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795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主油缸通过转轴铰接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第一顶点部和第二顶点部,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第一顶杆具有正对第一顶点部的第一顶杆面,第二顶杆具有正对第二顶点部的第二顶杆面,导向套沿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第二顶杆,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导向套的导套底部和第二顶杆之间,该翻转机构结构简单,其不需要多余的动力控制,使用该翻转机构的侧抽模具在翻转时各个点连接紧密,运行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侧抽模具的开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CN 204262339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转式浇注模具,包括工作台、定模以及至少两个动模装置,定模为设置于工作台上的底模,动模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模的一侧的侧抽模具和设置于工作台上的驱动侧的主油缸,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主油缸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并且形成转动轴线;侧抽模具还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线同轴设置述齿条沿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延伸,齿轮的底部啮合位置位于齿条的啮合线的延伸线上;齿条与侧抽模具之间沿开闭模方向的距离大于转动轴线至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尺寸,通过浇注模具原有的驱动装置实现开模的同时进行翻转,工作人员更容易对动模的型腔进行上涂料、清理以及维修检查。上述翻转式浇注模具,其工作时由齿啮合运动翻转,而齿啮合存在间隙,运行起来无法达到平稳运动,且齿与齿之间碰撞,噪声很大,翻转时其余地方又均没有靠点,当离开齿啮合时,很容易出现翻转过头,使模具出现倒塌的情况,另外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结构简单,其不需要多余的动力控制,使用该翻转机构的侧抽模具在翻转时各个点连接紧密,运行平It, O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油缸、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翻转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相反,所述翻转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具有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的第二缸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顶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油缸的驱动行程等于所述第一间隙。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所述转轴与所述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本技术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顶杆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并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第二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第二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第二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第二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一顶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第二顶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油缸的驱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间隙。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所述转轴与所述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中,将第二缸杆和顶杆或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设置于侧抽模具的开模路径上,根据杠杆原理,实现开模和翻转的两个动作,实现动模在开模的同时进行向外翻转,使动模型腔的操作空间变大,工作人员更容易对动模的型腔进行上涂料、清理以及维修检查,且没有增加动模的开模距离;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预紧复位弹簧,使得开模和闭模过程中各个点连接紧密,整个侧抽模具运行稳定可靠;3、本技术中通过将顶杆或缸杆和顶点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圆弧面,实现了面与面相对转动时的平稳性;4、本技术中设置主油缸和翻转油缸,通过两个油缸实现开模和翻转,主油缸不但作为开模驱动部件,而且作为翻转的支点;5、本技术中只设置主油缸,主油缸作为开模和翻转的驱动部件并且作为翻转的支点,减少了整个设备的动力部件的使用,减少了整个设备的复杂性和线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示意图。其中,100、侧抽模具;101、第一顶点部;102、第二顶点部;200、主油缸;300、转轴;401、翻转油缸;402、顶杆;403、导向套;4031、导套底部;4032、导套出口部;404、预紧复位弹簧;501、第一顶杆;502、第二顶杆;503、导向套;5031、导套底部;5032、导套出口部;504、预紧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侧抽模具100为动模且至少设置为两个,定模为底模,侧抽模具100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设置主油缸200,主油缸200的驱动方向与侧抽模具100的驱动方向相同,主油缸200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300铰接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设置有位于转轴300的下侧的第一顶点部101和位于转轴300的上侧的第二顶点部102,第一顶点部101、转轴300以及第二顶点部102构成杠杆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油缸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油缸、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翻转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相反,所述翻转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具有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的第二缸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顶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义王炜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