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7418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含风电的电网调度领域,具体是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通过源荷侧的同时控制来提升电网消纳风电能力。操作的主要步骤是:建立风电的有功出力模型;建立需求侧响应的模型,其中借鉴经济学和节点导纳矩阵的思想构建电价灵敏度概念;确定风力发电的极限穿透功率表达式;在计算中添加在事件下必须的约束条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提高风电接入率、可以接入更大的风电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含风电的电网调 度领域。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一种技术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我 国风电将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一种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但是,风电出力不可 控,且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反调峰特性,其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会对系统的调峰平衡 带来显著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反过来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一,因此,研宄风电的穿 透功率极限的求解以及提高系统穿透功率极限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义。 目前,平抑风电出力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的方法是通过发电侧来调节。例如:改变 风机转速或者调节桨距角来改变出力;或者利用其它能源与风电功率出力互补然后接入电 网,其中主要方法是风电和水电联合调度和"风火打捆外送"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没有考虑 负荷侧对消纳风电做出的贡献,消纳能力依然有限,不光存在弃风现象同时还需要建设大 量的调峰电源,间接推高风电接入成本,并且计算结果较为保守。因此提高风电穿透功率不 能仅仅从发电侧和输电侧考虑,还应考虑通过需求侧抑制风电波动与反调峰特性,进而提 高风电穿透功率极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 方法,通过源荷侧的同时控制来提升电网消纳风电能力,可以提高风电接入率,从而接入更 大的风电容量。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风电有功出力模型的建立: -般风速分布可以用威布尔分布曲线形容,其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达为: 式中:k为决定分布曲线形状的参数,C为决定平均风速尺度分布的参数; 风速V与风电出力Pw之间的关系: 式中为额定功率;V^为额定风速;Vin为切入风速;Vtjut为切出风速,式(1)、式 (2)中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风能参数示例 步骤2 :建立需求侧响应模型: 其具体步奏如下: 步骤2. 1 :利用经济学中的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定义电量电价的自弹性系数为: 式中:Aq和Ap分别表示电量q和电价p的相对增量; 然后借鉴节点导纳矩阵中的自导纳和互导纳的概念引入自弹性系数和交叉弹性 系数的概念: 步骤2.2 :针对某些电力大用户的实际负荷曲线数据,通过C-均值聚类分析可以 将负荷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其做简化处理,将所有用户近似视为一般用户,即对电价不是太 敏感,其弹性系数较小,如: 对电量电价矩阵进行简化求取: 假设: e H= £ 22= ? ? ? = £ nn= £ 0 e12= e 23 = . . . = £ (n-l)n= £ I e 13= e 24= ? ? ? = e (n-2)n= e 2 ...... (8) e 21= e 32= ? ? ? = e n(n-I) = e -I £3i= £ 42 = ? ? ? = £ n(n-2) = £ -2 ...... 说明在给定的时间间隔I下,任意时刻i的电价对时刻(i+1)的同一类电能消费 具有相同的影响;贝Ij :i= 1,? ? ?,n,0 <m〈n 式中:pi+1表示距离i时刻为1的时刻的电价,ei为与其对应的弹性系数,m表示 对i时刻的用电量有影响的时刻的时间范围; 当实际操作时,可以按照时段为单位计算,也采用以月或天为单位; 步骤3:确定风力发电的穿透极限的表达式。将风力发电接入电力系统后,不考虑 风力发电注入系统后所带来的有功功率损耗变化,对于电力系统有:式中:Pw(t)为风力发电在t时刻的出力;PutSt时刻系统中所有常规发电机组的 在t时刻,风电的输出功率与其装机容量有如下关系:Pw(t) =Pwc ?pw(t) (12) 式中:PW。为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pw(t)为风力发电输出功率的标幺值关于时刻t 的函数; 容量及与之对应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综上,得到t时刻风力发电的穿透功率极限为 式中:Pmx为电力系统通过负荷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负荷;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将穿透功率极限最小的那个时间断面的穿透 功率极限值作为该时间段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即 步骤4:补充在计算式所需要的约束条件: 步骤4. 1:功率平衡的机会约束为: pr{ \Aqi - {qKi -Elqii ]) |<OJi | >a (. 17)式中:AqiSi时段总负荷改变量;qw;i为i时段的风电出力;E为系统期望的 风电并网功率。$>()为风电波动幅度允许值;此约束的意义为,经过负荷响应消纳以后, i时段等效风电功率的波动区间在内的置信度不小于a;步骤4. 2:功率平衡约束为: 式中:Ut为机组的启停状态; < 和/^分别为机组最小、最大出力; 步骤4. 3:负荷峰谷差约束为:pr< |3 (19) 式中:q'i,q'』为实现需求响应后的第i,j时段的负荷; 步骤4. 4:机组出力约束为:Qifflin^Qi^Qifflax (20) 已开机的发电机组的有功出力会受到其出力上下限的约束;步骤4. 5:旋转备用约束为: 式中:?为系统所需要的旋转备用功率;y为风力发电输出功率的最大变化率; 步骤4. 6 :电价上下限约束为: A/; <Apj <Apj {22) 式中:AP1,Ap,是电价改变量的上下限。 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如下: 1)、从负荷侧进行控制一是给系统节约了成本,二是从调度领域提供了新的控制 思路; 2)、通过改变电价能够更简便的改善用户用电习惯; 3)、通过需求侧的调整后,风电出力等效功率可以完全接入系统中,提高风电接入 率,使电力系统可以接入更大的风电容量。【附图说明】 图1本专利技术具体操作算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风电有功出力模型的建立: -般风速分布可以用威布尔分布曲线形容,其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达为: 式中:k为决定分布曲线形状的参数,c为决定平均风速尺度分布的参数; 风速V与风电出力Pw之间的关系: 式中为额定功率;V^为额定风速;Vin为切入风速;V_为切出风速,式(1)、式 (2)中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风能参数示例 步骤2 :建立需求侧响应模型: 其具体步奏如下: 步骤2. 1 :利用经济学中的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定义电量电价的自弹性系数为: 式中:Aq和Ap分别表示电量q和电价p的相对增量; 然后借鉴节点导纳矩阵中的自导纳和互导纳的概念引入自弹性系数和交叉弹性 系数的概念: 步骤2.2 :针对某些电力大用户的实际负荷曲线数据,通过C-均值聚类分析可以 将负荷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其做简化处理,将所有用户近似视为一般用户,即对电价不是太 敏感,其弹性系数较小,如: 对电量电价矩阵进行简化求取: 假设: e 11= e 22= ? ? ? = enn=e 0 e12= e 23= = £ (n-l)n= £I e13= e 24= ? ? ? = e (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风电有功出力模型的建立:一般风速分布可以用威布尔分布曲线形容,其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达为:p(x)=kc(xc)k-1exp[-(xc)k]---(1)]]>式中:k为决定分布曲线形状的参数,c为决定平均风速尺度分布的参数;风速v与风电出力Pw之间的关系:Pw=0(v<vin,v≥vont)v-vinvr-vinpr(vin≤v≤vr)pr(vr≤v<vout)---(2)]]>式中:pr为额定功率;vr为额定风速;vin为切入风速;vout为切出风速;步骤2:建立需求侧响应模型:步骤2.1:利用经济学中的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定义电量电价的自弹性系数为:ϵ=Δq/qΔp/p---(3)]]>式中:Δq和Δp分别表示电量q和电价p的相对增量;然后借鉴节点导纳矩阵中的自导纳和互导纳的概念引入自弹性系数和交叉弹性系数的概念:ϵii=∂qi/qih∂pi/pi---(4)]]>&epsiv;ij=∂qi/qi∂pj/pj---(5)]]>式中:i,j代表不同的时间段;所以,针对在某一时段从1~n,得到如下的公式:∂q1/q1∂q2/q2...∂qn/qn=E*∂p1/p1∂p2/p2...∂pn/pn---(6)]]>其中E=ϵ11ϵ12...ϵ1nϵ21ϵ22ϵ2n...ϵn1ϵn2ϵnn]]>为弹性矩阵;步骤2.2:针对某些电力大用户的实际负荷曲线数据,通过c‑均值聚类分析可以将负荷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其做简化处理,将所有用户近似视为一般用户,即对电价不是太敏感,其弹性系数较小,如:......0..................0......---(7)]]>对电量电价矩阵进行简化求取:假设:ε11=ε22=...=εnn=ε0ε12=ε23=...=ε(n‑1)n=ε1ε13=ε24=...=ε(n‑2)n=ε2……    (8)ε21=ε32=...=εn(n‑1)=ε‑1ε31=ε42=...=εn(n‑2)=ε‑2……说明在给定的时间间隔l下,任意时刻i的电价对时刻(i+l)的同一类电能消费具有相同的影响;则:∂q1/q1∂q2/q2...∂qn/qn=E*∂p1/p1∂p2/p2...∂pn/pn---(9)]]>可化简为:∂qi/qi=Σ-m+mϵl(∂pi+l/pi+l)---(10)]]>i=1,...,n,0≤m<n式中:pi+l表示距离i时刻为l的时刻的电价,εl为与其对应的弹性系数,m表示对i时刻的用电量有影响的时刻的时间范围;步骤3:确定风力发电的穿透极限的表达式,将风力发电接入电力系统后,不考虑风力发电注入系统后所带来的有功功率损耗变化,对于电力系统有:Pw(t)+Put-Σi=1MPL(t)-ΔP(t)=0---(11)]]>式中:Pw(t)为风力发电在t时刻的出力;Put为t时刻系统中所有常规发电机组的总有功出力;为t时刻系统的供电负荷;ΔP(t)为系统中总有功功率损耗;在t时刻,风电的输出功率与其装机容量有如下关系:Pw(t)=Pwc·pw(t)    (12)式中:Pwc为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pw(t)为风力发电输出功率的标幺值关于时刻t的函数;t时刻系统的供电负荷的最大值由一般用户PLmax确定,即:maxΣi=1MPL(t)=PLmax---(13)]]>当求得常规机组出力下限min Put后,通过需求响应来提升即通过负荷响应来调整PLmax的值,取得的最大值,就能提升该时刻系统最大限度消纳的风力发电容量及与之对应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综上,得到t时刻风力发电的穿透功率极限为Pwp(t)=maxΣi=1MPL(t)+ΔP(t)-minPutpW(t)·PLMAX×100%---(14)]]>式中:PLMAX为电力系统通过负荷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负荷;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将穿透功率极限最小的那个时间断面的穿透功率极限值,作为该时间段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即:Pwp=minton≤t≤toffmaxΣi=1MPL(t)+ΔP(t)-minPutpw(t)&C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楠汪昊周峥崔家展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