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影洙专利>正文

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640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其仅通过使上部锁部件嵌入接合孔并进行旋转这一动作,就能将锁定装置固定在上部集装箱上。本装置用于使垂直装载的上下部集装箱相互固定/解除固定,包括:主体,其具有与下部集装箱的接合孔卡定的下部锁部件;轴,其一体地延伸设置在主体的上部,在外周面具有第一至第四侧面部;上部锁部件,其通过主体的旋转而与轴一起旋转,从而卡定在接合孔中;第一和第二罩架,可装卸地嵌合在轴的外周面上,并紧密地固定在接合孔的内周面上;板簧,通过主体的旋转有选择地与轴的第一至第四侧面部接触,并弹性地控制轴的旋转;以及螺旋弹簧,其分别插入在第一和第二罩架的内部,与板簧的后方接触,和板簧一起弹性地控制轴的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锁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迅速地固定(lock)和解除固定(unlock)垂直装载的上下部集装箱彼此之间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集装箱锁定装置作为使集装箱彼此之间固定的装置来使用,以使多层装载在船舶上的集装箱不会因船舶的移动而发生滑移。作为这种集装箱锁定装置的代表技术例如有韩国专利登记编号第0310021号所公开的“集装箱的连接件”(以下称为“现有技术”)。该现有技术的结构为包括连接件主体;上部卡合体,其可旋转地设置在该连接件主体的上端,并与上部集装箱的接合孔接合;下部卡合体,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主体的下部,并与下部集装箱的接合孔卡合;以及使所述上下部卡合体动作的手柄(lever)。根据这种结构,现有技术能够使装载的上下部集装箱相互固定,防止在船舶移动过程中各集装箱之间的滑移现象。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连接件的固定和解除动作是通过手动操作,即手柄的动作完成的,因此在集装箱的装卸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即,在解除集装箱装卸用连接件的固定的情况下,操作者必须通过杆(长棒)这样的工具直接在集装箱的四角逐一地操作手柄,并同时使下部卡合体动作,十分繁琐。此外还存在因不必要的作业人力的消耗和作业时间的延长而导致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另外,由于构成为使手柄露出于外部,因此可能会因外部冲击而容易被误操作,特别是在手柄因冲击而损坏时,还存在无法使连接件动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其仅通过使上部锁部件(lock)嵌入上部集装箱的接合孔中并旋转这一动作,就能够将锁定装置固定在上部集装箱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其仅通过将上部集装箱装载到下部集装箱上这一动作,就能够使上下部集装箱彼此之间固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其仅通过在装卸过程中提起上部集装箱这一动作,就能够解除上下部集装箱彼此之间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其构成为提高了耐久性,并且不会因外部的冲击而容易损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其通过形成在上部锁部件的底面的倾斜角使下部锁部件以准确地位于下部集装箱的接合孔的中央的状态进入所述接合孔的中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锁定装置用于使垂直装载的上下部集装箱相互固定/解除固定,包括主体,其具有与所述下部集装箱的接合孔卡定的下部锁部件;轴,其一体地延伸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在外周面具有第一至第四侧面部;上部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轴的上部,并且底面倾斜地形成,在贯穿所述上部集装箱的接合孔的状态下,通过所述主体的旋转而与轴一起旋转,从而卡定在所述接合孔中;第一和第二罩架(cover frame),其可装卸地嵌合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并紧密地固定在所述接合孔的内周面上;板簧,其分别插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罩架的内部,通过所述主体的旋转而有选择地与所述轴的第一至第四侧面部接触,并弹性地控制轴的旋转;以及螺旋弹簧,其分别插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罩架的内部,与板簧的后方接触,和板簧一起弹性地控制轴的旋转。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第一,仅通过使上部锁部件在嵌入在上部集装箱的接合孔中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这一动作,就能够容易地将锁定装置固定在上部集装箱上。第二,仅通过将固定有锁定装置的上部集装箱装载到下部集装箱上这一动作,使下部锁部件与下部集装箱的接合孔卡定,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上下部集装箱彼此之间的固定作业。第三,仅通过提起上部集装箱这一动作,即可解除上下部集装箱彼此之间的固定,使用方便。第四,通过形成在上部锁部件底面的倾斜角,使下部锁部件以准确地位于下部集装箱的接合孔的中央的状态进入所述接合孔的中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中所表示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4是按顺序表示通过轴的旋转而与第一至第四侧面部弹性地接触的板簧的动作过程的图。图5是按顺序表示通过轴的旋转而与第一至第四侧面部弹性地接触的板簧的动作过程的图。图6是按顺序表示通过轴的旋转而与第一至第四侧面部弹性地接触的板簧的动作过程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图。标号说明 10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12主体;14轴;14a、14b第一和第二侧面部;16上部锁部件;18、24第一、第二罩架;20、26板簧;22、28螺旋弹簧;30下部锁部件;34压板;36铰链;38弹簧;100、200上下部集装箱;102、202接合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要实现的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的结构。如图所示,在多个集装箱100、200垂直装载的过程中,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10使位于上部的上部集装箱100和位于下部的下部集装箱200相互固定和解除固定。该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10构成为包括主体12、轴14、上部锁部件16和下部锁部件30。主体12位于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10的中央,并形成为平板状,在其上侧一体地形成有轴14和上部锁部件16,在其下侧一体地形成有下部锁部件30。轴14一体地延伸设置在主体12的上部,并在使主体12旋转的过程中一同旋转,从而使形成于其上部的上部锁部件16旋转。此时,在轴14的外周面上以四边形的形式一体地设置有第一至第四侧面部14a、14b、14c、14d。后述的板簧20、26分别有选择地与这些第一至第四侧面部14a、14b、14c、14d面接触,并弹性地控制轴14的旋转。上部锁部件16一体地形成于轴14的上部,并嵌入在形成于上部集装箱100的底面的接合孔102中。该上部锁部件16在贯穿接合孔102的状态下,通过主体12的旋转而与轴14一起旋转,从而与接合孔102的上部周缘部102a卡合,使锁定装置10固定在上部集装箱100上。即,上部锁部件16不是通过另外的驱动装置进行旋转动作,而是通过作业者使主体12旋转这一动作(即,直接用手转动主体的动作)与轴14一起旋转,从而与接合孔102卡合。另一方面,优选使上部锁部件16的底面形成为在一侧方向具有倾斜R1。这是为了能够在使后述的下部锁部件30进入下部集装箱200的接合孔202的过程中,使下部锁部件30以倾斜R1的角度向一侧方向倾斜,以使下部锁部件30以准确地位于接合孔202的中央的状态进入到接合孔202的中央。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在轴1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可通过螺栓等连接装置19而分离和接合的第一和第二罩架18、24。第一和第二罩架18、24以与上部锁部件16相同的尺寸制造,在上部锁部件16贯穿上部集装箱100的接合孔102时,该第一和第二罩架18、24以与102b嵌合的状态紧密地固定在接合孔102的内周面上。在第一和第二罩架18、24的内部分别形成有空间部18a、24a,板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定装置,用于使垂直装载的上下部集装箱相互固定/解除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具有与所述下部集装箱的接合孔卡定的下部锁部件;轴,其一体地延伸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并在外周面具有第一至第四侧面部;上 部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轴的上部,并且底面倾斜地形成,在贯穿所述上部集装箱的接合孔的状态下,该上部锁部件通过所述主体的旋转而与轴一起旋转,从而卡定在所述接合孔中;第一和第二罩架,其可装卸地嵌合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并紧密地固定在所述接合 孔的内周面上;板簧,其分别插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罩架的内部,通过所述主体的旋转有选择地与所述轴的第一至第四侧面部接触,并弹性地控制轴的旋转;以及螺旋弹簧,其分别插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罩架的内部,与板簧的后方接触,和板簧一起弹性地 控制轴的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影洙
申请(专利权)人:张影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