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569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9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包括挂架和搁板;挂架包括两侧的挂杆和连接两侧挂杆的连接杆;在挂杆的顶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挂钩,用于将挂架整体悬挂至床尾护栏上;在两根挂杆的内侧,左右对称地各设有数个嵌槽;嵌槽用于连接搁板的尾端,高度方向上的多个不同嵌槽可调节搁板的高度。挂杆上的嵌槽自开口处向下向挂杆内部倾斜延伸,可以更有利于搁板尾端卡入在嵌槽中,不容易滑脱。搁板的尾端具有向下弯折的连接头,与挂杆上的嵌槽相适配;将弯折的连接头卡入挂架上挂杆的嵌槽中,则不容易脱出。搁板还可以采用伸缩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抬高病人下肢,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院中的护理用具,尤其是一种方便抬高病人下肢的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中下肢水肿的病人,回心血量减少,下肢血流缓慢,易出现下肢静脉栓塞同时自我感觉肿胀不适,活动受限。而长期卧床病人,活动减少,容易出现足跟部、踝关节等处压疮,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用于病人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有利于水肿消退,使病人更为舒适。对长期卧床病人,可预防足跟、踝关节处压疮的发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包括:挂架和搁板;挂架包括两侧的挂杆和连接两侧挂杆的连接杆;在挂杆的顶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挂钩,用于将挂架整体悬挂至床尾护栏上;在两根挂杆的内侧,左右对称地各设有数个嵌槽;嵌槽用于连接搁板的尾端;搁板的尾端具有连接头,与挂杆上的嵌槽相适配。进一步地,搁板尾端的连接头向下弯折,挂杆上的嵌槽自开口处向下向挂杆内部倾斜延伸。进一步地,搁板表面还设有一层缓冲层。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充气垫。更优地,搁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两侧的轨道连接,能够相对移动伸缩。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取用方便,能灵活应用,可根据病人的主观意愿和病情调节上下高度和前后距离,可调节下肢放于搁板的位置,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装置上配有充气垫,使患者更为舒适,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的预防足跟部、踝关节处压疮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挂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搁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搁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挂架I和搁板2 ;挂架I包括两侧的挂杆101和连接两侧挂杆的连接杆102 ;在挂杆101的顶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挂钩103,用于将挂架I整体悬挂至床尾护栏上;在两根挂杆101的内侧,左右对称地各设有数个嵌槽104 ;两根挂杆101上的嵌槽104各设置4?5个,左右对称设置,高度两两一致。嵌槽104用于连接搁板2的尾端,左右对称设置使得搁板2左右方向不会倾斜。高度方向上的多个不同嵌槽104可调节搁板2的高度。更优地,挂杆上的嵌槽104自开口处向下向挂杆101内部倾斜延伸,可以更有利于搁板2尾端卡入在嵌槽104中,不容易滑脱。搁板2的尾端具有向下弯折的连接头201,与挂杆上的嵌槽104相适配;将弯折的连接头201卡入挂架上挂杆101的嵌槽104中,则不容易脱出。更优地,搁板2表面还可以设置一层缓冲层202,比如采用充气垫作为缓冲层,可以使得患者下肢放置在搁板2上时更为舒适。本技术使用时,可根据病人需要将搁板2尾端插入挂杆101上相应高度的嵌槽104中,病人在卧床休息时,将下肢放在前后倾斜的搁板2上,可抬高下肢,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有利于水肿消退,使病人更为舒适,增加血液流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疾病康复。对长期卧床病人,可抬高下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避免局部皮肤受压,有效的预防足跟、踝关节处压疮的发生。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挂架I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而搁板2做了改进,如图3所示。搁板2包括第一支撑板203和第二支撑板204,第一支撑板203和第二支撑板204通过两侧的轨道连接,可以相对移动伸缩。实施例二中的搁板2可以调节长度,从而可以调节放置在病床上的前后距离,可满足不同身高病人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病人使用时前后调节的需要和下肢放于搁板的不同位置的需要。【主权项】1.一种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I)和搁板(2); 挂架(I)包括两侧的挂杆(101)和连接两侧挂杆的连接杆(102);在挂杆(101)的顶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挂钩(103),用于将挂架(I)整体悬挂至床尾护栏上; 在两根挂杆(101)的内侧,左右对称地各设有数个嵌槽(104);嵌槽(104)用于连接搁板⑵的尾端; 搁板(2)的尾端具有连接头(201),与挂杆上的嵌槽(104)相适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其特征在于: 搁板(2)尾端的连接头(201)向下弯折,挂杆上的嵌槽(104)自开口处向下向挂杆(101)内部倾斜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其特征在于: 搁板(2)表面还设有一层缓冲层(20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202)为充气垫。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其特征在于: 搁板(2)包括第一支撑板(203)和第二支撑板(204),第一支撑板(203)和第二支撑板(204)通过两侧的轨道连接,能够相对移动伸缩。【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包括挂架和搁板;挂架包括两侧的挂杆和连接两侧挂杆的连接杆;在挂杆的顶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挂钩,用于将挂架整体悬挂至床尾护栏上;在两根挂杆的内侧,左右对称地各设有数个嵌槽;嵌槽用于连接搁板的尾端,高度方向上的多个不同嵌槽可调节搁板的高度。挂杆上的嵌槽自开口处向下向挂杆内部倾斜延伸,可以更有利于搁板尾端卡入在嵌槽中,不容易滑脱。搁板的尾端具有向下弯折的连接头,与挂杆上的嵌槽相适配;将弯折的连接头卡入挂架上挂杆的嵌槽中,则不容易脱出。搁板还可以采用伸缩式结构。本技术可抬高病人下肢,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IPC分类】A61G7/075, A61G7/057【公开号】CN204723315【申请号】CN201520305319【专利技术人】朱锋, 周焕芳, 朱丽萍, 苏严琳 【申请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1)和搁板(2);挂架(1)包括两侧的挂杆(101)和连接两侧挂杆的连接杆(102);在挂杆(101)的顶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挂钩(103),用于将挂架(1)整体悬挂至床尾护栏上;在两根挂杆(101)的内侧,左右对称地各设有数个嵌槽(104);嵌槽(104)用于连接搁板(2)的尾端;搁板(2)的尾端具有连接头(201),与挂杆上的嵌槽(104)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锋周焕芳朱丽萍苏严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