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667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主要由黄芪、红参、丹参、制附片、益母草、玉竹、炙甘草及辅料制作而成。该药物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用于各种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辅助治疗急性心衰等症,疗效好,且无耐药性,无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药品
技术背景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喘证"、"胸痹"、"心悸"等范畴,《素问?痹论》曰:"心痹者,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其喘息、心慌、乏力、气短,并动则尤甚,属气虚表现;胸 闷、胸痛、舌质紫暗,为瘀血内阻之征;且这类患者病程长,"久病必虚"、"久病入络",故其主 要病机为气虚阳虚夹血瘀,气虚阳虚为本,血瘀为标;病位在心,涉及肺、肾。慢性心力衰竭 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男性高于女性; 慢性心衰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各种原因造成心脏损害,发生心脏功能异常,运 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动则尤 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特征。迀延难愈,反复发作。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 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该病的发 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病死率与恶性肿瘤的5年病死率基本相仿,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 健康。 随着医学发展和进步,市面是出现了很多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但大多数药物有 副作用和耐药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带病生存,需要长期服药,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药 效下降,耐受性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药物 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用于各种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辅助治疗急性心衰等症,疗效 好,且无耐药性,无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 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00-560份、红参100-200份、丹参180-300份、制附片 180-300份、益母草410-550份、玉竹100-220份、炙甘草50-15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50-510份、红参 120-160份、丹参210-270份、制附片210-270份、益母草450-510份、玉竹140-180份、炙 甘草80-12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80份、红参145 份、丹参242份、制附片242份、益母草484份、红花145份、玉竹161份、炙甘草97份及辅 料制作而成。 -种如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原料,加入常规辅料, 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 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 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胶囊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 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 成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 7%的硬脂酸镁与 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 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丸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 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主要由黄芪、红参、丹参、制附片、益母草、玉竹及炙甘草制作而 成。其中,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 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表虚自汗:多用 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 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急性肾炎水 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性 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 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 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 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 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 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 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红参属伞形 目、五加科植物。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红参的加 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长8到18厘米。 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纹,环纹不明显,有枝根痕,根茎上部土黄色,顶端有芦碗,习 称"油盏头"。本品特征:质坚,体重且脆,气香,味微苦。红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 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益气摄血功效。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 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 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疮疡肿痛。附片,属温里药,性味大辛、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 大热,温阳逐寒之功效。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 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益母草,又名:蒱、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 森蒂,拉丁学名:Leonurusartemisia(Laur. )S.Y.HuF,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 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 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 摘,味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00‑560份、红参100‑200份、丹参180‑300份、制附片180‑300份、益母草410‑550份、玉竹100‑220份、炙甘草50‑15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萍孙刚徐剑曾真周琦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