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收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943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线器,包括:本体,本体为可折叠的柔性件;多个固定柱,多个固定柱分别设在本体的同一表面上,耳机线适于缠绕在固定柱上;多个限位件,每个限位件可拆卸地设在其中一个固定柱上以定位缠绕在固定柱上的耳机线;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分别设在本体上且邻近本体的边沿设置,本体折叠时,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配合以将本体定位在折叠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收线器,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固定柱和限位件使耳机线整齐有序地固定在收线器内,同时通过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的配合将本体固定在折叠状态,既保护了耳机线,又减小了耳机线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收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收线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耳机线的调节和收线装置具有如下缺点:1)调节装置采用的是立体空间调节装置,如在小型滚槽上缠绕耳机线等;这些装置占用体积相对较大,携带不便,导致很多人不愿意随身将收线装置带在身边;2)现有耳机收线装置与耳机线单独分开,并且成本相对较高,导致了耳机收线装置很难推广;3)现有耳机收线装置很少解决耳机线打结问题,目前很多耳机损坏最初原因都是由打结造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收线器,该收线器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折叠的优点。根据本技术的收线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可折叠的柔性件;多个固定柱,所述多个固定柱分别设在所述本体的同一表面上,耳机线适于缠绕在所述固定柱上;多个限位件,每个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柱上以定位缠绕在所述固定柱上的耳机线;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分别设在所述本体上且邻近所述本体的边沿设置,所述本体折叠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配合以将所述本体定位在折叠状态。根据本技术的收线器,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固定柱和限位件使耳机线整齐有序地固定在收线器内,同时通过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的配合将本体固定在折叠状态,既保护了耳机线,又减小了耳机线的占用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收线器还包括固线夹,所述固线夹设在所述本体上用于固定所述耳机线。进一步地,所述固线夹为两个,所述两个固线夹分别邻近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具体地,每个所述固线夹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弯曲的条状体,所述固线部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固线部的其余部分与所述本体接触或者具有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上设有多排固定柱,每排固定柱包括两个所述固定柱。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限位件分成多组,每组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件,每组所述限位件的两个限位件通过纽带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限位件内限定出卡扣槽,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卡扣槽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中的其中一个为按扣中的凸起部,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中的另一个为按扣中的扣压部。优选地,所述本体为软塑料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形成为长方形,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分别设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收线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收线器100,本体I,限位件2,第一配合件3,第二配合件4,固线夹5,固定部51,纽带6,耳机线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 “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收线器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收线器100,包括本体1、多个固定柱(图未示出)、多个限位件2以及第一配合件3和第二配合件4。其中,本体I为可折叠的柔性件,优选地,本体I为软塑料件,由此使得本体I易于折叠和使用。其中本体I的颜色可以与耳机线7的颜色一致,使得收线器100的外观美观。多个固定柱分别设在本体I的同一表面上,耳机线7适于缠绕在固定柱上,也就是说,每个固定柱主要为缠绕耳机线7提供支架,通过将耳机线7缠绕在多个固定柱上来调节耳机线7的长度,避免了耳机线7的冗余,可选地,每个固定柱的高度可以设置为耳机线7的直径的1.5倍左右。多个限位件2中的每个限位件2可拆卸地设在其中一个固定柱上以定位缠绕在固定柱上的耳机线7。在收纳耳机线时,先将耳机线缠绕在至少一个固定柱上,然后将限位件2装配到缠绕耳机线的每个固定柱上,以限制耳机线的移动副。从而通过固定柱与限位件2的配合来调节耳机线7的长度,并使耳机线7整齐有序地固定在收线器100内,可避免耳机线7出现打结、拉扯等现象。第一配合件3和第二配合件4分别设在本体I上且邻近本体I的边沿设置,如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第一配合件3和第二配合件4分别邻近本体I的左侧边沿(如图1所示的左方向)和右侧边沿(如图1所示的右方向)设置。本体I折叠时,第一配合件3和第二配合件4配合以将本体I定位在折叠状态。也就是说,通过上述的固定柱与限位件2的配合可以使耳机线7整齐有序的固定在本体I上,而固定有耳机线7的本体I折叠后需要通过第一配合件3和第二配合件4的配合来固定本体I的折叠状态,实现将耳机线7收在收线器100内的目的,由此既保护了耳机线7,又减小了耳机线7的占用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收线器100,通过设置在本体I上的固定柱和限位件2的配合使耳机线7整齐有序地固定在收线器100内,同时通过第一配合件3和第二配合件4的配合将本体I固定在折叠状态,既保护了耳机线7,又减小了耳机线7的占用空间,且收线器100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便于携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收线器100还包括固线夹5,固线夹5设在本体I上用于固定耳机线7。从而通过设有固线夹5,可以将耳机线7的未缠绕在固定柱上的部分固定在本体I上,可以进一步避免耳机线7发生打结现象,且可以将耳机线7和收线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可折叠的柔性件;多个固定柱,所述多个固定柱分别设在所述本体的同一表面上,耳机线适于缠绕在所述固定柱上;多个限位件,每个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柱上以定位缠绕在所述固定柱上的耳机线;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分别设在所述本体上且邻近所述本体的边沿设置,所述本体折叠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配合以将所述本体定位在折叠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龙黄弘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