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876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具体的电路设计包括第一至第六电容,第一至第十电阻,第一、第二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以及电源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具有节电效果显著,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降低生产环境温度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塑料加工及其类似加热行业。产品在塑胶机械、原油输送、食品机械、医药化工机械及其它类似加热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涉及温控电路设计

技术介绍
电磁加热控制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电磁控制器将220V,50/60HZ的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_40KHz的高频高压电,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金属材料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金属材料料筒内的东西。现有技术中,塑胶机械所用的加热方式普遍为电热圈加热,通过接触传导方式把热量传到料筒上,只有紧靠在料筒表面内侧的热量才能传到料筒上,这样外侧的热量大部分散失到空气中,存在着热传导损失,并导致环境温度上升。另外电阻丝加热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功率密度低,在一些需要温度较高的加热场合就无法适应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利用电磁加热进行温度控制的电路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容,第一至第十电阻,第一、第二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以及电源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二电容后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三电容后分别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晶闸管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晶闸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相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晶体管的基极、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电阻的一端、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经过发光二极管与晶闸管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二极管均为1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发光二极管为Φ5πιπι的绿色发光二极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晶体管为58050型硅NPN晶体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晶闸管为TLC336A型双向晶闸管。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公开的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具有节电效果显著,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降低生产环境温度,免维修等显著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塑料加工及其类似加热行业。产品在塑胶机械(如:注塑机、造粒机、吹膜机、拉丝机的节能改造中)、原油输送、食品机械、医药化工机械及其它类似加热行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电路连接不意图;其中:C1至C6为第一至第六电容,Rl至RlO为第一至第十电阻,DUD2分别为第一、第二二极管,D3为晶体管,D4为晶闸管,D5为发光二极管,T为电源变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容,第一至第十电阻,第一、第二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以及电源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二电容后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三电容后分别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晶闸管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晶闸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相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晶体管的基极、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电阻的一端、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经过发光二极管与晶闸管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二极管均为1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作为上述具体实施方案中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发光二极管为Φ5πιπι的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晶体管为58050型硅NPN晶体管;所述晶闸管为TLC336A型双向晶闸管。本技术所公开的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具有节电效果显著,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降低生产环境温度,免维修等显著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塑料加工及其类似加热行业。产品在塑胶机械(如:注塑机、造粒机、吹膜机、拉丝机的节能改造中)、原油输送、食品机械、医药化工机械及其它类似加热行业。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容,第一至第十电阻,第一、第二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以及电源变压器,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二电容后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三电容后分别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晶闸管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晶闸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容,第一至第十电阻,第一、第二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以及电源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二电容后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经过第三电容后分别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晶闸管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晶闸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相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晶体管的基极、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电阻的一端、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经过发光二极管与晶闸管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吴翠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