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3707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包括有釜体,釜体通过通气管道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出气口,通气管道设有启闭管道的通气阀,釜体的底部通过验料管道与通气管道连通,验料管道设有第一阀和第二阀,第一阀和第二阀之间的验料管道侧壁通过出料阀连接外部,空气灭菌罐包括罐体、空气管道以及置于罐体内的空气过滤芯,空气管道一端密封地穿过罐体后与空气过滤芯连通,另一端置于外界,罐体与通气管道连通,罐体通过蒸汽管道连通有蒸汽产生装置,蒸汽管道设有启闭管路的蒸汽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密封地反应釜中的培养菌液进行准确测量的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化学领域的培养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在生物化肥的制造产业中,生产企业通过对传统反应釜进行改造,来用以菌液的培养;由于空气中附着有大量的细菌,则反应釜内部需要保持绝对密封。那么,测量反应釜内菌液的培养程度则是较为不便的。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计算和经验来掌控反应釜内的培养程度,规避了对菌液培养程度的测量。但是,该菌液的培养程度是通过理论计算以及经验得出的,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密封地反应釜中的培养菌液进行准确测量的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包括有釜体,所述釜体通过通气管道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出气口,所述通气管道设有启闭管道的通气阀,所述釜体的底部通过验料管道与通气管道连通,所述验料管道设有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和第二阀之间的验料管道侧壁通过出料阀连接外部,所述空气灭菌罐包括罐体、空气管道以及置于罐体内的空气过滤芯,所述空气管道一端密封地穿过罐体后与空气过滤芯连通,另一端置于外界,所述罐体与通气管道连通,所述罐体通过蒸汽管道连通有蒸汽产生装置,所述蒸汽管道设有启闭管路的蒸汽阀。优选地,所述第二阀为分水器,所述分水器包括分水主管和分水支管,所述分水主管的一端与第一阀连通,另一端通过分水阀连通至气泵的出气口,所述分水支管通过验料阀连通外部。优选地,所述罐体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空气管道密封地穿过底座后与空气空滤芯连通,所述壳体和底座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蒸汽管道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连通蒸汽产生装置。优选地,所述壳体连接有压力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实施例的管路图;图3为本技术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实施例空气灭菌罐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实施例第二阀的另一种结构图。附图标注:1、釜体;2、验料管道;21、第一阀;22、第二阀;221、分水主管;2211、分水阀;222、分水支管;23、出料阀;3、主管道;31、主阀;4、通气管道;41、空气过滤器;411、罐体;412、底座;413、空气管道;414、压力表;415、空气过滤芯;42、通气阀;5、蒸汽管道;51、蒸汽阀。【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包括有釜体1,釜体I通过通气管道4连通空气过滤器41的出气口,通气管道4设有启闭管道的通气阀42,釜体I的底部通过验料管道2与通气管道4连通,验料管道2设有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之间的验料管道2侧壁通过出料阀23连接外部,空气灭菌罐包括罐体411、空气管道413以及置于罐体411内的空气过滤芯415,空气管道413 —端密封地穿过罐体411后与空气过滤芯415连通,另一端置于外界,罐体411与通气管道4连通,罐体411通过蒸汽管道5连通有蒸汽产生装置,蒸汽管道5设有启闭管路的蒸汽阀51。结合上述结构特征,在将菌液通入釜体I内后本实施例的工作机理如下:首先,关闭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并打开通气阀42,通过气泵往釜体I通入灭菌的空气;其次,关闭通气阀42,进行菌液培养,此时釜体I内的压强是较大的;然后,在菌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开启气泵,并开启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位于验料管道2中的陈料被气泵压入釜体I内;再者,依次关闭第二阀22、第一阀21和气泵,则位于釜体I内的菌液隔断在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之间的验料管道2中;最后,将出料阀23通过皮管接入检验器皿,就可以对釜体I内的菌液进行检验。在需要再次验料时开启第二阀22和出料阀23,气泵将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之间的菌液冲洗出验料管道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生物化肥的日常量均是吨量级的,则所需的反应釜十分之大,均是需要埋设在地下室或者土中,直接地在此类反应釜的釜体I上管接阀门,来放料是极不方便地,同时在阀门的开口处必然会与空气接触,容易造成菌液的污染。而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安全、方便地取出反应釜内的菌液。本实施例的第二阀22为分水器,分水器包括分水主管221和分水支管222,分水主管221的一端与第一阀21连通,另一端通过分水阀2211连通至气泵的出气口,分水支管222通过验料阀连通外部。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少验料管道2的管道接口,仅选用普通的水路管道即可作为验料管道2使用;同时能够一体地快速更换第二阀22和出料阀23。本实施例对空气的灭菌主要是依靠空气灭菌罐对外界空气的直接灭菌来实现。而空气灭菌罐的使用必须是谨慎地,其需要保证由通气管道4和验料管道2进入釜体I的空气是干净、无菌的。那么,空气灭菌器就需要保持至少99%的无菌。而空气灭菌器在长时间过程中能够是需要更换地,因此,为了保证空气灭菌器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空气灭菌罐包括罐体411、置于罐体411内的空气过滤芯415和空气管道413,空气管道413—端密封地穿过罐体411后与空气过滤芯415连通,另一端置于外界,通气管道4与罐体411内部连通,罐体411通过蒸汽管道5连通有蒸汽产生装置。结合上述结构特征,本实施例主要工作过程在于,将外界空气经空气管道413通入空气过滤芯415内;再通过空气过滤芯415的多层过滤网对空气进行灭菌处理;在空气过滤芯415灭菌后的空气进入罐体411,并由与罐体411连接的通气管道4进入釜体I。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芯415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通过蒸汽管道5将蒸汽产生装置产生的高压蒸汽通入罐体411,通入罐体411内的高压蒸汽可以对空气过滤芯415的多层过滤网进行消毒灭菌,经过消毒灭菌的空气过滤芯415可以再次使用,不必更换,十分方便。在对空气过滤芯415进行高温消毒时,空气过滤芯415依旧会残留部分高温难以杀灭的杂菌;且空气中的粉尘也会附着在多层过滤网上。因此,通过消毒来实现空气过滤芯415的无限使用,是不可能的。在空气过滤芯415多次消毒使用后,还是需要对空气过滤芯415进行更换;为了方便空气过滤芯415的更换,本实施例提供了具体地罐体411结构,其包括壳体和与壳体螺纹连接的底座412,空气管道413密封地穿过底座412后与空气空滤芯连通结合上述罐体411的结构,在需要更换空气过滤芯415时,旋开壳体取出壳体内的空气过滤芯415即可;空气管道413是由穿过底座412与空气过滤芯415连接的,因此,在拆卸罐体411时,不需要拆卸空气管道413,使本实施例整体的检修更加方便;蒸汽管道5—端与底座412连接,另一端连通蒸汽产生装置。这也是为了使拆卸罐体411时,不必拆卸蒸汽管道5。在罐体411内需要通入高压蒸汽,因此在壳体上连接一个压力表4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菌液培养反应釜系统,包括有釜体,所述釜体通过通气管道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出气口,所述通气管道设有启闭管道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底部通过验料管道与通气管道连通,所述验料管道设有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和第二阀之间的验料管道侧壁通过出料阀连接外部,所述空气灭菌罐包括罐体、空气管道以及置于罐体内的空气过滤芯,所述空气管道一端密封地穿过罐体后与空气过滤芯连通,另一端置于外界,所述罐体与通气管道连通,所述罐体通过蒸汽管道连通有蒸汽产生装置,所述蒸汽管道设有启闭管路的蒸汽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双龙阿姆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