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桥梁的施工结构,尤其是一种桥头跳车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桥头跳车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桥头跳车会造成行车不适、行车速度降低等,还会导致程度不同的交通事故。同时由于跳车,使得桥台台背、桥头伸缩缝遭受破坏。跳车的基本原因是由于桥台和路基沉降不一,产生相对竖向位移,引起桥台背后路基的下沉,形成台阶。其原因众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I)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新建公路一般规律是先把桥建好后,再修与桥头相接的公路,在桥头路基施工中,台背后的填料往往由于压实机械作业面小而压实不到位,即使桥头路基在修建时能基本达到密实度的要求,但经过一段时期行车碾压,行车引起的振动等因素,也会使桥头土方产生压缩下沉。(2)地基沉降:一般情况下,台背后的地物地貌与其他路段不同,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不一。同时由于桥头路堤填筑高度较大,产生的基底应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在台后填筑地段,产生的地基沉降也较其他路段大。尤其处于含水率高的淤泥质软土地区,其沉降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桥头跳车施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头跳车施工结构,至少包括牛腿、搭板、枕梁和路基顶面;所述搭板一端通过牛腿与桥梁一端搭接;所述枕梁设置在搭板另端底部;所述路基顶面设置在搭板上侧。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搭板的长度不小于6m,宽度为行车道加路缘带的宽度,厚度不小于25cm。搭板的末端顶面应与路基顶面齐平。桥台盖梁羊腿的设置应考虑布置搭板后留有路面面层的厚度。搭板以上的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头跳车施工结构,至少包括牛腿(1)、搭板(2)、枕梁(3)和路基顶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板(2)一端通过牛腿(1)与桥梁一端搭接;所述枕梁(3)设置在搭板(2)另端底部;所述路基顶面(4)设置在搭板(2)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建忠,顾菊花,陈庆州,徐晓勇,刘伟华,范青,傅立欢,储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