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置换装置和气体置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4431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体置换装置和气体置换方法,在充填有液体的容器(51)的HS的置换装置(10)中,具有从输送容器的输送线路(12)的一侧供给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供给装置(70)、和在通过输送线路的容器的口部上方设置的引导装置(60),该引导装置包括:导入引导部(61),其通过使由惰性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的惰性气体流反射,将惰性气体从容器的口部(55)和引导装置之间的间隙导入HS内;平坦部(62),其使导入到HS内的惰性气体和HS内的气体一起在容器的液面和引导装置之间通过;排出引导部(63),其使通过了平坦部的惰性气体和HS内的气体从容器的口部和引导装置之间的间隙排出。由此,可以提高顶部空间内气体的置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置换充填有液体、特别是充填有饮料而未安装盖部的容器的顶部空间内气体的气体置换装置及气体置换方法。
技术介绍
在通常情况下制造充填有饮料等液体的容器时,首先是将液体充填到容器内,然后在容器上安装盖部而将容器密封。但是,在从充填液体之后到安装盖部的期间中,容器处于开放状态,所以空气会混入容器的口部和液体的液面之间的空间(以下称“顶部空间HS”)。有时会因空气中的氧气而使作为内容物的液体发生氧化等,而影响液体的质量。因此,在对容器安装盖部之前,通过向容器的顶部空间HS内供给惰性气体,从而对顶部空间HS内的空气(气体)进行置换,由此,可以防止容器内的液体氧化。图5是以往技术中对容器的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进行置换的气体置换装置的简略俯视图。如图5所示,充填有液体的容器、如罐体51,在未安装罐盖52的状态下,通过罐体进料链110,沿着罐体导轨190在输送线路120上以直线被输送。另一方面,能够与罐体51卡合而进行卷封加盖的罐盖52夹持在设置于罐盖进料转台200的圆周边缘部上的各凹部210内,通过罐盖进料转台200进行旋转而沿圆周方向被输送。沿着输送线路120被直线输送的罐体51、和通过罐盖进料转台200沿圆周方向输送的罐盖52,在图5的位置PB相互重合,罐盖52定位在罐体51的正上方。接着,在位置PB,罐体51和罐盖52被交接到封口机的卷封加盖转台300上,通过卷封加盖转台300开始卷封加盖工作,使罐盖52和罐体51相互卡合而进行卷封。随着卷封加盖转台300向着箭头方向进行转动,卷封加盖工作继续进行,当罐体51到达图5的位置PC时,卷封加盖工作完全结束。接着,在位置PC卷封上罐盖52的罐体51从卷封加盖转台300被交接到卸料转台310,接着通过卸料转台310的转动而被回收。这里,虽然可以在上述位置PB开始罐盖52的卷封工作,但是一旦开始卷封加盖后,就无法从外部对罐体51的顶部空间HS进行操作,因此使用惰性气体来置换顶部空间HS必须在位置PB的上游进行。因此,要在与位置PB比较接近的上游位置PA进行惰性气体的置换工作。图6a是图5中的位置PA的局部放大图,图6b是沿图5的A0-A0线所见的剖视图。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惰性气体供给通路220内流动的惰性气体,从惰性气体供给通路220的开口部230供给到罐盖52的下方,接着向罐盖52和罐体51的口部55之间的间隙横向喷射。由此,一部分惰性气体流入罐体51的顶部空间HS,从而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被惰性气体置换。但是,与罐体51沿着直线被输送相对,罐盖52沿着圆周方向被输送,在位置PB的上游位置PA,罐盖52与罐体51不会完全重合,如图6b所示,罐盖52的中心轴XA与罐体51的中心轴XB之间发生偏移。因此,从惰性气体供给通路220的开口部230喷出的惰性气体,不会全部用于置换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如图6b所示,一部分惰性气体从罐盖进料转台200和罐体51的侧部之间的间隙泄漏。所以,通过在PA位置用惰性气体置换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提高置换效率是有限制的。为了避开上述这种置换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JP特开昭60-45122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装置在位于图5中位置PA上游的输送线路上,设置具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间隙的惰性气体喷出部。因此,在JP特开昭60-45122号公报中,从惰性气体喷出部喷出惰性气体,在一定程度上将容器的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置换出来后,再使用罐盖进料转台200来置换顶部空间HS内气体,由此可以提高置换效率。同样,JP特开2002-193212号公报也公开这样一种装置在使用薄膜密封容器时的置换工作之前,从另外设置的喷嘴供给惰性气体,从而预先置换容器的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此外,JP特开平10-218288号公报公开了这样的装置在对容器进行密封的密封结构内,通过设置覆盖容器开口部的罩式构件来形成惰性气体环境,进而在惰性气体环境内,从另外设置的喷嘴供给惰性气体,由此置换容器的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并且,JP特开2000-219213号公报及JP特开平8-324513号公报公开了这样的装置通过在罐盖进料转台200的惰性气体供给通路220内部设置导向板或分支体,可有效地向容器的顶部空间HS内供给气体,由此可以提高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的置换效率。但是,在JP特开昭60-45122号公报、JP特开2002-193212号公报及JP特开平10-218288号公报中,因为使惰性气体从惰性气体喷出部或从惰性气体用喷嘴向容器的液面喷射,导致惰性气体流直接冲击液面。因此,当容器内的液体是发泡性液体、例如啤酒等碳酸饮料时,容器内的液面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有时会从容器口部溢出。因此,当容器内液体是发泡性液体时,按照JP特开昭60-45122号公报、JP特开2002-193212号公报及JP特开平10-218288号公报所述的方式进行置换是困难的。此外,在JP特开昭60-45122号公报、以及JP特开2002-193212号公报中,因为充填有液体的容器的上部开放于大气中,所以即使供给惰性气体,一部分惰性气体也会在大气中扩散,因此,在JP特开昭60-45122号公报、以及JP特开2002-193212号公报中,很难有效置换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进而,在JP特开2000-219213号公报、JP特开平8-324513号公报及图6b中,从罐盖进料转台200喷出的惰性气体沿着罐盖52的底部流动,但其是假设罐盖52和罐体51相互卡合而形成的,并不是以能够有效地向顶部空间HS供给惰性气体的方式而形成的。因此,使用惰性气体有效置换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是有限制的。于是,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认为只要在容器的口部上方设置产生平稳的惰性气体流的引导装置就可以,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置换装置,即使在容器内的液体是发泡性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向容器内供给惰性气体来置换顶部空间HS内的气体时的置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气体置换装置,对充填有液体而未安装盖部的容器的顶部空间内的气体进行置换,其具有从输送上述容器的输送线路的一侧供给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供给装置、和在通过上述输送线路的容器的口部上方设置的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包括导入引导部,其以如下方式进行引导,即,通过使从惰性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惰性气体流反射,从而将上述惰性气体从上述容器的口部与上述引导装置之间的间隙,导入到上述顶部空间内;平坦部,其使导入到上述顶部空间的上述惰性气体和上述顶部空间内的气体一起,在上述容器的液面和上述引导装置之间通过;排出引导部,其以如下方式进行引导,即,使通过了该平坦部的上述惰性气体和上述顶部空间内的气体,从上述容器的口部和上述引导装置之间的间隙排出。即在第一方式中,通过使惰性气体流在引导装置的导入引导部进行反射,使惰性气体沿着引导装置平稳地供给到容器内的顶部空间HS。因此,能够有效地向顶部空间HS供给惰性气体,能够提高气体的置换率,同时能够抑制容器内液体产生气泡。此外,惰性气体通过导入引导部的反射,能够在降低其流速的状态下供给到顶部空间HS。因此,当容器内的液体是发泡性液体时,即使一部分惰性气体冲击到液体的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置换装置,对充填有液体而未安装盖部的容器的顶部空间内的气体进行置换,其特征在于,具有从输送上述容器的输送线路的一侧供给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供给装置、和在通过上述输送线路的容器的口部上方设置的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包括:导入引导部 ,其以如下方式进行引导,即,通过使从惰性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惰性气体流反射,从而将上述惰性气体从上述容器的口部与上述引导装置之间的间隙,导入到上述顶部空间内;平坦部,其使导入到上述顶部空间的上述惰性气体和上述顶部空间内的气体一起,在上述容器的液面和上述引导装置之间通过;排出引导部,其以如下方式进行引导,即,使通过了该平坦部的上述惰性气体和上述顶部空间内的气体,从上述容器的口部和上述引导装置之间的间隙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香田敏行今井高志尾西洋一森数俊二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