95℃进行再生,就足以再次恢复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的能力,计算表明这样在吸收剂浓度和贫富液负荷一致的条件下,整个捕集循环可节省近50%的显热以及80%以上的潜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低温再生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质量百分含量为:低温再生胺:10~80%pH调节剂:5~25%助剂:0~10%水:余量;其中,所述低温再生胺为有机胺,是一类物质,其结构式为:结构式中,R1、R2、R6、R8为直链烷烃,R3、R4、R5、R7、R9、R10为氢原子、直链烷烃基、支链烷烃基或烷氧基,R5、R6为直链烷基或,具体包括2‑(叔丁胺基)乙醇、2‑(2,2二甲基丙胺基)乙醇、3‑(仲丁氨基)丙醇。所述pH调节剂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所述助剂为一种或多种消泡剂、抗氧化剂或缓蚀剂,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脂肪醇;抗氧化剂为酒石酸钾、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低温再生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质量
百分含量为:
低温再生胺:10~80%
pH调节剂:5~25%
助剂:0~10%
水:余量;
其中,所述低温再生胺为有机胺,是一类物质,其结构式为:
结构式中,R1、R2、R6、R8为直链烷烃,R3、R4、R5、R7、R9、R10
为氢原子、直链烷烃基、支链烷烃基或烷氧基,R5、R6为直链烷基或,具
体包括2-(叔丁胺基)乙醇、2-(2,2二甲基丙胺基)乙醇、3-(仲丁氨基)
丙醇。
所述pH调节剂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氢钾或
碳酸氢钠。
所述助剂为一种或多种消泡剂、抗氧化剂或缓蚀剂,消泡剂为有机硅
氧烷、酰胺或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意郜时旺郭东方刘练波牛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