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023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12:36
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具有多个插接端口以及分别与多个插接端口对应布置的多个导热结构接收部,每一个插接端口内适于插接发热模块,壳体限定对应于壳体高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与发热模块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所述多个插接端口沿第三方向并排布置;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分别置于所述多个导热结构接收部中而适于传导插入到插接端口内的对应发热模块的热量,每一个可压缩导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弹性;以及单片散热片,设置在壳体的散热片安装表面上以覆盖和面接触所述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片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和具有该连接器壳体组件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成组的IxN型SFF连接器中(以下取SFF连接器中的IxNQSFP+作为示例,配图也用了 QSFP+作为示例,所有能应用于IxN QSFP+的技术在其他SFF连接器上皆适用)。公端光模块在工作时产生1.0-4.0瓦的功率并发热,出于公端光模块散热要求,如图1a所示,在IxN铁笼10(即壳体)的每个插接端口 11之上会固定一个独立的散热片20。当公端光模块A插入铁笼10后,该散热片底面与光模块上表面接触,光模块的热量通过该散热片传输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光模块的温度,保证光模块正常工作。但是,现有设计中,如图1b所示,每个散热片20之间并不接触,存在约0.5mm的空气间隙dl。每个独立的散热片20通过一个散热片夹子12 (参见图1a)固定在IxN型的铁笼10上。如图1c所示,每一个散热片20的底面有一凸台21,凸台21的底面与光模块30接触。因为独立散热片夹子的存在,所以无论散热片的底座的凸台的高度公差与光模块公差大小如何,散热片20与光模块30都能紧密配合。SFF连接器最终将安装在客户的机箱中,通过公端光膜块传入信号,母端铁壳接受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机箱中的其他部件。而客户的机箱散热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左右方向气流进行散热。图1a中的方向DI即左右方向。对于图1a中示出的设计,带散热片的IxNQSFP+在气流方向DI上形成一个IxN的散热片阵列。但是因为散热片的鳍片之间存在气流阻力,当气流方向DI的气流通过IxN散热片阵列的第1、2列散热片20时,气流将从散热片之间逃走,流向散热片的上部以及前后部不存在鳍片阻挡的地方,这导致IxN型的下风口的最后几列散热片无法得到有效的气流进行散热。另外,现有的散热片多为针状散热片设计,这是为了能让导光管30(见图1a)通过散热片20。但是对于鳍片高度不超出导光管高度I / 3的散热片,导光管30的存在将阻挡气流流过散热片,从而使得更少的气流到达散热片阵列的后部散热片。而且,因为散热片20之间是独立的,散热片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导热系数极低(0.02w / mk左右)而无法有效形成对流散热而几乎成为两个散热片之间的绝热体,使得相邻散热片20之间的热量无法相互传递。这样,在气流方向上的最后几列散热片的温度高于第一列散热片的温度大约10-20度(视不同实际工况而定)。温度最高的散热片一般出现气流方向上的最后第一列和第二列散热片。事实上,这两列散热片所对应的光模块也是最容易失效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提出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插接端口以及分别与所述多个插接端口对应布置的多个导热结构接收部,每一个插接端口内适于插接发热模块,所述壳体限定对应于壳体高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与发热模块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所述多个插接端口沿第三方向并排布置;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所述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分别置于所述多个导热结构接收部中而适于传导插入到插接端口内的对应发热模块的热量,每一个可压缩导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弹性;以及单片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散热片安装表面上以覆盖和面接触所述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片定位装置,用于可拆卸地定位所述散热片。散热片的凸出部可以沿第二方向插入。可选地,所述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行于第二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散热片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在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的外侧设置在散热片安装表面的多个容纳部,每一个凸出部适于沿第二方向插入到对应的容纳部中,所述容纳部限制所述散热片沿第一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每一个导热结构接收部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容纳部,其中在所述散热片的所述两侧中的一侧的多个凸出部完全插入到所述对应的容纳部内的情况下,在所述散热片的所述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多个凸出部的延伸末端均没有进入到对应的容纳部内,且在第二方向上,每一个导热结构接收部的两侧的两个容纳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所述两个容纳部对应的两个凸出部的延伸末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容纳部限制对应的凸出部在其内沿第三方向移动。散热片的凸出部也可以沿第三方向插入。可选地,所述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行于第二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散热片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在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的外侧设置在散热片安装表面的多个容纳部,每一个凸出部适于沿第三方向插入到对应的容纳部中,所述容纳部限制所述散热片沿第一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凸出部沿第三方向的总长度小于所述散热片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可选地,所述容纳部限制所述散热片沿第二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散热片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定位舌片,所述多个定位舌片分别在壳体上的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的外侧设置在所述散热片安装表面上,每一个定位舌片适于从与所述散热片安装表面齐平的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定位舌片的末端突出到所述散热片安装表面之外的第二状态,处于第二状态的定位舌片适于与所述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接合而限制散热片沿第二方向移动。或者可选地,所述散热片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定位舌片,所述多个定位舌片分别在壳体上的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的外侧设置在所述散热片安装表面上,每一个定位舌片适于从与所述散热片安装表面齐平的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定位舌片的末端突出到所述散热片安装表面之外的第二状态;所述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凸出部位置不同的至少一个弯折突起,每一个弯折突起具有面向其所设置的散热片的一侧的一个第一阻挡面,每一个弯折突起与一个定位舌片对应;且每一个定位舌片处于第二状态时接合与其对应的弯折突起的所述第一阻挡面以限制所述散热片沿第二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的平行于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弯折突起,每一个弯折突起的第一阻挡面平行于第三方向,每一个弯折突起还具有与第一阻挡面垂直相交的第二阻挡面,位于散热片的两侧中的每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二阻挡面彼此相对;所述定位舌片为矩形片结构,每一个矩形片结构的两条彼此垂直的边缘分别接合与其配合的弯折突起的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可选地,上述的连接器壳体组件中,所述导热结构接收部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散热片安装表面上的内凹的弹片结构,所述弹片结构的下底面适于与其下方的发热模块面接触,所述弹片结构的内凹面接收所述可压缩导热结构。或者可选地,上述的连接器壳体组件中,所述导热结构接收部为大致矩形的开口 ;所述连接器壳体组件还包括多个导热安装块,每一个导热安装块具有下凹的容纳槽以及绕所述容纳槽设置的裙边,所述可压缩导热结构适于置入所述容纳槽中,而所述容纳槽适于置入对应的所述大致矩形的开口中、且所述裙边支撑在所述壳体的围绕所述大致矩形的开口的周边部分上,所述容纳槽的下底面适于与其下方的发热模块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大致矩形的开口的一条边上设置有一个缺口,所述导热安装块在裙边下方靠近或邻接所述容纳槽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凸块,所述凸块适于配合在所述缺口中。可选地,所述散热片的面对可压缩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4979678.html" title="连接器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原文来自X技术">连接器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一个壳体(100),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插接端口(102)以及分别与所述多个插接端口对应布置的多个导热结构接收部(104),每一个插接端口内适于插接发热模块(A),所述壳体限定对应于壳体高度方向的第一方向(X)、与发热模块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Y)、以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Z),所述多个插接端口沿第三方向并排布置;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200),所述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分别置于所述多个导热结构接收部中而适于传导插入到插接端口内的对应发热模块的热量,每一个可压缩导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弹性;以及单片散热片(300),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散热片安装表面(306)上以覆盖和面接触所述多个可压缩导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浩陈家辉薛兆海刘新波孙舒婧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