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11073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包括:步骤一,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支座的位置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的跨;步骤二,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步骤三,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并确定有时,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循环此步骤直至所有跨都遍历过;步骤四,判断剩余的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否,则继续转入步骤二;若离支座最近,则将剩余砂箱全部卸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卸落砂箱,能够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实现由临时支撑架受力完美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的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拼装连续梁桥施工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钢结构施工时,施工单位经常会以临时支撑架作为平台进行钢结构的组装,在钢结构组装完成后,需要拆除这些临时支撑架。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钢结构的受力状态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临时支撑架受力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设计状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支撑架的“卸载”,对钢结构的“加载”。在受力架构转换过程中,支撑架与钢结构构件的应力会很大,会远超出钢结构组装时的初始应力。在以往的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对此重视不足,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合理的方法,出现过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垮塌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通过该方法,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实现由临时支撑架受力完美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从而能够保证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的施工安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其包括:步骤一,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支座的位置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的跨;步骤二,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步骤三,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并确定有时,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循环此步骤直至所有跨都遍历过,然后执行步骤四;步骤四,判断剩余的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否,则继续转入步骤二 ;若离支座最近,则执行步骤五;步骤五,将剩余砂箱全部卸落。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五之前还包括:完成跨中桥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完成支座上方桥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包括:以每榀桁架为单位,将相邻支座间的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确定为一跨。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通过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卸落砂箱,能够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实现由临时支撑架受力完美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的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支座位置布置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砂箱位置布置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卸落砂箱前的下弦杆的应力情况图;图5针对实施例一采用本专利技术卸落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图6针对实施例一采用传统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其应用于预制拼装连续梁桥拼装完成后,临时结构体系向永久结构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本专利技术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卸落砂箱,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的跨;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每榀桁架中支座的位置确定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存在的跨。步骤S102,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步骤S103,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若有,则执行步骤S104,若没有则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4,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然后转入步骤S105 ;步骤S105,判断剩余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不是离支座最近,则转入步骤S102,若离支座最近,则执行步骤S106 ;步骤S106,将剩余的砂箱全部卸落。此步骤S105中,判断桥所有临时支架上的剩余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不是离支座最近,则返回步骤S102依次从中间跨开始卸载其它剩余的砂箱,每一跨中卸载砂箱的顺序依然是先从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开始。上述每次卸落砂箱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在上述步骤S106之前,还可以包括混凝土桥面的两次浇筑,先浇筑跨中部分再浇筑支座上方的混凝土,这主要是为了达到减小支座附近混凝土的拉应力。混凝土桥面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执行步骤S106完成剩余砂箱的卸落。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一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流程做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支座位置布置如图2所示,主桥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变截面钢桁架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设计,主桁采用整体式节点板,为全焊接钢结构。全桥共8榀钢桁架,左右幅各4榀,左右幅分开施工,每榀独立卸载施工。钢桁架的拼装在临时支架上完成,钢桁架与临时支架之间采用砂箱临时支架。砂箱的位置布置如图3所示,每榀桁架顺桥向设22个砂箱,编号I?22组,每组横桥向设有8个砂箱,八榀桁架共176个砂箱。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卸落方法,每榀桁架中砂箱卸落的顺序为:①11#12#砂箱同时卸落;②3#4#砂箱同时卸落19#20#砂箱同时卸落;④10#13#砂箱同时卸落;⑤18#21#砂箱同时卸落2#5#砂箱同时卸落;⑦9#14#砂箱同时卸落;⑧1#6#砂箱同时卸落17#22#砂箱同时卸落;之后浇筑桥面二次混凝土,最后同时卸落7#8#15#16#砂箱。混凝土桥面之所以分为两次浇筑,先浇筑跨中部分再浇筑支座上方的混凝土,主要是为了达到减小支座附近混凝土的拉应力。混凝土桥面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最后同时卸落7#8#15#16#砂箱。通过该方法卸落砂箱能够使使钢结构应力增长更为均匀。下面以上述具体事例和另外一种卸落砂箱方法对比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效果。同样针对图2所示的支座位置布置和图3所示的砂箱位置布置,采用另外一种传统的砂箱卸落顺序,卸落顺序如下:①9#14#砂箱卸落1#6#砂箱卸落17#22#砂箱卸落10#13#砂箱卸落;⑤18#21#砂箱卸落2#5#砂箱卸落?’⑦11#12#砂箱卸落3#4#砂箱卸落;@ 19#20#砂箱卸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卸落砂箱前的下弦杆的应力情况如图4所示;图5为针对实施例一采用本专利技术卸落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图6为针对实施例一采用传统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对比图5和图6,可以看出,通过该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的受力是逐步向最终受力状态靠近的,相当于结构是逐级加载的。每一步砂箱的卸落,钢结构最大应力增加在1Mpa左右,经过分步卸落,达到最终受力状态。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卸落砂箱方法使钢结构应力增长更为均匀。而采用传统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前几步结构的应力变化都不是很大,在最后三步砂箱卸落时,结构应力有很大的突变,最大应力增加达到了 30Mpa左右,没有达到荷载逐级施加到结构上的目的。此夕卜,应力的突变也说明,最后3步所卸落的砂箱在体系转换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力,之前体系转换产生的力都集中到了最后三步所需卸落的砂箱上,之后又突然施加到桥跨结构上,这不仅对结构受力而言是不合理的,对砂箱和临时支架而言,也是极不安全的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卸载砂箱的顺序,能够在卸落砂箱过程中,能够使每一步砂箱卸落造成的结构应力增加都比较均匀,钢结构的受力逐步向最终受力状态靠近,从而使钢结构的变形与应力变化平缓,保证了支撑与结构的安全。在类似工程中,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应该选择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进行。这样的体系转换方法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结构受力的合理性。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专利技术之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落方法包括: 步骤一,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支座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落方法包括:步骤一,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支座的位置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的跨;步骤二,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步骤三,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并确定有时,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循环此步骤直至所有跨都遍历过,然后执行步骤四;步骤四,判断剩余的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否,则继续转入步骤二;若离支座最近,则执行步骤五;步骤五,将剩余砂箱全部卸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明占学黄明利卢文良孟昭晖刘淼马福利王来顺周小峰胡俏文高达申巧凤朱旭李景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