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蜡疗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蜡疗装置包括自发热体、蜡层和连接体,连接体设置于蜡层与自发热体之间,用于阻止蜡液渗透至自发热体;连接体与蜡层和自发热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蜡疗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体,使蜡层与自发热体连接成整体,增加蜡层,利用了蜡疗的物理治疗作用,能有效的避免自发热贴剂低温烫伤的发生,而且热透均匀纵深持久,改变了自发热贴剂的紊乱性和浅表性,安全舒适,能大幅度的提高疗效;同时连接体还能阻止蜡液渗透至自发热体,确保连接体与自发热体和蜡层的连接更加可靠,不容易分离,在使用中能够有效的防止蜡层碎裂剥脱,从而可以提高疗效和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蜡疗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发热贴剂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蜡疗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蜡疗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也属于现代医学物理治疗中的传导热疗法范畴,适应症广泛,尤其对无菌性炎症、疼痛等有较好的疗效。然而,进行蜡疗需要设备、器具和一定的场地,极不方便,阻碍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氧化发热装置作为蜡疗热源,与蜡板组合,用压敏胶粘贴病变区,制成便携式蜡疗。简化蜡疗操作,延长治疗时间,同时避免了氧化发热体易对人体产生的低温烫伤,两者结合形成互补作用,提高疗效。但是,在制作上存在着诸多的困难。所谓蜡疗,其标准是采用不含任何其它物质的石蜡和蜂蜡,加热敷于患处,常用的方法有蜡盘法、蜡袋法、刷蜡法、蜡浴法和蜡垫法。其中蜡袋法将蜡装入袋中,在使用时蜡与人体非直接贴敷,治疗效果不佳,基本被淘汰。其它方法均无法与氧化发热体结合使用,原因是:1、蜡无粘贴功能,不适用于任何胶粘贴方式,如用刷蜡法在氧化发热装置压敏胶贴面凃刷蜡液,其温度不仅破坏贴面,冷却后亦自动脱落。用蜡垫法同样如此,将纱布浸入蜡液中,制成蜡垫,由于两面有蜡,无法与压敏胶贴面粘贴。可以采用将蜡垫先放置患处,再贴敷氧化发热贴片,不仅患者操作繁琐、困难,也解决不了易脱落的问题。并且这种方式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医疗产品。2、蜡疗应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才能产生疗效。但冷却后的蜡易碎,在用于人体关节部位贴敷时,关节的不规则的生物形态,需贴剂弯曲变化,可导致蜡块破碎剥脱,尤其是不能保持蜡面特定的塑形。3、氧化发热装置在非使用时,不可裸露空气中时间过长,生产工艺应快捷迅速,因此,难与流动的液态蜡组合。4、在蜡中加入其它化学成分,增加粘稠度使之成型,但这种方式已不再是蜡疗。用氧化发热装置与蜡结合,制成便携式蜡疗贴剂,使蜡疗得以方便使用,广泛推广,存在着以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至今没有此类贴剂问世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低温烫伤且治疗效果好的蜡疗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蜡疗装置,包括:自发热体;蜡层;以及连接体,其设置于蜡层与自发热体之间,用于阻止蜡液渗透至自发热体;连接体与蜡层和自发热体连接。所述蜡层的材质为石蜡、蜂蜡或者由石蜡和蜂蜡混合而成。所述蜡层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连接体包括与所述自发热体连接的阻渗层和与所述蜡层连接的棉布层,阻渗层并与棉布层连接。所述阻渗层的材质为复合铝箔。所述棉质层包括与所述阻渗层连接的棉布本体和设置于棉布本体上的拉钩,拉钩并嵌入所述蜡层中。所述拉钩包括与所述棉布本体连接的钩柱和与钩柱连接且嵌入所述蜡层中的钩头,钩头为卷曲结构。蜡疗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自发热体连接且包围自发热体的支持体,支持体上具有透气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蜡疗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阻渗层与棉布层连接形成连接体;制作蜡层;蜡层与连接体连接;自发热体与连接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蜡疗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体,使蜡层与自发热体连接成整体,增加蜡层,利用了蜡疗的物理治疗作用,由于蜡层的阻隔,自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首先传导至蜡层,蜡层接收热能而发热,蜡层的热容量大、导热系数低,因此能有效的避免自发热贴剂低温烫伤的发生,而且由于增加了铝箔,可以确保热透均匀、纵深持久,改变了自发热贴剂的紊乱性和浅表性,安全舒适,能大幅度的提高疗效;同时连接体还能阻止蜡液渗透至自发热体,确保连接体与自发热体和蜡层的连接更加可靠,不容易分离,在使用中能够有效的防止蜡层碎裂剥脱,从而可以提高疗效和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蜡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蜡疗装置揭去保护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种棉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种棉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三种棉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灌装器与模具的配合灌装示意图;图7是棉布层与蜡层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自发热体与阻渗层的装配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自发热体;2、蜡层;3、棉布层;31、棉布本体;32、拉钩;321、钩柱;322、钩头;4、阻渗层;5、保护膜;6、支持体;7、模具;8、吸盘;9、蜡液;10、灌装器;11、施压装置;12、透气孔;13、定位凸台;14、恒温工作台;15、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蜡疗装置,包括自发热体1、蜡层2和连接体。连接体是设置于蜡层2与自发热体1之间,用于阻止蜡液渗透至自发热体1。连接体与蜡层2和自发热体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蜡层2的内面与连接体固定连接,蜡层2的外侧面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具体地说,本蜡疗装置增加蜡层2,利用了蜡疗的物理治疗作用,在使用时揭去保护膜5,将蜡面贴于皮肤。自发热体1的材质为氧化发热粉末,以铁粉为主,能够产生热量。由于蜡层2的阻隔,自发热体1产生的热量首先传导至蜡层2,蜡层2接收热能而发热,蜡层2的热容量大、导热系数低,因此能有效的避免自发热贴剂低温烫伤的发生,而且热透均匀纵深持久,改变了自发热贴剂的紊乱性和浅表性,安全舒适,能大幅度的提高疗效。本蜡疗装置将传统的贴剂和蜡疗相结合,优势互补,既解决了产热贴片所存在的低温烫伤问题,也弥补蜡疗的不足之处,使传导热形成质的转变后再作用于皮肤组织,皮肤组织所接受的传导热已变为蜡层2的热能,患者所得到的治疗是蜡层2热能以其特有的物理方式产生的效应,升温后的蜡层2对人体组织纵深透热达2-5厘米,可对深层组织产生热疗作用和引导药物深层次的扩散,远优于单纯氧化发热贴片。本蜡疗装置将贴敷式传导热治疗转变为便携式蜡疗,解决了自发热贴片和传统蜡疗所存在的难题,以便大规模推广使用。本蜡疗装置的蜡层2的材质可以为石蜡或蜂蜡,或者由石蜡和蜂蜡混合而成。作为优选的,蜡层2的外侧面上布置有多个凸起15,凸起15与人体皮肤接触,凸起15的形状为圆锥形,凸起15的材质与蜡层2的材质相同,两者为一体成型。在蜡层2受热收缩过程中会对人体肢体自然形成机械压迫动能,并通过凸起15产生穴位刺激,形成针、熨、药并用,通过临床验证,取得满意效果。如图1所示,连接体包括与自发热体1连接的阻渗层4和与蜡层2连接的棉布层3,阻渗层4并与棉布层3连接,形成复合结构的连接体。作为优选的,阻渗层4的材质为软质复合铝箔,其由柔铝箔和覆在铝箔一侧表面上的塑料薄膜复合而成,具有铝箔面和塑料薄膜面。阻渗层4的厚度优选为0.01~0.2mm,其面积与形状与蜡层2的相同。通过设置铝箔,可以确保蜡液无法渗透至自发热体1处。阻渗层4的铝箔面可以通过粘接剂与棉布层3粘接,或者是塑料薄膜面通过粘接剂与棉布层3,复合后为紧密整体结构,连接体结构牢固。铝箔与塑料薄膜复合,可以进一步防止低温烫伤。如图3至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棉质层包括棉布本体31和设置于棉布本体31上的拉钩32,棉布本体31的一侧表面与阻渗层4粘接连接,拉钩32从棉布本体31的另一侧表面向外伸出,拉钩32并嵌入蜡层2中,使蜡层2能够固定在连接体上。棉布本体31的面积与形状与蜡层2的相同,且棉布本体31的边缘与两侧的阻渗层4和蜡层2的边缘对齐。作为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蜡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发热体;蜡层;以及连接体,其设置于蜡层与自发热体之间,用于阻止蜡液渗透至自发热体;连接体与蜡层和自发热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蜡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发热体;蜡层;以及连接体,其设置于蜡层与自发热体之间,用于阻止蜡液渗透至自发热体;连接体与蜡层和自发热体连接;其中,连接体包括与自发热体连接的阻渗层以及与蜡层和阻渗层连接的棉布层,阻渗层是由铝箔和覆在铝箔一侧表面上的塑料薄膜复合而成且具有铝箔面和塑料薄膜面,阻渗层的厚度为0.01~0.2mm,棉质层包括与阻渗层连接的棉布本体和设置于棉布本体上且嵌入蜡层中的拉钩,棉布本体的材质为密织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蜡层的材质为石蜡、蜂蜡或者由石蜡和蜂蜡混合而成。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雁群,范作盛,
申请(专利权)人:孙雁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