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103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4 02:12
吸收性物品(10)的吸收性芯(22)具有块区域(235)和位于其外周的非块区域(236)。块区域(235)具有包含克重相对较高的多个高克重部(234a)和克重相对较低的低克重部(234b)的块构造。非块区域(236)位于沿块区域(23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和腹侧部(A)侧的端部,并且不位于背侧部(B)侧的端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使用设置有在平面方向延伸设置的槽状空间的块状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参照专利文献I)。该文献中记载有将吸液性芯沿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分割的状态。在分割部位,芯体彼此离开。该文献中记载有,由于吸液性芯成为此种结构,体液除从芯体的顶面吸收以外,也从侧面吸收。关于使用块状吸收体(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本申请人也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一种包括具有多个小吸收部和位于其非肌肤抵接面侧的基体片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相邻的小吸收部间被截断,其间成为凹部。根据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如下优点:利用高液体扩散性能使得吸收保持量提高,此外,即使在对于反复排泄等的吸收中也能够有效地使用范围更广更多的小吸收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616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60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块状的吸收性芯因其构造而相对于外力易柔软地变形,因此与复杂地起伏的肌肤表面相配合地变形而无间隙地以面与肌肤表面抵接的人体舒适性、或与穿戴者的身体的动作相配合地变形而维持以面与其肌肤表面抵接的状态的动作追随性优异。另外,一般来说,在吸收性物品多数形成有用于使该物品贴合穿戴者的腰周的腰部皱褶。通过腰部皱褶的收缩,使得吸收性物品的腰部贴合于穿戴者的腰周。然而,在吸收性芯位于吸收性物品的腰部附近时,存在因该吸收性芯所具有的刚性而阻碍腰部皱褶的收缩,不能够表现出充分的服贴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该正面片与该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的裆部和从该裆部向前后方向延伸出去的腹侧部和背侧部。上述吸收体具有含有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上述吸收性芯具有从腹侧部直至背侧部在纵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块构造的块区域,该块构造由克重相对较高的凸状的多个凸部和包围各个该凸部的克重相对较低的槽部构成。在上述背侧部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区域配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腰部弹性部件,并且,与腰部弹性部件邻接地且在比腰部弹性部件更靠裆部的位置配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腰身部弹性部件。上述腰部弹性部件在吸收性物品的背侧部侧的长度方向端缘与上述吸收性芯的背侧部侧的长度方向端缘之间的位置,在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的一个侧缘部的附近的位置直至另一个侧缘部的附近的位置连续地配置。上述腰身部弹性部件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的两侧部,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没有配置弹性部件,在该中央区域,上述吸收性芯以不与上述腰身部弹性部件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正面片的中央区域存在包含亲水性片的亲水性区域。上述吸收性芯具有从上述腹侧部直至上述背侧部配置的块区域和位于该块区域的外周的非块区域。上述块区域具有由克重相对较高的多个高克重部和克重相对较低的低克重部构成的块构造,各高克重部的周围遍及其整个区域由该低克重部包围。上述非块区域位于沿着上述块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和腹侧部侧的端部,而并不位于背侧部侧的端部。【附图说明】图1是从正面片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性芯的X-X剖面图。图4是从正面片侧观察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性芯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图6是图5所示的旋转筒的外周面侧的一部分(凹部)的沿宽度方向的示意性剖面图。图7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旋转筒的凹部堆积有吸收性材料的状态的示意性剖面图。图8(a)?(C)是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吸收性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中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图2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这些图所示的尿布是所谓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尿布10具有长度方向Y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X。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非肌肤抵接面侧”是指吸收体20等各部件的正背两侧(面)中的、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的一侧(面)。所谓“肌肤抵接面侧”是指各部件的正背两侧(面)中的、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侧的一侧(面)。此外,关于尿布10的长度方向,将腹侧部A侧称为“前侧”,将背侧部B侧称为“后侧”。尿布10包括:正面片21,其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抵接面侧;背面片23,其配置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和纵长的吸收体20,其配置在这两个片21、23之间。正面片21包含液体透过性的片,在尿布10的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背面片包含液体不透过性或拨水性片,在穿戴状态下朝向外方。特别是在正面片21的中央区域存在包含亲水性片的亲水性区域,这从液体的透过性的出发是优选的。所谓包含亲水性片的亲水性区域,包括如下两种情况:片的原材料本身因包含亲水性纤维而成为亲水性区域;和片的原材料本身虽包含疏水性纤维但通过实施亲水化处理而产生亲水性区域。尿布10关于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左右对称地形成。尿布10包括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的裆部C和从裆部C分别向长度方向前方和后方伸出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B。腹侧部A在尿布10的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背侧部B在尿布10的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裆部C在尿布10的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下裆部。腹侧部A、裆部C和背侧部B相当于沿长度方向Y将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尿布10三等分而得的区域。尿布10中,腹侧部A的左右两侧缘和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比裆部C的左右两侧缘更向宽度方向外方伸出。裆部C的左右两侧缘向宽度方向内方弯曲成圆弧状,整体上具有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向内方缩细的形状。正面片21和背面片23分别从吸收体20的左右两侧缘和前后两端缘向外方伸出。正面片21和背面片23分别在从吸收体20的周缘向外方伸出的伸出部直接接合或隔着其它部件相互接合,以夹持、固定吸收体20。尿布10在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搭扣带F、Fo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非肌肤抵接面)、即背面片23的非肌肤抵接面,设置有如图2所示用于固定搭扣带F、F 的搭着带(landing tape) L0在尿布10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配置有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62。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62是用于形成立体皱褶。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62与位于肌肤抵接面侧的片例如正面片21接合,使得沿尿布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形成立体皱褶。进而,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62在其长度方向的前后端部区域,将该前后端部区域与位于肌肤抵接面侧的片(例如正面片21)接合而形成有前后一对端部区域接合部162A、162B。端部区域接合部162A位于尿布10的腹侧部A,端部区域接合部162B位于背侧部B。此外,端部区域接合部162A、162B以沿尿布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端部区域接合部162A、162B通过利用例如热密或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将2个片接合而形成。沿尿布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立体皱褶弹性部件161以拉伸状态固定在立体皱褶的自由端。利用该立体皱褶弹性部件161的收缩力,在端部区域接合部162A、162B间,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62向穿戴者的身体侧立起而形成立体皱褶。在比立体皱褶的固定端更靠宽度方向外方的位置,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62与背面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该正面片与该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的裆部和从该裆部向前后方向延伸出去的腹侧部和背侧部,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具有含有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包覆件,所述吸收性芯具有从腹侧部直至背侧部在纵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块构造的块区域,该块构造由克重相对较高的凸状的多个凸部和包围各个该凸部的克重相对较低的槽部构成,在所述背侧部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区域配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腰部弹性部件,并且,与腰部弹性部件邻接地且在比腰部弹性部件更靠裆部的位置配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腰身部弹性部件,所述腰部弹性部件在吸收性物品的背侧部侧的长度方向端缘与所述吸收性芯的背侧部侧的长度方向端缘之间的位置,在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的一个侧缘部的附近的位置直至另一个侧缘部的附近的位置连续地配置,所述腰身部弹性部件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的两侧部,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没有配置弹性部件,在该中央区域,所述吸收性芯以不与所述腰身部弹性部件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正面片的中央区域存在包含亲水性片的亲水性区域,所述吸收性芯具有从所述腹侧部直至所述背侧部配置的块区域和位于该块区域的外周的非块区域,所述块区域具有由克重相对较高的多个高克重部和克重相对较低的低克重部构成的块构造,各高克重部的周围遍及其整个区域由该低克重部包围,所述非块区域位于沿着所述块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和腹侧部侧的端部,而并不位于背侧部侧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原茂人佐藤信也铃木彦行富田美奈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