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378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六个除尘器出口、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引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三个除尘器出口,所述二台引风机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连接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由四个湿式电除尘器构成,脱硫吸收塔的四个出风口各连接一个湿式电除尘器的进风口,四个湿式电除尘器的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的进风口;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六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结构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降低初投资成本等有益效果,同时还具有高效运行、节能等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属于电厂排烟及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燃煤火力发电厂项目中除尘器和引风机到烟囱中心线的距离是重要的占地指标之一,烟气系统大部分设备都布置在炉后,而前烟道和除尘器布置相对比较固定,对炉后布置的优化主要集中在除尘器后。对除尘器后的布置形式,国内外主要布置格局基本都是采用各设备顺列布置,除尘器1-1之后布置引风机1-2,引风机1-2后布置脱硫吸收塔1-3、湿式电除尘器1-4和烟囱1-5。如图1所示,除尘器1-1后各设备采用顺列布置,引风机1-2布置在除尘器1-1和脱硫吸收塔1-3之间,双列引风机出口只是面向脱硫吸收塔1-3入口,与脱硫吸收塔1-3中心线是错开布置,湿式电除尘器1-4和引风机1-2布置位置较远。传统除尘器后的烟道布置顺列方案主要是采用一字排开形、T形或矩形的平面分布排列。其采用一字排开形、T形烟道布置拉大了除尘器出口至烟囱中心线的纵向距离,增加了占地面积和烟道的材料消耗;而采用矩形烟道布置,烟道的阻力和材料耗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使得厂用电耗增大,且脱硫吸收塔入口前有水平90°弯头,流场分布不均,影响进入脱硫吸收塔内烟气均匀性。由此可见,传统的除尘器后布置方案中,不管引风机是一字排开形、T形或平面呈矩形布置,均会由于拉开除尘器和脱硫吸收塔之间的纵向距离,而产生除尘器后的布置占地大、烟道长、烟道阻力大等问题,而且还增加烟道阻力和烟道材料消耗量。无形中增加了燃煤火力发电厂占地面积和烟道造价,增加初投资成本,同时也由于烟道的阻力增加,也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燃煤火力发电厂除尘器后设备的布置方式占地大、烟道长、烟道阻力大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六个除尘器出口、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引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三个除尘器出口,所述二台引风机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连接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 ;湿式电除尘结构由四个湿式电除尘器构成,脱硫吸收塔的四个出风口各连接一个湿式电除尘器的进风口,四个湿式电除尘器的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的进风口 ;脱硫吸收塔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设置在塔体的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六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结构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所述六个除尘器出口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出风口呈水平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呈垂直设置,形成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吸收塔设有二个进风口和四个出风口,二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入风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风口通过两条平行并列出风管连接脱硫吸收塔的两个进风口。进一步的,湿式电除尘结构安装在连接脱硫吸收塔与烟囱的烟道上,所述引风机结构的引风机位于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的中心线上,所述引风机并列安装在湿式电除尘结构正下方,所述除尘器出口设在引风机一侧或两侧位置,每三个除尘器出口通过烟道接入一台引风机。进一步的,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出风口与脱硫吸收塔的连接烟道呈弧形。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位于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中心线位置上。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结构的二台引风机之间保留有检修距离,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并列烟道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风口相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风口并列与脱硫吸收塔入风口相接。进一步的,六个除尘器出口中,每三个除尘器出口通过一条三合一汇流管与一台弓丨风机的进风口相接。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吸收塔的四个出风口通过双层并列的四条输出烟道接入上、下分布的湿式电除尘器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的四个输出烟道通过一条四合一汇流管接入烟囱内。进一步的,所述各烟道的转弯处采用圆形缓转弯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入口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湿式电除尘器结构由四个湿式电除尘器构成;脱硫吸收塔设有二个进风口和四个出风口,脱硫吸收塔的四个出风口各连接一个湿式电除尘器的进风口,四个湿式电除尘器的出风口汇流管连接烟囱的进风口 ;脱硫吸收塔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六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器结构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所述六个除尘器出口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进风口呈垂直设置、出风口呈水平设置;形成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因此能够缩短了除尘器出口和烟囱中心线的距离,具有大幅减少烟道的材料量、降低烟气系统压损、使设备更高效地运行、减少厂用电耗、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和占地小、烟道材料少、阻力小和烟气流场均匀、降低初投资成本等有益效果,同时还具有节能功效。2、本技术的引风机的出风口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相接入风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出风口与脱硫吸收塔入风口相接,相接的烟道呈弧形,且引风机、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湿式电除尘器设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位于脱硫吸收塔与烟囱的中心线上,呈上下式分布,因此,具有占地小、烟道材料少、阻力小和烟气流场均匀,可降低初投资成本等优点,还可有效的减少引风机的排放阻力,使烟气分布均匀,提高脱硫效率,从而提高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3、本技术的除尘器出口可分布在引风机的一侧或两侧位置,布置可多样合理化。且多个除尘器出口通过汇流管一与引风机的进风口相接,六个湿式电除尘器入风口分别通过并列的通风管与脱硫吸收塔相接,出风口通过三合一汇流管与烟囱出风通道相通。由此可有效的减低通风管道的通风阻力,提高引风设备和烟道的运行效率。4、本技术的湿式电除尘器上下垂直双层并列式安装,湿式电除尘器的接入端通过四条双层并列的接入烟道接入脱硫吸收塔,输出端通过四条双层并列的输出烟道输出,输出时通过一四合一汇流管接入烟囱内排出,由此减少湿式电除尘器占用面积,并使烟气分布更加均匀输出,提高烟道的排放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2至图4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六个除尘器出口 1、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3、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5,其特征在于:弓丨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2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2的进风口连通三个除尘器出口 1,所述二台引风机2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 ;湿式电除尘结构由四个湿式电除尘器4构成,脱硫吸收塔3的四个出风口各连接一个湿式电除尘器4的进风口,四个湿式电除尘器4的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5的进风口 ;脱硫吸收塔3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六个除尘器出口(1)、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3)、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5),其特征在于:引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2)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2)的进风口连通三个除尘器出口(1),所述二台引风机(2)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由四个湿式电除尘器(4)构成,脱硫吸收塔(3)的四个出风口各连接一个湿式电除尘器(4)的进风口,四个湿式电除尘器(4)的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5)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设置在塔体的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和六个除尘器出口(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引风机结构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1)的下方,湿式电除尘结构位于六个除尘器出口(1)的上方,所述六个除尘器出口(1)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出风口呈水平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呈垂直设置,形成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旭杨劲马雪松李伟科邓宏伟吴家凯王晓东施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