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墙体,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包括钢制骨架、与所述钢制骨架两侧连接的混凝土浇筑层、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一侧的中空层、防火保温层、水泥层、防水膜层和装饰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另一侧的隔音层、与所述隔音层连接的防火胶泥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音层、防火胶泥层和保温层,提高了墙体的隔音、防火和保温的效果;混凝土浇筑层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牢固度;设置拼接部,可实现多块墙体快速拼接配合,现场安装,安装快捷,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隔音、防火和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墙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房屋墙体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好框架后做防水处理、外墙铺设和室内装修。存在施工程序复杂、防火、隔音、保温效果差,以及施工成本高的缺点,且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现场安装,安装快捷,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隔音、防火和保温效果的建筑物的墙体。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的墙体,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包括钢制骨架、与所述钢制骨架两侧连接的混凝土浇筑层、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一侧的中空层、防火保温层、水泥层、防水膜层和装饰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另一侧的隔音层、与所述隔音层连接的防火胶泥层;所述防火保温层上设置有防火涂料;所述水泥层内部设置有防潮通孔;所述装饰层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隔音层包括椭圆空腔泡沫板、设置在所述椭圆空腔泡沫板内部的共震球、设置在所述椭圆空腔泡沫板两侧的玻璃纤维棉、设置在所述玻璃纤维棉一侧的混凝土板材;所述混凝土板材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部;所述防火胶泥层与所述凹部连接;所述建筑物的墙体两端具有拼接部;所述拼接部包括自建筑物的墙体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凹陷形成的凹陷部、自建筑物的墙体另一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凸伸形成的凸伸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隔音层、防火胶泥层和保温层,提高了墙体的隔音、防火和保温的效果;混凝土浇筑层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牢固度;设置拼接部,可实现多块墙体快速拼接配合,现场安装,安装快捷,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隔音、防火和保温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音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的墙体,参见图1,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包括钢制骨架1、与钢制骨架I两侧连接的混凝土浇筑层2、依次顺序设置在混凝土浇筑层2 —侧的中空层3、防火保温层4、水泥层5、防水膜层6和装饰层7、设置在混凝土浇筑层2另一侧的隔音层8、与隔音层8连接的防火胶泥层9 ;混凝土浇筑层2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牢固度;中空层3起到隔音效果和加快散热的作用;防火保温层4上设置有防火涂料;水泥层5内部设置有防潮通孔51 ;装饰层7内部设置有管道71 ;参见图2,隔音层8包括椭圆空腔泡沫板81、设置在椭圆空腔泡沫板81内部的共震球82、设置在椭圆空腔泡沫板81两侧的玻璃纤维棉83、设置在玻璃纤维棉83 —侧的混凝土板材84 ;混凝土板材84 —侧表面设置有凹部841 ;声波经过混凝土板材时,可将外界声波减弱,当经过玻璃纤维棉时可将部分声波吸收,当声波经过中间椭圆空腔泡沫板时声波在共震球与椭圆空腔作用下再次消弱,声波可在几次的吸收与隔离中到达消除的目的;防火胶泥层9与凹部841连接,使得防火胶泥层9与隔音层8紧密结合;建筑物的墙体两端具有拼接部10 ;拼接部10包括自建筑物的墙体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凹陷形成的凹陷部、自建筑物的墙体另一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凸伸形成的凸伸部;可实现多块建筑物的墙体快速拼接配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隔音层、防火胶泥层和保温层,提高了墙体的隔音、防火和保温的效果;混凝土浇筑层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牢固度;设置拼接部,可实现多块墙体快速拼接配合,现场安装,安装快捷,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隔音、防火和保温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建筑物的墙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包括钢制骨架、与所述钢制骨架两侧连接的混凝土浇筑层、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一侧的中空层、防火保温层、水泥层、防水膜层和装饰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另一侧的隔音层、与所述隔音层连接的防火胶泥层; 所述防火保温层上设置有防火涂料; 所述水泥层内部设置有防潮通孔; 所述装饰层内部设置有管道; 所述隔音层包括椭圆空腔泡沫板、设置在所述椭圆空腔泡沫板内部的共震球、设置在所述椭圆空腔泡沫板两侧的玻璃纤维棉、设置在所述玻璃纤维棉一侧的混凝土板材;所述混凝土板材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部; 所述防火胶泥层与所述凹部连接; 所述建筑物的墙体两端具有拼接部;所述拼接部包括自建筑物的墙体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凹陷形成的凹陷部、自建筑物的墙体另一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凸伸形成的凸伸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墙体,属于建筑
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包括钢制骨架、与所述钢制骨架两侧连接的混凝土浇筑层、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一侧的中空层、防火保温层、水泥层、防水膜层和装饰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另一侧的隔音层、与所述隔音层连接的防火胶泥层。本技术通过设置隔音层、防火胶泥层和保温层,提高了墙体的隔音、防火和保温的效果;混凝土浇筑层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牢固度;设置拼接部,可实现多块墙体快速拼接配合,现场安装,安装快捷,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隔音、防火和保温效果。【IPC分类】E04B2/58【公开号】CN204662713【申请号】CN201520274813【专利技术人】王丰, 张宁 【申请人】王丰【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5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包括钢制骨架、与所述钢制骨架两侧连接的混凝土浇筑层、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一侧的中空层、防火保温层、水泥层、防水膜层和装饰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另一侧的隔音层、与所述隔音层连接的防火胶泥层;所述防火保温层上设置有防火涂料;所述水泥层内部设置有防潮通孔;所述装饰层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隔音层包括椭圆空腔泡沫板、设置在所述椭圆空腔泡沫板内部的共震球、设置在所述椭圆空腔泡沫板两侧的玻璃纤维棉、设置在所述玻璃纤维棉一侧的混凝土板材;所述混凝土板材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部;所述防火胶泥层与所述凹部连接;所述建筑物的墙体两端具有拼接部;所述拼接部包括自建筑物的墙体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凹陷形成的凹陷部、自建筑物的墙体另一端部两侧向建筑物的墙体中间凸伸形成的凸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丰,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王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