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艳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7367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药的原料药材包括:洋蓍草、凤冠草、犁头尖、香加皮、蜜柑草、紫鸭跖草、千层塔、土香薷、马尾连、莲蓬草、土石花、岗松、菜豆树、原蚕蛾、自消容和槐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即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放化疗使用,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有效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又不产生副作用,在治癌抗癌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减轻患者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以及增加临床上完全缓解患者的比例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介绍
胰腺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少见,多见于40~60岁,男比女多,胰腺癌多发生 在胰头部,仅少数发生在胰体和胰尾部。胰腺癌由于癌肿发生的部位及病程的早晚不同,临 床症状各异。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部,大多向腰背部放射。病情在 发展过程中可有黄疸,晚期可出现腹部肿块,发热,锁骨上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现 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与环境中致癌物质、咖啡、吸烟和慢性胰腺疾病有关。胰腺癌是一种较 为凶险的恶性肿瘤,虽然我国每2万人中大约有1人患有胰腺癌,但该病发展速度快病死率 高。美国国家卫生研宄院报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为8%,5年生存率3%。我国统计资料5 年生存率仅5%左右。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显著上升,美国胰腺癌发病率10年间升高了 3倍, 2010年新发病43140例,死亡36800例,居恶性肿瘤发病第十位,死亡率却高居第四位。我 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上升趋势更是非常显著,近20年发病率增长约6倍。根据全国38 个登记处2007年肿瘤登记数据,胰腺癌发病居恶性肿瘤第7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 胰腺癌总的病机系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湿热为患,久而结成坚块。胰 头癌以湿热表现为多,胰体、胰尾癌则多见脾虚气滞之证。胰腺癌晚期的治疗应根据疾病不 同阶段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 胰腺癌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适当化疗,结合长期中医药治疗,有可能取得良 好疗效;中期多手术姑息治疗,如手术不能切除,可行胆囊空肠吻合术以缓解黄疸,同时中 医药治疗,也可配合放疗、化疗等;晚期则以中医药和对症治疗为主,或结合小剂量化疗。 胰腺癌属于中医"伏梁"、"痞块"、"黄疸"、"积聚"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 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本病,在《内经》也 早已认识到本病与饮食肥甘及黄疸的关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消瘅仆击,偏枯瘘 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久则 脾虚,脾虚生湿,郁而化热,迀延日久,则致气滞血瘀,热毒内结。 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典型,经常表现为类似于其他脏器病变的症状,导致一些有 症状的被误诊误治,大多数确诊为胰腺癌者已是有远处转移或向远处转移迹象的中晚期胰 腺癌,但是西医对胰腺癌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只能是手术、放疗、化疗,切了再切,直到生命 结束,病人一直在痛苦中度过,只有不足20%患者存在根治手术希望。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会 出现体重下降、腹痛、黄疸、食欲差等症状,一半左右患者会发生上腹不适、腹胀、乏力症状, 约两成患者有腰背痛、腹泻、黑便,体重减轻是胰腺癌患者最多见的症状。早期患者主要症 状为上腹不适、食欲差、腹胀、乏力,一旦发生体重下降、腹痛、黄疸则提示可能为中晚期。中 医称胰腺为脾积,胰腺黄疸、胃痛都是由脾虚引起的。目前,临床多不采用单一方法治疗晚 期胰腺癌,多采用中医药综合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的发展过程,减轻病人痛苦,提 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提供一种副作用小、 疗效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 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其原料 药材包括:洋蓍草、凤冠草、犁头尖、香加皮、蜜柑草、紫鸭跖草、千层塔、土香薷、马尾连、莲 蓬草、土石花、岗松、菜豆树、原蚕蛾、自消容和槐耳。 所述中药中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洋蓍草10~20份、凤冠草20~30份、 犁头尖5~15份、香加皮6~16份、蜜柑草10~20份、紫鸭妬草20~30份、千层塔15~ 25份、土香薷18~30份、马尾连30~40份、莲蓬草30~40份、土石花15~25份、岗松 25~35份、菜豆树10~20份、原蚕蛾20~30份、自消容10~20份和槐耳30~40份。 所述中药中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进一步优选为:洋蓍草13~18份、凤 冠草20~25份、犁头尖7~13份、香加皮8~14份、蜜柑草12~17份、紫鸭跖草25~ 30份、千层塔17~22份、土香薷23~28份、马尾连35~40份、莲蓬草30~35份、土石 花15~20份、岗松28~33份、菜豆树11~16份、原蚕蛾23~28份、自消容10~15份 和槐耳35~40份。 所述中药中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进一步优选为:洋蓍草17份、凤冠草 21份、犁头尖12份、香加皮9份、蜜柑草16份、紫鸭跖草29份、千层塔20份、土香薷24份、 马尾连39份、莲蓬草32份、土石花18份、岗松29份、菜豆树15份、原蚕蛾24份、自消容14 份和槐耳36份。 所述中药中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进一步优选为:洋蓍草15份、凤冠草 24份、犁头尖8份、香加皮13份、蜜柑草14份、紫鸭跖草26份、千层塔18份、土香薷27份、 马尾连36份、莲蓬草35份、土石花16份、岗松32份、菜豆树12份、原蚕蛾26份、自消容11 份和槐耳39份。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 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 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 干燥,获得干霄;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 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 1~0. 3倍的微晶纤维 素、0. 05~0. 15倍乳糖、0. 1~0. 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 细粉质量〇. 005~0. 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 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滤渣为溶质,采用 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 06~0. 09Mpa下 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04~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 度160~175 °C、出风温度80~85 °C,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 0. 1~0. 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即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放化疗使用, 对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有效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抑制癌 细胞生长,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包括:洋蓍草、凤冠草、犁头尖、香加皮、蜜柑草、紫鸭跖草、千层塔、土香薷、马尾连、莲蓬草、土石花、岗松、菜豆树、原蚕蛾、自消容和槐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艳孙德重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