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晨光专利>正文

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3265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包括由肌肉舒缓装置与加热装置组成的组合件及辅助装置,其中,肌肉舒缓装置,包括座体及支撑件,座体的中间段为承载部、两侧设有拿持部,支撑件设于承载部上方,并于支撑件顶部设有一抵触件;加热装置,包括隔板、缓冲件、导热板及加热片,隔板设有多个穿孔,以令支撑件穿过隔板,缓冲件为环设于支撑件,其顶部抵接于该隔板,导热板亦设有多个孔洞,以令抵触件突出于导热板,加热片设于导热板,且与温控单元电性连接;辅助装置,承载组合件,并可活动调整组合件于辅助装置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肌肉舒缓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使用者可倚靠多个抵触件,并自行调整按摩接触点以达肌肉舒缓的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受到科技的影响,现代人经常长时间久坐不动,像是低着头操作手机,或注视着计算机屏幕,令身体长期都处于姿势不正确的状态下,造成肌肉紧绷及血液流动不顺畅,进而会有酸痛不适等状况发生。因此,经常通过按压的方式纡缓疼痛,并使僵硬的肌肉放松。然而,市面上有许多按摩器材,例如手持按摩棒、按摩椅等,令使用者可自行针对特定部位按摩,前者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长时间握持,容易发生手腕酸痛的现象;后者对一般大众而言过于昂贵,且体积庞大甚占空间,且利用滚轮的按摩方式造成的按摩效果,仅能针对较表面的部位进行按摩,无法按至较深层的部位,且不如传统人工按摩以手指揉捏或按压的效果。但,人工按摩着实需耗费较长的时间与精力,容以对按摩者造成体力上的负担及换其自身的身体不适。缘是,本案创作者有鉴于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肉舒缓的装置,令用户借助躺压于肌肉舒缓的装置,并依照自身的感觉调整身体深层酸痛机件位置按压于多个抵触件上,由使用者自身调整按压的力度,且做出渐进式或重复式的动作,令肌肉松软不紧绷,且无须依靠他人人力按摩。此外,用户平时更可由此装置锻炼各关节肌腱及韧带的伸展力,除增加肌腱韧带的弹性及肌耐力而不易疲劳外,更使关节不易扭拉伤,又可增加肌肉对关节的支撑与平衡力,进而保护关节不易发生错位的情形,而软骨如椎间盘、半月板、骨膜不易因挤压过度而损伤,以提升关节可使用的年限。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其中具有可依使用者身材进行搭配的辅助装置,令肌肉舒缓装置可固定于用户欲按摩的部位,且使用者可借助坐靠于肌肉舒缓的装置及其系统,自行调整按摩接触点以使肌肉松软不紧绷。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肌肉舒缓装置,其包括:一座体,具有一承载部及至少一拿持部,所述拿持部设于该承载部的侧边;以及至少一支撑件,设于该承载部上方,并于所述支撑件顶部设有一抵触件。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其中该抵触件为一圆柱体,且其一圆面由中心点向外突出成一圆弧状。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还与一加热装置结合,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一隔板,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的大小略大于所述支撑件,令所述支撑件穿过该隔板;至少一缓冲件,环设于所述支撑件,且所述缓冲件顶部抵接于该隔板;一导热板,与该隔板螺接固定,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的大小略大于所述抵触件,令所述抵触件突出于该导热板;以及一加热片,为一金属导体,并设于该导热板,且与一温控单元电性连接,透过该温控单元调控进行加热,并将其热能传导至该导热板,使该导热板的温度提升。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设有至少一感温件,当加热至一特定温度时,便会使该温控单元关闭。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还包括一包覆层,将该肌肉舒缓装置与该加热装置同时包覆于该包覆层内。进而一种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包括:一组合件,其包括:一肌肉舒缓装置,包括一座体及至少一支撑件,该座体具有一承载部及至少一拿持部,所述拿持部设于该承载部的侧边,所述支撑件设于该承载部上方,并于所述支撑件顶部设有一抵触件;及一加热装置,包括一隔板、至少一缓冲件、一导热板及一加热片,该隔板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的大小略大于所述支撑件,令所述支撑件穿过该隔板,所述缓冲件环设于所述支撑件,且所述缓冲件顶部抵接于该隔板,该导热板与该隔板螺接固定,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的大小略大于所述抵触件,令所述抵触件突出于该导热板,该加热片为一金属导体,并设于该导热板,且与一温控单元电性连接,透过该温控单元调控进行加热,并将其热能传导至该导热板,使该导热板的温度提升;以及一辅助装置,其包括:一背板,其中间轴向设有至少一调整孔,且正面的左右两侧皆设有一轨道;一活动件,其上端设有相对应于所述调整孔的定位销,透过解除该定位销与所述调整孔的扣合以调整该活动件于该背板的位置,且该活动件两侧具有突出侧边,活动性的嵌入该轨道中,以定位与导向该活动件;及一固定件,该固定件承载该组合件,并与该活动件相结合。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其中该抵触件为一圆柱体,且其一圆面由中心点向外突出成一圆弧状。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其中该加热装置设有至少一感温件,当加热至一特定温度时,便会使该温控单元关闭。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其中该组合件还包括一包覆层,将该组合件包覆于该包覆层内。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其中该定位销还与一止挡件与一弹件相组合。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其中该固定件与该活动件相结合处更设有一倾斜件,以设定该固定件的倾斜方向。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其中该辅助装置还包括一第一背板与一第二背板,该第一背板设有一公扣件,该第二背板设有一与该公扣件相对应的母扣件,使该第一背板与该第二背板能结合固定。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其中该固定件的两侧还设有至少一凹槽、一固定孔及一卡榫,且所述凹槽的大小略大于该拿持部的大小,以容纳所述拿持部,并透过所述卡榫穿入所述固定孔,以固定所述拿持部于凹槽中。承上所述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系统,还包括一坐垫部,该坐垫部与该背板的底部呈拆组型态。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着实可令用户透过仰躺于多个抵触件上,自行调整按摩接触点使肌肉松软不紧绷,亦能搭配辅助装置,令肌肉舒缓装置可固定于用户欲按摩的部位,再透过使用者自行倚靠于多个抵触件上进行搓揉,令抵触件可深入各关节骨缝间,进而达到舒缓的功效,而无须依靠他人人力按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与加热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与加热装置的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的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的第一与第二背板后视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的第一与第二背板后视组合图。图8为本技术的肌肉舒缓装置及其系统的实施例图。【符号说明】10肌肉舒缓装置32第二背板11座体321母扣件12承载部312、322轨道13拿持部313、323调整孔14支撑件324底座15抵触件33活动件20加热装置331突出侧边21加热片332定位销22导热板333倾斜件23隔板334止挡件221孔洞34固定件231 穿孔341 凹槽24温控单元342固定孔25缓冲件343卡榫30辅助装置35背板31第一背板40组合件311公扣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肌肉舒缓装置10,其包括:一座体11,具有一承载部12及至少一拿持部13,所述拿持部13设于该承载部12的侧边;以及至少一支撑件14,设于该承载部12上方,以2乘2的方式排列,上列相距较近支撑件14的间距约为6.5厘米,适合使用于较窄的关节两端,如腰荐关节与颈椎关节,而下列相距较远支撑件14的间距约为7.6厘米,适合使用于较宽的关节两端,如骶骨关节与髂骨关节,并于所述支撑件14顶部设有一抵触件15,该抵触件15为一圆柱体,其一圆面由中心点向外突出成一圆弧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肌肉舒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具有一承载部及至少一拿持部,所述拿持部设于该承载部的侧边;以及至少一支撑件,设于该承载部上方,并于所述支撑件顶部设有一抵触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王晨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