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6133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9 00:12
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高强度螺栓用钢技术领域。该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 0.28‐0.37%,Si≤0.10%,Mn0.15‐0.30%,P≤0.010%,S≤0.005%,Cr 1.10‐1.20%,Mo 0.15‐0.40%,B0.0005‐0.003%,Ti 0.03‐0.08%,Al 0.015‐0.030%,N≤0.005%,余为Fe,在此基础上可添加V 0.15‐0.30%或Nb 0.02‐0.04%。通过采用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将使相变后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度进一步细化1‐2个等级,获得3~8μm超细奥氏体晶粒,以及1‐20nm尺寸析出相,进而提高钢的高温回火强度。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相同强度级别钢的碳含量,实现淬火+回火后硬度波动小,高温回火后强度高,批次质量稳定性高,低成本,耐延迟断裂等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强度螺栓用钢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用于抗拉强度在1040-1450MPa之间,制造10.9—14.9级耐延迟断裂高强度螺栓,通过获得析出纳米级强化相及超细晶组织,析出强化代替部分固溶强化,提高螺栓的塑韧性水平和氢致延迟断裂性能,并且提高冷镦性能及回火后批次硬度均匀性和性能稳定。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汽车、机械、建筑、轻工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对制造各类紧固螺栓的使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求综合性能优良的螺栓材料。高强度螺栓工作应力的增加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大,以氢致延迟断裂性能和疲劳断裂为突出的使用寿命问题是10.9级以上高强度螺栓面临的关键问题。另外,高强度螺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同批次螺栓表面硬度波动大而发生的局部过载导致螺栓失效,造成重大事故。因此,研发一种既满足螺栓的高强度性能和长寿命,又可确保螺栓产品批量质量稳定的螺栓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实现产品硬度波动范围小于2HRC,可靠性高的10.9-14.9级螺栓钢,以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要。为此,本专利技术主要基于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1、控制硬度波动;2、降低碳含量,提高钢的冷镦性;3、提高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性能和疲劳性能;4、减少螺栓热处理变形控制。综上所述,针对高强度螺栓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热处理后性能波动小(质量稳定性优良)的耐延迟断裂高强度螺栓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抗拉强度在1040-1450MPa范围内,工业稳定性好,经济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延迟断裂的螺栓用钢。高强度螺栓的质量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其热处理后(淬火+回火)性能的波动(硬度、强度),螺栓钢的化学成分控制范围是影响螺栓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由于C、Mn、Cr、Mo等元素含量匹配与控制范围不精准造成螺栓钢的J9处淬透性带宽较大,引起在一定温度热处理后性能波动(硬度波动在6-7HRC);另一方面由于螺栓热处理设备存在不可避免的温度偏差,而目前螺栓钢的化学成分无法抵抗这种温度偏差引起的螺栓热处理后性能波动(热处理炉温度局部偏差±30℃,强度波动为±80MPa,),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螺栓钢热处理后性能波动。而目前还未出现从材料合金元素成分设计以及实现这种设计的制造方法来考虑解决螺栓钢质量稳定性的技术。另外,目前螺栓钢主要通过碳元素的固溶强化来保证强度,12.9级螺栓钢碳含量达到0.42%,碳含量的提高必然影响螺栓钢的冷镦性能,因此为了保证螺栓钢具有优良的冷镦性能需要降低其碳含量。螺栓钢需要淬火热处理,传统螺栓钢碳含量相对高、淬透性带宽大易引起淬火变形,影响螺栓的装配精度,因此需要降低其碳含量,并控制淬透性带宽,细化晶粒来降低螺栓钢的淬火变形倾向。此外,针对10.9-14.9级高强度螺栓钢氢脆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传统螺栓钢在该强度级别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明显下降,因此需要采用合金成分设计及组织控制等手段提高10.9-14.9螺栓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化学成分重量%为:C0.28-0.37%,Si≤0.10%,Mn0.15-0.30%,P≤0.010%,S≤0.005%,Cr1.10-1.20%,Mo0.15-0.40%,B0.0005-0.003%,Ti0.03-0.08%,Al0.015-0.030%,N≤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化学成分中还可加入0.15-0.30%的V或0.02-0.04%的Nb。制造方法:转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连铸+棒线材轧制。常规工艺参数:连铸坯经过1100-1250℃加热保温2小时后进行轧制,粗轧阶段:1050-1150℃;精轧阶段900-1050℃,吐丝温度820-850℃,轧后自然冷却。可以通过控制轧制进一步提高钢的性能,其制造方法:转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连铸+棒线材(再结晶+未再结晶区)控轧+控制冷却。具体的工艺参数为:连铸坯经过1150-1250℃加热保温2-4小时后进行高速线材轧制,粗轧阶段:1100-1150℃,变形量为25-35%;精轧阶段:高温再结晶区轧制(920-1050℃)变形量为15-25%,析出相控制轧制(870-920℃)的变形量为25-30%,未再结晶轧制(800-870℃),变形量为20-30%,。轧制过程结束后,线材经过水冷箱穿水冷却到吐丝温度750-820℃,吐丝后盘条进入缓冷线,关闭风机,扣保温罩。基于上述分析本专利技术确定了五个主要技术目标:1、精确淬透性带控制;2、纳米析出控制;3、组织超细化;4、析出和细晶复合强化代替固溶强化,降低碳含量20%,提高氢致断裂性能;5、回火稳定性控制。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精确淬透性带控制基于淬透性带宽(≤2HRC)的成分设计:解决螺栓钢在热处理后的性能波动,需要对化学成分进行窄成分控制,由于淬透性带宽对应淬火后硬度的波动范围,因此基于淬透性带宽≤2HRC的成分设计,可获得淬火后硬度波动小于2HRC的螺栓钢。利用淬透性计算公式:h=[6.9[Mn]2+3.2[Si]+22.6[Cr]2+23.1[Mo]+(13.0[Cr]+2.5[Mo]+9.7)[Ni]+7.9[B]×103+2.5][C]Jmax=66.5-47.8exp(-4[C])b=0.22h-0.34Jmin=56.2[C]+11.0[Mn]+2.0[Si]+13.6[Cr]+28.0[Mo]+3.3[Ni]-2.6[B]×103-17.3计算获得满足J9处淬透性带宽≤2HRC的专利技术钢中主要元素的化学成分上、下线,淬透性计算曲线如图1所示。依据计算结果确定专利技术钢中Mn、Mo、Cr、B元素的含量需控制在如下范围可保证J9处淬透性带宽不大于2HRC,其中Mn:≤0.30%,Cr:1.10~1.20%,Mo:0.15-0.40%,B:0.0005-0.003%。同样,利用上述公式计算GB/T6478-××××中ML42CrMo成分上下线淬透性带宽作为对比,图2表明未经淬透性带宽计算窄成分控制设计的ML42CrMo螺栓钢淬透性带宽为7HRC,显然专利技术钢的窄成分控制可实现淬透性带宽小于2HRC,热处理后硬度波动小。2、纳米析出控制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钢中纳米析出行为:Ti元素在热加工与热处理过程中可形成纳米级析出相,析出相一方面可细化原奥氏体晶粒,另一方面可产生析出强化效果,有利于高温回火的稳定性。析出相细化晶粒与析出强化的效果由其尺寸大小、析出量多少决定,因此掌握Ti元素的析出行为规律是合金成分设计的关键,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及实验室相分析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方法确定Ti元素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析出量如图2所示,理论计算与相分析实验数据相吻合,Ti元素经过热变形及热处理后全部析出。图3给出相分析获得的不同尺寸析出相中Ti元素百分含量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Ti元素在钢中以不同尺寸析出相析出,且成一定比例析出,上述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为析出相控制提供了基本数据。基于析出行为的纳米析出相轧制控制:轧制工艺通过施加应变进而影响钢中析出相的析出行为,为了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其特征在于,该钢的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28‐0.37%,Si≤0.10%,Mn 0.15‐0.30%,P≤0.010%,S≤0.005%,Cr 1.10‐1.20%,Mo0.15‐0.40%,B 0.0005‐0.003%,Ti 0.03‐0.08%,Al 0.015‐0.030%,N≤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稳定高性能螺栓用钢,其特征在于,该钢的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28‐0.37%,Si≤0.10%,Mn0.15‐0.30%,P≤0.010%,S≤0.005%,Cr1.10‐1.20%,Mo0.15‐0.40%,B0.0005‐0.003%,Ti0.03‐0.08%,Al0.015‐0.030%,N≤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造工艺参数为:连铸坯经过1150‐1250℃加热保温2‐4小时后进行高速线材轧制,粗轧阶段:1100‐1150℃,变形量为25‐35%;精轧阶段:高温再结晶区轧制920‐1050℃、变形量为15‐25%,析出相控制轧制870‐920℃的变形量为25‐30%,未再结晶轧制800‐870℃,变形量为20‐30%;轧制过程结束后,线材经过水冷箱穿水冷却到吐丝温度750‐820℃,吐丝后盘条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乐柴之龙应善强时捷王毛球李晓源闫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