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8364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20:48
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包括导柱、杠杆、转轴、挡销、滑套、长顶杆、挡盖、弹簧、传感器固定座、传感器、长滑套、短顶杆;在导柱上设置有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呈径向十字分布,两定位槽互不交叉,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内分别对称安装有通过转轴和挡销限位的两个杠杆,与下定位槽两个杠杆的触头接触的长顶杆通过滑套安装在导柱内,与上定位槽两个杠杆的触头接触的短顶杆通过长滑套安装在导柱内,长顶杆和短顶杆的端面与杠杆的触点相接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固定座固定在导柱上,传感器的触头与挡盖端面相接触。长顶杆和短顶杆顶端安装有挡盖,弹簧安装在挡盖和传感器固定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易安装维修,测量精度高,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几何量计量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工件内孔尺寸、圆度、圆柱度和跳动等误差的自动测量机的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械加工企业,零部件孔的加工和测量在全面质量控制中的地位正变得日益重要。这一方面是由于零部件外圆加工制造精度的迅速提高,使对零部件孔的加工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零部件孔的测量难度比零部件外圆测量难度大得多。现有技术中的内孔测量工具主要有: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气动量仪和电子塞规等。这些测量工具一般只能测量出内孔的直径尺寸,对于内孔的圆度、圆柱度和跳动等形位公差,则无法进行测量。这些内孔测量工具不适合在自动测量机上使用。虽然探针接触式测头可以在自动测量机上使用。但是在使用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多点的检测,对于自动测量机的横向和纵向移动有很高的精度和位置要求,所以除了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之外,还要考虑测量精度问题。综上所述,为了能进行零部件内孔的直径尺寸、圆度、圆柱度和跳动等形位公差的接触感测,以达到使用需求,并且同时降低自动测量机的制造成本,研制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的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可以精确测量零部件内孔的直径、圆度、圆柱度和跳动。为实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包括导柱、杠杆、转轴、挡销、滑套、长顶杆、挡盖、弹簧、传感器固定座、传感器、长滑套、短顶杆;在导柱上设置有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呈径向十字分布,两定位槽互不交叉,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内分别对称安装有通过转轴和挡销限位的两个杠杆,与下定位槽两个杠杆的触头接触的长顶杆通过滑套安装在导柱内,与上定位槽两个杠杆的触头接触的短顶杆通过长滑套安装在导柱内,长顶杆和短顶杆的端面与杠杆的触点相接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固定座固定在导柱上,传感器的触头与挡盖端面相接触。长顶杆和短顶杆顶端安装有挡盖,弹簧安装在挡盖和传感器固定座之间。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优越性: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易安装维修,测量的的数据通过笔式传感器传递给工控机,经过测量软件的计算,可以精确测量出被测零部件内孔的直径尺寸、圆度、圆柱度和跳动等,精度高,误差小,检测质量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的下测头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的上测头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在导柱I上设置有上定位槽B和下定位槽A呈径向十字分布,两定位槽互不交叉,上定位槽B和下定位槽A内分别对称安装有通过转轴3限位的两个杠杆2,挡销4限制杠杆2的转动范围,与下定位槽A两个杠杆2的触头接触的长顶杆6通过滑套5安装在导柱I内,与上定位槽B两个杠杆2的触头接触的短顶杆12通过长滑套11安装在导柱I内,挡盖7安装在长顶杆6和短顶杆12顶端,弹簧8安装在挡盖7和传感器固定座9之间,推动挡盖7使长顶杆6和短顶杆12的端面始终与杠杆2的触点相接触,传感器10通过传感器固定座9固定在导柱I上,传感器10的触头与挡盖7端面相接触。其工作原理为:弹簧8的弹力推抵挡盖7,使长顶杆6与下定位槽(A)两个杠杆2上的接触触头紧密接触,短顶杆12与上定位槽(B)中的两个杠杆2上的接触触头紧密接触,测量触头间距始终处于最大状态。在测量内孔时,杠杆2上的测量触头由于受到工件内孔和导柱I的限制,只能以转轴3为轴线摆动,通过杠杆2上的接触触头,带动长顶杆6和短顶杆12上升或下降;带动安装在长顶杆6和短顶杆12顶端的挡盖7和传感器10的触头也跟随一起上升或下降,传感器10的触头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变成电信号传给工控机,经过测量软件的计算从而实现对工件内孔尺寸、圆度、圆柱度和跳动等的测量。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的两侧触点到杠杆2的回转孔中心是等距离的,当测量触头移动1_时,接触触头也移动1_,在完成测量后,待工件离开不接触杠杆2上的测量触头,由弹簧8推抵使杠杆2复位,以待下一次的测量测。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易安装维修,测量的的数据通过笔式传感器传递给工控机,经过测量软件的计算,可以精确测量出被测零部件内孔的直径尺寸、圆度、圆柱度和跳动等,精度高,误差小,检测质量稳定可靠。【主权项】1.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包括导柱(I)、杠杆(2)、转轴(3)、挡销(4)、滑套(5)、长顶杆(6)、挡盖(7)、弹簧(8)、传感器固定座(9)、传感器(10)、长滑套(11)、短顶杆(12);其特征在于:在导柱(I)上设置有上定位槽(B)和下定位槽(A)呈径向十字分布,两定位槽互不交叉,上定位槽(B)和下定位槽(A)内分别对称安装有通过转轴(3)和挡销(4)限位的两个杠杆(2),与下定位槽(A)两个杠杆(2)的触头接触的长顶杆(6)通过滑套(5)安装在导柱(I)内,与上定位槽(B)两个杠杆(2)的触头接触的短顶杆(12)通过长滑套(11)安装在导柱(I)内,长顶杆(6)和短顶杆(12)的端面与杠杆(2)的触点相接触,传感器(10)通过传感器固定座(9)固定在导柱(I)上,传感器(10)的触头与挡盖(7)端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长顶杆(6)和短顶杆(12)顶端安装有挡盖(7),弹簧(8)安装在挡盖(7)和传感器固定座(9)之间。【专利摘要】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包括导柱、杠杆、转轴、挡销、滑套、长顶杆、挡盖、弹簧、传感器固定座、传感器、长滑套、短顶杆;在导柱上设置有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呈径向十字分布,两定位槽互不交叉,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内分别对称安装有通过转轴和挡销限位的两个杠杆,与下定位槽两个杠杆的触头接触的长顶杆通过滑套安装在导柱内,与上定位槽两个杠杆的触头接触的短顶杆通过长滑套安装在导柱内,长顶杆和短顶杆的端面与杠杆的触点相接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固定座固定在导柱上,传感器的触头与挡盖端面相接触。长顶杆和短顶杆顶端安装有挡盖,弹簧安装在挡盖和传感器固定座之间。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易安装维修,测量精度高,误差小。【IPC分类】G01B21/00, G01B21/14, G01B21/20【公开号】CN204694230【申请号】CN201520402548【专利技术人】潘高峰, 梁东敏, 郭春梅, 徐爱丽 【申请人】一拖(洛阳)汇德工装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孔接触式测量装置,包括导柱(1)、杠杆(2)、转轴(3)、挡销(4)、滑套(5)、长顶杆(6)、挡盖(7)、弹簧(8)、传感器固定座(9)、传感器(10)、长滑套(11)、短顶杆(12);其特征在于:在导柱(1)上设置有上定位槽(B)和下定位槽(A)呈径向十字分布,两定位槽互不交叉,上定位槽(B)和下定位槽(A)内分别对称安装有通过转轴(3)和挡销(4)限位的两个杠杆(2),与下定位槽(A)两个杠杆(2)的触头接触的长顶杆(6)通过滑套(5)安装在导柱(1)内,与上定位槽(B)两个杠杆(2)的触头接触的短顶杆(12)通过长滑套(11)安装在导柱(1)内,长顶杆(6)和短顶杆(12)的端面与杠杆(2)的触点相接触,传感器(10)通过传感器固定座(9)固定在导柱(1)上,传感器(10)的触头与挡盖(7)端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高峰梁东敏郭春梅徐爱丽
申请(专利权)人:一拖洛阳汇德工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