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海洋观赏鱼类开口饵料拟矮隆哲水蚤的筛选及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5313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6:32
海洋观赏鱼类开口饵料拟矮隆哲水蚤的筛选及培养方法,涉及生物饵料培养。利用500~1000L的玻璃钢或聚碳酸树脂水槽作为培养容器,在室内培养,海水温度22~28℃,盐度25~30‰,光照700~1000勒克斯,光周期12L:12D,保持微充气;每天混合投喂不同微藻,接种时,每天混合投喂等鞭金藻(30,000个细胞/mL)和扁藻(3000个细胞/mL);中期增加投喂巴夫藻(40,000个细胞/mL);当拟矮隆哲水蚤的培养密度达3,000个体/L时,饵料数量为中期的两倍;每天虹吸出残饵粪便,同时收集部分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作为海水观赏鱼的开口饵料,并添加需要的藻类;连续培养1个月后进行一次大换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饵料培养,尤其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海水观赏鱼品种繁多,体形各异,色彩斑斓,非常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海洋观赏鱼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观赏鱼类,代表了未来观赏鱼的发展方向(霍凤敏,章之蓉,邹记兴.中国观赏鱼产业发展概况.河北渔业,2010,1:51-53)。目前海洋观赏鱼主要来自于印度洋、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常见产区有菲律宾、中国台湾和南海、日本、澳大利亚、夏威夷群岛、印度、红海、非洲东海岸等。出于海洋资源保护和观赏的需要,海水观赏鱼的产业技术日渐受到重视。与其他养殖食用鱼类相比,目前海洋观赏鱼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国内外科学家对海洋观赏鱼(例如小丑鱼)的胚胎发育、幼鱼培育及营养强化、亲本配对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些重要资料,但海洋观赏鱼早期发育阶段低存活率的问题仍然尚未得到解决。海洋观赏鱼口径特别小,人工培育过程缺乏合适的开口生物饵料,已经成为阻碍观赏鱼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目前海洋观赏鱼培育最常用的开口生物饵料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形体微小(大小约为200?300 μ m),适宜作为海洋观赏鱼天然开口饵料,但一般情况下轮虫不能满足仔稚鱼的营养需求,需经过营养强化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卤虫刚孵出的无节幼体(大小约为400?500 μπι),通常大于海洋仔鱼的开口口径;此外,无节幼体与卵壳不易分离,卵壳被仔稚鱼吞食后会引起肠梗塞,造成大量死亡,还会污染水质。研究表明,海洋桡足类具有以下优点,可作为海洋观赏鱼类的开口饵料:(I)桡足类的生化成分可以满足海洋仔稚鱼的营养需求;(2)海洋桡足类种类繁多,而且具有多个幼体阶段(无节幼体5 - 6期;桡足幼体5 - 6期),可为仔稚鱼提供不同粒径的开口饵料。(3)桡足类被摄食后,本身的消化酶有助于仔稚鱼对食物的消化。与投喂轮虫与卤虫无节幼体相比,投喂桡足类的观赏鱼具有更高的存活率、生长速度与抗逆性,桡足类作为海洋仔稚鱼优良的天然开口饵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蒋建斌,陆建学.海水桡足类的营养分析及在鱼、虾蟹幼体培育中的应用.水产养殖,2012,9:1-2 ;李兴辉.动物性生物饵料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利用.科学养鱼,2008,10:6-7)。迄今,海洋桡足类的培养与利用已经有不少报道,例如细巧华哲水蚤、指状伪镖水蚤、海洋伪镖水蚤、太平洋真宽水蚤、克氏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尖额真猛水蚤、日本虎斑猛水蚤等均能开展规模化培养(刘卓.桡足类的培养与利用.海洋科学,1989,6:65-66 ;成永旭(主编).生物饵料培养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5, 203-230),已经在经济鱼类(石斑鱼、大黄鱼等)苗种培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桡足类体长通常在1000 μπι以上,不适用于口径狭小的海洋观赏鱼类。本申请人在中国专利2015 I 0020103.9中公开一种小型桡足类新纺锤水蚤,其成体680?740 μ m,生殖周期为6天,其培养密度能达到2,000个体/L,可作为海洋观赏鱼的开口饵料。总体上,目前针对海洋观赏鱼开口的小型桡足类培养的研究报道极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海洋观赏鱼类开口饵料拟矮隆哲水蚤(Best1linasimi I is)的筛选及培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I)准备培养容器,利用500?1000L容量的玻璃钢或聚碳酸树脂水槽作为培养容器,在室内培养,海水温度为22?28°C,盐度25?30%。,光照为700?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L:12D,培养全程保持微充气;2)在培养过程,每天混合投喂不同的微藻,投喂量根据每次培养的拟矮隆哲水蚤的生物量确定,开始接种时,每天混合投喂等鞭金藻(30,000个细胞/mL)和扁藻(3000个细胞/mL);中期阶段增加投喂巴夫藻(40,000个细胞/mL);当拟矮隆哲水蚤的培养密度达到3,000个体/L时,饵料数量为中期的两倍;3)在培养过程,每天虹吸出残饵粪便,同时收集一部分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作为海水观赏鱼的开口饵料,并添加需要的藻类;4)连续培养I个月后进行一次大换水。在步骤I)中,所述海水温度当低水温季节时,可配有加热棒,调整海水温度。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拟矮隆哲水蚤的培养密度达到4,000个体/L。本专利技术结合桡足类的体长与生活史两个方面的考虑,最终筛选出一种体长小(小于700 μ m)、繁殖快(生殖周期约7天)、广温广盐性、适宜实验室培养的小型桡足类拟矮隆哲水蚤,其培养密度可以达到4,000个体/L,为海洋观赏鱼早期阶段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所筛选的种类为拟矮隆哲水蚤(Best1lina similis),隶属于隶属于哲水蚤目(Calanoida)、拟水蚤科(Paracalanidae)、矮隆哲水蚤属(Best1lina)。最佳条件下,拟矮隆哲水蚤的生殖周期7天。该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体长分布为:无节幼体70?260 μm,桡足幼体350?630 μ m,成体650?700 μ m。培养方法:利用利用500?1000L容量的玻璃钢或聚碳酸树脂水槽在室内培养,低水温季节配有加热棒。海水温度为22?28°C,盐度25?30%。,光照为700?8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L:12Do培养全程保持微充气。在培养过程每天混合投喂不同的微藻,投喂量根据每次培养的拟矮隆哲水蚤的生物量来确定。开始接种每天混合投喂等鞭金藻(30,000个细胞/mL)和扁藻(3000个细胞/mL);中期阶段增加投喂巴夫藻(40,000个细胞/mL);当拟矮隆哲水蚤的培养密度达到3,000个体/L时,饵料数量为中期的两倍。在培养过程,操作者根据水色相应调节投t耳量。在培养过程,每天虹吸出残饵粪便,同时收集一部分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作为海水观赏鱼的开口饵料,并添加需要的藻类。连续培养I个月后进行一次大换水。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拟矮隆哲水蚤的培养密度达到4,OOO个体/L。【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培养容器,在室内培养,海水温度为22?28°C,盐度25?30%。,光照为700?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L:12D,培养全程保持微充气; 2)在培养过程,每天混合投喂不同的微藻,投喂量根据每次培养的拟矮隆哲水蚤的生物量确定,开始接种时,每天混合投喂等鞭金藻(30,000个细胞/mL)和扁藻(3000个细胞/mL);中期阶段增加投喂巴夫藻(40,000个细胞/mL);当拟矮隆哲水蚤的培养密度达到3,000个体/L时,饵料数量为中期的两倍; 3)在培养过程,每天虹吸出残饵粪便,同时收集一部分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作为海水观赏鱼的开口饵料,并添加需要的藻类; 4)连续培养I个月后进行一次大换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所述培养容器可采用500?1000L容量的玻璃钢或聚碳酸树脂水槽作为培养容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所述海水温度当低水温季节时,配加热棒,调整海水温度。【专利摘要】,涉及生物饵料培养。利用500~1000L的玻璃钢或聚碳酸树脂水槽作为培养容器,在室内培养,海水温度22~28℃,盐度25~30‰,光照700~1000勒克斯,光周期12L: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海洋观赏鱼类开口饵料拟矮隆哲水蚤的筛选及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容器,在室内培养,海水温度为22~28℃,盐度25~30‰,光照为700~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L:12D,培养全程保持微充气;2)在培养过程,每天混合投喂不同的微藻,投喂量根据每次培养的拟矮隆哲水蚤的生物量确定,开始接种时,每天混合投喂等鞭金藻(30,000个细胞/mL)和扁藻(3000个细胞/mL);中期阶段增加投喂巴夫藻(40,000个细胞/mL);当拟矮隆哲水蚤的培养密度达到3,000个体/L时,饵料数量为中期的两倍;3)在培养过程,每天虹吸出残饵粪便,同时收集一部分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作为海水观赏鱼的开口饵料,并添加需要的藻类;4)连续培养1个月后进行一次大换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海辉曾朝曙郭东晖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