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治民专利>正文

民航机脱险救生客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010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航机脱险救生客舱,它涉及用于飞机上的应急设备或装置,它是由飞机机身(2)、控制系统(1)所组成,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脱险救生客舱(4)是装在飞机外壳(10)里面,驾驶舱(15)之后,货舱(14)之上的,并且在脱险救生客舱(4)顶部安有降落伞(3),底部装有气袋(5),凸轨(11)和对应的凹轨(12),前密封舱门(6)后密封舱门(13)以及在客舱外壳(17)的四个角上装有四部液压降落架(34)所组成。因此当遇到意外事故时,它可保证救生客舱的安全着陆,从而使乘客和机组人员得以生还。(*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当飞机发生事故时能脱离飞机主机的应急设备或装置,尤其是属于民航机脱险救生客舱。现有飞机上一般不设置救生舱,因此当飞机发生意外时只能凭借飞行员自有的驾驶技术来化险为夷,然而对于这么庞大复杂的客机和不可预知的恶劣气候来说,飞行员是无能为力的,这样就注定了飞机一旦失事便是机毁人亡,造成惨痛的空难事故。经检索中国专利,有申请号“88108189.2”“民航客机救生控制系统”的专利申请,该申请是为保证人、机安全降落而设计的,由于结构庞杂又无脱离装置,且难以预防诸如燃烧和爆炸的发生,如果遇到飞机发动机引起着火爆炸,那么这一控制系统完全不可能起作用,也达不到人、机安全降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飞机在空中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在整架飞机坠毁前将几个各自独立,救生设备完善的脱险救生客舱与飞机主机完全脱离,并使脱险后的脱险救生客舱能平稳降落的装置,以达到使乘客和机组人员生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飞机机身2,控制系统1所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脱险救生客舱4是装在飞机外壳10里面,驾驶舱15之后,货舱14之上的,并且脱险救生客舱4顶部安有降落伞3,底部装有气袋5、凸轨11和对应的凹轨12,前密封舱门6,后密封舱门13以及在客舱外壳17的四个角上装有四部液压降落架34所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当飞机正常飞行时本专利技术能跟飞机本身平稳坚固地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而一旦飞机发生意外事故,本专利技术就能迅速安全地脱离即将坠毁的飞机,从而给乘客和机组人员以生还的机会。(2)当飞机在起飞过程中突然发生事故冲出跑道不能飞起时,本专利技术能在飞机撞毁前在电脑控制下,自动开启脱险救生系统,定位闩开启并点燃发射器将脱险救生客舱射出,与此同时在客舱还未落地之前,客舱内的自动充气装置迅速对舱底的三组气袋冲气形成反冲减震部件,使每节救生客舱都完成同样的指令达到软着陆的目的。(3)当飞机进场降落时因故冲出跑道撞击它物时,本专利技术也能用第(2)点中的方法使每节救生客舱安全地软着陆。(4)本专利技术设计八顶或更多的降落伞,它们相互错开最大限度地利用大面积的降落伞、增加阻力减缓客舱下坠的速度,使客舱对地面撞击的冲力减少到最低点。(5)脱险救生客舱的大小、节数的多少是根据降落伞、气袋和降落架三个部件对客舱的重量、冲撞力的承受限度来设计的,它可以是三节,也可以是三节以上。(6)作为第三反冲减震部件的气袋是按内袋、中袋和外袋而设计的,即受到冲击作用时,内袋先破,后是中袋破裂,而外袋设计出不会破裂的,这一优点在于当客舱一次又一次地在外袋上作上下反复冲撞时,客舱始终没有直接与地面触击,从而使得客舱对地面的撞击力化减到零点。(7)作为第二反冲减震部件的四部液压降落架,它们触地端是钩爪型的,在其中间有一圆形气袋,这一气袋作为第一反冲减震部件受压时即破裂,钩爪型的触脚能平稳地支撑住客舱,在电脑监视器控制下,能保证每部降落架受力相等并根据地形坡度的大小调整伸缩各支柱,平衡客舱不至翻滚。(8)每节救生客舱都有同样完善的脱险救生设备,有卫生间其中有非食用水储存柜;有食品、急救药品和食用水储藏间;有发电机和自动充气装置;有油料、氧气罐、通迅设备和救生仪器等的存放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民航机脱险救生客舱原理2为图1的A-A视3为脱险救生设备分布4为定位系统的结构和原理5为凸轨和凹轨结构6为一节脱险救生客舱的结构原理7为图6的B向视8为降落伞的分布9为气袋的结构图其中1.控制系统 2.飞机机身 3.降落伞 4.脱险救生客舱 5.气袋 6.前密封舱门 7.发射器 8.凸轨定位闩 9.凹轨定位闩 10.飞机外壳 11.凸轨 12.凹轨 13.后密封舱门 14.货舱 15.驾驶舱 16.藏伞室 17.救生客舱外壳 18.藏袋室 19.进水排水管道弹性接口 20.冷暖气管道弹性接口 21.增减气压管道弹性接口 22.电源触板弹性接口 23.指令触板弹性接口 24.卫生间、非食用水储存柜 25.通讯设备油料和氧气救生仪器存放间 26.食品、急救药品和食用水储藏间 27.发电机和自动充气装置 28.过道弹性外壁装置 29.舱门入口 30.凸轨电机 31.齿轮 32.凹轨电机 33.舷窗 34.液压降落架 35.圆形气袋 36.外袋 37.中袋 38.内袋。如图1所示为民航机脱险救生客舱原理图它即独立于飞机机身2、驾驶舱15和货舱14之外,又能通过飞机外壳10内壁上的五条凹轨12与救生客舱外壳17壁上的五条凸轨11相结合,坚固地设置在飞机外壳10里头,驾驶舱15之后,货舱14之上,这样一个独立的脱险救生设备完善的脱险救生客舱4(以下简称客舱4)。它的本身及内部各种部件都采用一种复合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既坚韧自身重量又轻,客舱4可分为一节、二节、三节或三节以上,前密封舱门6和后密封舱门13在飞机正常飞行时是打开的,并且前后节客舱4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客舱,而当发生事故时,驾驶舱15内有一急救控制系统1,开启控制系统1后先启动靠机尾客舱4内的脱险救生系统即前后密封舱门被关闭,凸轨定位闩8和凹轨定位闩9开放,同时点燃发射器7,客舱4沿着凸轨11凹轨12被射出飞机机身2,脱离后的客舱4的顶部自动打开降落伞3,然后客舱4底部有气袋5被充气并置于客舱4的底部。如图2所示为图1的A-A图在每节救生客舱外壳17的顶部有一藏伞室16,在客舱4地板和凸轨11之间有藏袋室18,在救生客舱外壳17外壁和飞机外壳10内壁上有五条相对应的凹轨12和凸轨11,这五条凹轨12和凸轨11能使客舱4十分平稳坚固地装置在飞机机身2上,客舱4内的座椅支柱43设计成液压式的,在客舱4的下方是货舱14所组成。如图3所示为脱险救生设备分布图在各个客舱4的前面都设有进水排水管道弹性接口19,冷暖气管道弹性接口20、增减气压管道弹性接口21、电源触板弹性接口22、指令触板弹性接口23;在客舱4内部四个角上有卫生间24在其内有非食用水储存柜,这用于脱险后备用。有通迅设备25、油料、氧气及救生仪器存放间25,这用于发出求救信号联系救护机构等用。食品、急救药品和食用水储藏间26,这用于让乘客有生存的必需品。发电机和自动充气装置27,这是用于脱险救生系统的电源供给。过道弹性外壁装置28,是作为正常飞行时连接客舱之间形成整体的装置。舱门入口29。前密封舱门6,后密封舱门13,它们关闭后绝对密封即便在大海里也不进水。客舱4的前面下方左右角处装有发射器7,它可以是火药式的,不论在高空飞行、起飞或者降落时发生事故这一发射器7都能将客舱4射出飞机机身2之外。如图4所示为定位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图在每节客舱4底部凸轨11和凹轨12的两边,前后两端都设有定位系统,在凸轨11上装有凸轨电机30凸轨定位闩8;当控制系统1发出脱险指令时,起动舱内发电机并通过电机30开启凸轨定位闩8,同时飞机上的电源也可以起动装在货舱顶部上的凹轨12上的凹轨电机32并通过齿轮31开启凹轨定位闩9,这样脱险救生客舱4就能顺利射出。如图5所示为凸轨和凹轨结构图救生客舱外壳17底部上装有凸轨11,飞机外壳10里头货舱14顶部上装有凹轨12,在凹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民航机脱险救生客舱,由飞机机身(2),控制系统(1)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脱险救生客舱(4)是在飞机外壳(10)里面、驾驶舱(15)之后,货舱(14)之上的,并且在脱险救生客舱(4)顶部安有降落伞(3),底部装有气袋(5)、凸轨(11)和对应的凹轨(12)、前密封舱门(6),后密封舱门(13)以及在客舱外壳(17)的四个角上装有四部液压降落架(34)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治民
申请(专利权)人:陈治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