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洁净大容量温室集雨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652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洁净大容量温室集雨池,包括由进水沟、辐射暗管、集雨池、集雨池密封盖和集雨池清淤系统组成,所述的进水沟为若干条明沟,明沟一端连接到集雨池上部,进水沟沿温室四周布设;所述的辐射暗管为若干埋置于地下的暗管,暗管上部开有一系列孔口,孔口上安装有逆止阀,阀上带有漏斗型集水装置;所述的集雨池为水泥砌筑,集雨池底为锥形;所述的集雨池密封盖为圆形,密封盖下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集雨池底;所述的集雨池自洁净清淤系统由电子水位开关和电磁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雨池实现了立体集水,一方面,在收集地面径流另一方面,水满时,逆止阀关闭,辐射暗管也可作为雨水存储管道,增加了集雨池容积,且没有浪费耕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洁净大容量温室集雨池,属于农林灌溉领域。
技术介绍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高效的利用降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具有良好集雨面的温室农业中。然而,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有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在温室处修建集雨池进行调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但是,现有集雨池设计建造尚存在如下问题:(I)无法确定经济合理的容积,由于耕地资源越来越珍贵,集雨池建设过大是对耕地资源的浪费,而过小的集雨体积又难以充分对降雨进行收集,目前虽然有相关设计理论的报道,但基于易变的气象因素所进行的设计在应对极端气候时很难有所作为;(2)集雨池有水时易造成蚊虫滋生,卫生安全难以保障。现有集雨池较少有彻底密封等技术措施,部分专利也仅是使用浮球阀等实现满水时溢流,而水位降低后,浮球随之降低,无法继续密封,蚊虫滋生,破坏水质,亦不卫生,而部分专利采用循环活水技术,建造复杂,完善彻底密封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3)集雨池清洁不便。由于集雨池是收集降落到地面或棚面上的雨水,雨水中泥沙等含量较高,如果不定时清淤,会造成集雨池发生淤塞,时间长了甚至会造成集雨池报废,但目前尚没有集雨池清洁方面的专利报道。(4)雨水并不能实现完全搜集,现有集雨池进水多为进水沟,只有产生地面径流时方能搜集雨水,而入渗进入土壤的水分多数会白白浪费。为此,需开发一种自洁净大容量温室集雨池,在尽可能少占耕地的情况下,充分扩大集雨容积;能自动彻底密封,防止蚊虫滋生;能自动清洁,保证集雨池不淤;充分发挥集雨效果,实现立体式雨水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洁净大容量温室集雨池,解决了现有集雨池占地面积大、易污染、易堵塞以及雨水收集不完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洁净大容量温室集雨池,包括由进水沟、辐射暗管、集雨池、集雨池密封盖和集雨池清淤系统组成,所述的进水沟为若干条明沟,明沟一端连接到集雨池上部,进水沟沿温室四周布设;所述的辐射暗管为若干埋置于地下的暗管,暗管一端连接到集雨池,另一端封闭,暗管上部开有一系列孔口,孔口上安装有逆止阀,阀上带有漏斗型集水装置;所述的集雨池为水泥砌筑,稍低于地面,进水沟、辐射暗管与集雨池连接,集雨池底为锥形;所述的集雨池密封盖为圆形,其平面低于集雨池表面,成下凹状,密封盖下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集雨池底,其自然长度即为池底到集雨池表面距离;所述的集雨池自洁净清淤系统由电子水位开关和电磁阀组成,安装在集雨池底部,水位开关和电磁阀经由导线形成电回路。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进水沟地势低于四周地面。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进水沟内铺设碎石细沙。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暗管有一定坡降,沿集雨池方向降低。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漏斗形集水装置上铺设有第一滤网。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集雨池为方形,在集雨池底铺设塑料膜或糙率较低的材料。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集雨池下凹处设置有密封垫圈。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集雨池下凹体表面设有第二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集雨池实现了立体集水,增大了集雨池容积。增加了辐射暗管,并在暗管上加装逆止阀,这样,一方面,在收集地面径流的同时,可从立体上搜集土壤渗漏雨水,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另一方面,水满时,逆止阀关闭,辐射暗管也可作为雨水存储管道,增加了集雨池容积,且没有浪费耕地。(2)本技术的集雨池加强了集雨池密封效果,改善了雨水水质。通过由弹簧来支撑集雨池密封盖,这样,无论集雨池中水位如何,集雨池将一直处于密封状态,相比于浮球等其他技术,能有效防止蚊虫滋生和水质恶化,建设容易,造价也低。同时,通过铺设碎石沙子和滤网等截留了部分雨水中杂质,改善了雨水水质。(3)本技术的集雨池实现了集雨池自洁净,防止杂质淤塞集雨池。通过在池底安装自洁净清淤系统,并将池底建设成锥形、铺设糙率低的膜等措施,利用少量池底的水将集雨池内杂质冲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集雨池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图1中的进水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进水沟,2为辐射暗管,3为集雨池,4为集雨池密封盖,5为集雨池清淤系统,6为碎石细沙,7为逆止阀,8为漏斗型集水装置,9为第一滤网,10为塑料膜或糙率较低的材料,11为弹簧,12为第二滤网,13为电子水位开关,14为电磁阀,15为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一种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洁净大容量温室集雨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进水沟、辐射暗管、集雨池、集雨池密封盖和集雨池清淤系统组成,所述的进水沟为若干条明沟,明沟一端连接到集雨池上部,进水沟沿温室四周布设;所述的辐射暗管为若干埋置于地下的暗管,暗管一端连接到集雨池,另一端封闭,暗管上部开有一系列孔口,孔口上安装有逆止阀,阀上带有漏斗型集水装置;所述的集雨池为水泥砌筑,稍低于地面,进水沟、辐射暗管与集雨池连接,集雨池底为锥形;所述的集雨池密封盖为圆形,其平面低于集雨池表面,成下凹状,密封盖下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集雨池底,其自然长度即为池底到集雨池表面距离;所述的集雨池自洁净清淤系统由电子水位开关和电磁阀组成,安装在集雨池底部,水位开关和电磁阀经由导线形成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启彪李浩段福义贾艳辉冯俊杰刘杨陈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