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长江专利>正文

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758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包括救生袋体、松紧扎带,在救生袋体的顶部、圆形凹槽,圆形突起分别设有折叠条纹,该救生袋体内设有空气袋、氧气袋,在松紧扎带正面左边的救生袋体旁设有空气输入管道,空气输入管道一端与空气袋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空气输入控制阀,在松紧扎带上还设有小型高压氧气瓶、充氧阀门、氧气输出控制阀,该充氧阀门通过氧气充入管道与氧气袋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一边通过氧气输出管道与氧气袋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另一边设有氧气输出引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以折叠携带方便,能在水上进行救生,又能对高山、高原地区缺氧者进行补氧救生,救生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袋,特别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的设计和制造。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到假日人们喜爱到海边、江河和湖泊游水和水上作业,或到高山、高原地区旅游,一旦发生意外缺氧危险急需救生时,又往往因没有氧气的补充,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抢救,而误了抢救时机,因而溺水或高原缺氧而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游泳爱好者和高原地区旅游的人们心理上蒙了一层可怕的阴影,一直影响人们水上活动或到高原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现有的救生袋,只限于水上发生意外危险时,给气袋充气膨胀,使人浮起脱离了危险,而没办法在高原地区缺氧状态下进行的补氧抢救。目前水上救生袋是利用碳酸钙和稀硫酸产生的碳酸钙、二氧化碳而给气袋充气膨胀的,这些药品泄漏对人身有害。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将救生袋套在左右的肩膀上,救生袋的松紧扎带扣在人的左右的手臂上,当在水中发生意外危险时,打开控制阀门,让高压氧气瓶的氧气瞬时将救生袋充入氧气而膨胀,使人体浮起脱离危险;在高原地区缺氧时,利用高压小氧气瓶的氧气给缺氧人们输送氧气救人。这种救生袋救生及时,抢救迅速,可以多次反复充气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以克服目前的救生袋存在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包括救生袋体、松紧扎带,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的救生袋体的顶部设有5-9条横向折叠条纹;救生袋体正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与肩膀吻合的圆形凹槽,在圆形凹槽设有6-12条凹形折叠条纹;救生袋体背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圆形突起,在圆形突起设有6-12条圆形突起折叠条纹;该救生袋体内设有空气袋、氧气袋;所述的松紧扎带横跨过救生袋体的中部,在松紧扎带正面左边的救生袋体旁设有空气输入管道,空气输入管道一端与松紧扎带下方的空气袋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空气输入控制阀;在空气输入管道左旁的松紧扎带上还设有小型高压氧气瓶及与小型高压氧气瓶连接为一体的充氧阀门、氧气输出控制阀;所述的充氧阀门通过氧气充入管道与松紧扎带下方的氧气袋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一边通过氧气输出管道与松紧扎带下方的氧气袋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另一边设有氧气输出引管;该松紧布带的两端分别设有正面魔术搭扣和背面魔术搭扣进行扣紧,或使用普通皮带扣扎紧。采用上述措施的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以折叠携带方便,能在水上进行救生,又能对高山、高原地区缺氧者进行补氧救生,救生效果好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正面平面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面平面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中序号说明:救生袋体1、松紧扎带2、横向折叠条纹3、圆形凹槽4、凹形折叠条纹5、圆形突起6、圆形突起折叠条纹7、空气袋8、氧气袋9、空气输入管道10、空气输入控制阀11、小型高压氧气瓶12、充氧阀门13、充氧阀门拉线14、氧气充入管道15、氧气输出控制阀16、阀门手轮17、氧气输出管道18、氧气输出引管19、正面魔术搭扣20和背面魔术搭扣21ο【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正面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面平面图,从图1、图2可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包括救生袋体1、松紧扎带2,【具体实施方式】:在救生袋体I的顶部设有5-9条横向折叠条纹3 ;救生袋体I正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与肩膀吻合的圆形凹槽4,在圆形凹槽4设有6-12条凹形折叠条纹5 ;救生袋体I背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圆形突起6,在圆形突起6设有6-12条圆形突起折叠条纹7,设置折叠条纹,目的是方便折叠和使救生袋体I有规律的膨胀。该救生袋体I内设置有空气袋8、氧气袋9 (如图4所示),该松紧扎带2横跨过救生袋体I的中部,在松紧扎带2正面左边的救生袋体I旁设有空气输入管道10,空气输入管道10 —端与松紧扎带2下方在空气袋8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空气输入控制阀11,设置空气输入管道10目的,一是当氧气袋9里的氧气量少了,氧气排出困难,打开空气输入控制阀11,用人工吹入空气,使空气袋8膨胀将氧气袋9里氧气挤排出来,供人们吸氧;二是可用人工吹入空气,使空气袋8膨胀,供人们在水上练习游泳或游玩;在空气输入管道10左旁的松紧扎带2上还设有小型高压氧气瓶12及与小型高压氧气瓶12连接为一体的充氧阀门13、氧气输出控制阀16 ;该充氧阀门13通过氧气充入管道15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氧气袋9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16 —边通过氧气输出管道18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氧气袋9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16另一边设有氧气输出引管19 ;该松紧布带2的两端分别设有正面魔术搭扣20和背面魔术搭扣21进行扣紧,或使用普通皮带扣扎紧。参考图3、图4,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从图3可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折叠条纹3、圆形凹形折叠条纹5、圆形突起折叠条纹7、小型高压氧气瓶12及与小型高压氧气瓶12连接为一体的充氧阀门13、氧气输出控制阀16的安装位置(小型高压氧气瓶10市面上可以买到)。从图4可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救生袋体I内设置的空气袋8、氧气袋9具体位置,空气袋8安装在正面这一边,氧气袋9安装背面那一边。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需要到海边、江河和湖泊游水和水上作业时,先把本专利技术的松紧扎带2分别通过魔术搭扣扎在左右两肩膀上,就可以下水了。在水下一旦发生意外危险急时,立即拉动左右肩膀的充氧阀门13的充氧阀门拉线14,小型高压氧气瓶12的氧气通过氧气充入管道15进入氧气袋9,在几秒钟内使左右两边的氧气袋9膨胀,使人的头部平衡浮起,达到落水者脱离危险。如果需要到高山、高原地区旅游时,把本专利技术折叠携带在身上,一旦发生高原缺氧时,把本专利技术拿出,并将充氧阀门13的充氧阀门拉线14拉动,这时小型高压氧气瓶10的氧气通过氧气充入管道15进入氧气袋9,然后旋转阀门手轮17打开氧气输出控制阀16,利用氧气输出引管19给缺氧者输氧。如果氧气袋9的氧气量少了,氧气排出困难时,打开空气输入控制阀11,用人工吹入空气,使空气袋8膨胀,将氧气袋9里氧气排挤出来给缺氧者输氧。老人或户外运动的人,劳累过度时,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吸氧缓解疲劳。【主权项】1.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包括救生袋体(1)、松紧扎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袋体(I)的顶部设有5-9条横向折叠条纹(3);救生袋体(I)正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与肩膀吻合的圆形凹槽(4),在圆形凹槽(4)设有6-12条凹形折叠条纹(5);救生袋体(I)背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圆形突起(6),在圆形突起(6)设有6-12条圆形突起折叠条纹(7);该救生袋体(I)内设有空气袋(8)、氧气袋(9);所述的松紧扎带(2)横跨过救生袋体(I)的中部,在松紧扎带(2 )正面左边的救生袋体(I)旁设有空气输入管道(10 ),空气输入管道(10 ) —端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空气袋(8)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空气输入控制阀(11);在空气输入管道(10)左旁的松紧扎带(2)上还设有小型高压氧气瓶(12)及与小型高压氧气瓶(12)连接为一体的充氧阀门(13)、氧气输出控制阀(16);所述的充氧阀门(13)通过氧气充入管道(15)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氧气袋(9)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16) —边通过氧气输出管道(18)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救生袋,包括救生袋体(1)、松紧扎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袋体(1)的顶部设有5‑9条横向折叠条纹(3);救生袋体(1)正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与肩膀吻合的圆形凹槽(4),在圆形凹槽(4)设有6‑12条凹形折叠条纹(5);救生袋体(1)背面的顶部下方设置成圆形突起(6),在圆形突起(6)设有6‑12条圆形突起折叠条纹(7);该救生袋体(1)内设有空气袋(8)、氧气袋(9);所述的松紧扎带(2)横跨过救生袋体(1)的中部,在松紧扎带(2)正面左边的救生袋体(1)旁设有空气输入管道(10),空气输入管道(10)一端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空气袋(8)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空气输入控制阀(11);在空气输入管道(10)左旁的松紧扎带(2)上还设有小型高压氧气瓶(12)及与小型高压氧气瓶(12)连接为一体的充氧阀门(13)、氧气输出控制阀(16);所述的充氧阀门(13)通过氧气充入管道(15)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氧气袋(9)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16)一边通过氧气输出管道(18)与松紧扎带(2)下方的氧气袋(9)连接,氧气输出控制阀(16)另一边设有氧气输出引管(19);该松紧布带(2)的两端分别设有正面魔术搭扣(20)和背面魔术搭扣(21)进行扣紧,或使用普通皮带扣扎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江张纵原
申请(专利权)人:张长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