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轨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835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3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乘用车辆,公开了一种环轨独轮车,包括相互之间传动连接的第一环轨以及第二环轨;所述第一环轨包括一相对所述第二环轨较大的直径长度;所述第一环轨包括一用于容纳第二环轨的空腔I;所述第二环轨具有较小的直径长度;第二环轨与所述第一环轨传动连接;第二环轨与第一环轨之间形成一空腔II;还包括一姿态控制装置以及位置保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较好地简化了整个车辆的结构,同时,增强了车辆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乘用车辆,特别涉及一种环轨独轮车,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环轨实现行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思维车通常采用两轮的形式,通过姿态控制器实现前后姿态调整。通过技术的发展,已经发展出使用单一轮子的思维车,其姿态控制同样通过姿态控制器实现。但现有的独轮思维车的问题在于,其结构设计不合理,关键在于传动方式通常采用直接传动,导致车辆的重心无法改变,为了能够容纳驱动装置以及电池组,不得不对结构进行改动,从而降低了整个车辆结构的稳定性,导致车辆在行驶时容易发生震动,不仅影响到乘用体验,同时也会影响到姿态控制器的姿态稳定,导致姿态控制器频繁进行姿态调整,提高了电力消耗。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独轮思维车的结构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独轮思维车采用直接驱动的方式,通过驱动装置直接地驱动行驶轮,导致车辆结构不稳定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环轨独轮车,通过环轨设计强化了外壳的传动效果,实现了提高车辆稳定性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环轨独轮车,包括相互之间传动连接的第一环轨以及第二环轨;所述第一环轨包括一相对所述第二环轨较大的直径长度;所述第一环轨包括一用于容纳第二环轨的空腔I;所述第二环轨具有较小的直径长度;第二环轨与所述第一环轨传动连接;第二环轨与第一环轨之间形成一空腔II ;所述第一环轨以及第二环轨均由外壳包裹以将转动中的第一环轨以及第二环轨与操作者的肢体相分隔;还包括一作用于第二环轨以将第二环轨在向下的方向上紧贴第一环轨,同时能在所述环轨独轮车运行时将第二环轨置于第一环轨的最低端的姿态控制装置;还包括一能够在所述环轨独轮车运行时保持第一环轨与第二环轨的相对位置的位置保持装置。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姿态控制装置包括一用于操作者脚踩的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二环轨的中心轴通过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自所述中心轴的位置始向下延伸直至所述踏板。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第一环轨以及第二环轨之间传动连接的齿轮装置;所述齿轮装置包括大致沿着所述第一环轨和/或第二环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齿面。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沿着空腔II的边缘延伸。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保持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环轨独轮车的两侧的姿态保持斜面;所述姿态保持斜面沿着所述第一环轨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对所述第一环轨施加一侧向作用力令所述第一环轨保持在相对于外壳被限定的预定位置。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保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环轨以及第二环轨下部的位置保持装置I;所述位置保持装置I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环轨的轴向方向的两侧;所述位置保持装置I的中轴线分别低于第一环轨以及第二环轨的中轴线。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保持装置包括位置保持装置II ;所述位置保持装置II位于第一环轨以及空腔II的上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姿态控制装置的最低端应当低于所述位置保持装置I的下沿。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保持装置I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于稳定所述环轨独轮车姿态的配重件。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力传递机制,第一环轨与第二环轨之间通过直接的传动,以及通过外壳传递作用力,保证了整个车辆内部的力矩平衡,有效地降低了操作车辆时的不稳定性和震动,提高了车辆姿态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姿态控制器进行姿态控制的次数。进一步地,环轨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减速效应,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环轨独轮车带有外壳的由外侧斜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环轨独轮车的除去外壳后的由斜向观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环轨独轮车,如图1-3所示,包括相互之间传动连接的第一环轨100以及第二环轨200。所述第一环轨100包括一相对所述第二环轨200较大的直径长度,第一环轨100相对于第二环轨200具有较大的直径,并带来减速效应,作为优选,第一环轨100应当具有相对于第二环轨200的较大的直径的差异,以提高减速效应,但过高的直径差也可能会导致第二环轨200磨损加剧,从而降低使用寿命,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第一环轨100与第二环轨200的直径比在3-5:1是较好的,此时,驱动电机可以通过第二环轨200向第一环轨100提供一个较大的动力输出,且减速效应的效果也在较好的范围内;所述第一环轨100包括一用于容纳第二环轨200的空腔1101,即第一环轨100具有中空的环形轨道,其环轨的外侧边缘为轮胎,其环轨的内侧边缘则设置有与第二环轨200传动连接的轮齿,在第二环轨200的外侧边缘则对应地设置有轮齿,为了能够提供较好的传动比例,该轮齿应当具有大致沿着环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齿面601,且齿面601至少应当包括一部分的其轴向方向与环轨的轴向方向向一致的曲面602,曲面602凸出于齿面601作为轮齿的啮合面,此外,曲面602的与齿面601的其他部分相连接的边缘部分应当具有切向的延伸部分。如前所述,所述第二环轨200具有较小的直径长度;第二环轨200与所述第一环轨100通过设置在环轨边缘的轮齿传动连接;第二环轨200与第一环轨100之间形成一空腔11201,空腔II201位于第一环轨100的上部,作为一个镂空结构,空腔II201的边缘由外壳300包裹并进行支撑,此外,沿着空腔II201的边缘延伸的外壳300还提供了一个较有弹性,具有相当的强度的支撑结构,构成整个环轨独轮车的支撑。所述第一环轨100以及第二环轨200均由外壳300包裹以将转动中的第一环轨100以及第二环轨200与操作者的肢体相分隔。进一步地,外壳300还提供了一部分的支撑,特别是第一环轨100和第二环轨200相对运动时的支撑,第二环轨200通过一定的轴承装置与外壳300相连接,特别地,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环轨200时,外壳300将部分的作用力间接地由第二环轨200传递至第一环轨100,从而减少了由于第一环轨100与第二环轨200的传动受力导致的第一环轨100与第二环轨200之间受力不均匀的问题。进一步地,空腔II201同样存在于外壳300上,因此通过空腔II201的设置,将驱动装置输出的作用力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第一环轨100的内侧边缘,进一步地提高了驱动时环轨独轮车的震动和晃动,提高了行驶过程的平稳性。进一步地,所述环轨独轮车还包括一作用于第二环轨200以将第二环轨200在向下的方向上紧贴第一环轨100,同时能在所述环轨独轮车运行时将第二环轨200置于第一环轨100的最低端的姿态控制装置400。还包括一能够在所述环轨独轮车运行时保持第一环轨100与第二环轨200的相对位置的位置保持装置500,所述位置保持装置500用于将第一环轨100保持在于第二环轨200相一致的转动方向上,同时,位置保持装置500也提供了一部分由外壳300传递的来自于驱动装置的作用力。所述姿态控制装置400包括一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之间传动连接的第一环轨(100)以及第二环轨(200);所述第一环轨(100)包括一相对所述第二环轨(200)较大的直径长度;所述第一环轨(100)包括一用于容纳第二环轨(200)的空腔I(101);所述第二环轨(200)具有较小的直径长度;第二环轨(200)与所述第一环轨(100)传动连接;第二环轨(200)与第一环轨(100)之间形成一空腔II(201);所述第一环轨(100)以及第二环轨(200)均由外壳(300)包裹以将转动中的第一环轨(100)以及第二环轨(200)与操作者的肢体相分隔;还包括一作用于第二环轨(200)以将第二环轨(200)在向下的方向上紧贴第一环轨(100),同时能在所述环轨独轮车运行时将第二环轨(200)置于第一环轨(100)的最低端的姿态控制装置(400);还包括一能够在所述环轨独轮车运行时保持第一环轨(100)与第二环轨(200)的相对位置的位置保持装置(5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