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应奇专利>正文

改良型旋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01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型旋翼机,其在主旋桨与机身间设有升降控制组,在后旋桨与机身间设有进退控制组,升降控制组由套筒、摇摆盘组、连动支架、总变距角臂及操纵器组成,进退控制组由变距角拉杆架、连杆组与后旋桨操纵杆组成,控制杆拉动钢线使内、外摇摆斜盘前后左右倾斜及上下活动,使主旋桨距角适度倾斜,使机身上升下降及前后左右飞行;后旋桨亦可调整距角,使机体在空中、平地或水中均可快速或慢速前进,甚至可反方向推进使机体后退。其具有灵活方便、多功能操控使用的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航空飞行器领域的飞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设有主旋桨、后旋桨,利用操作杆使旋翼叶片改变距角、倾斜度,而具有可达到更灵活操控使用功效的创新结构的改良型旋翼机。近年来由于经济繁荣发展,国民收入有所提高,相应地,各种休闲活动及用具日益创新,尤其是具有刺激性、新奇性的休闲方式,如轻航机、飞行伞滑翔翼、动力伞等,更是让冒险者跃跃一试。爱好飞行者一般都采用简易的飞行伞进行初学,进而玩动力伞或学滑翔翼,再者继续学习动力滑翔翼、轻航机、旋翼机甚至直升机。但是飞行伞要有上升气流才能滞留于空中,无气流下降着陆后,又须抱着伞上山起飞,因而麻烦且不过瘾;动力飞行伞虽然少了这些缺点,但着陆时要十分小心,以防闪了腰、摔了跤或被引擎压着;而三十多公斤的滑翔翼则要抬到山上起飞更麻烦。至于动力滑翔翼、轻航机需要有200-300米的跑道,因此要有场地才行,而旋翼机亦需要30-50米的跑道(如图7所示),且其主旋桨的旋翼叶片为固定式而无法调整距角角度,而造成主旋桨与后旋桨不易协调控制,使旋翼机无法灵活地转向;直升机虽然可垂直升降,但尾旋桨在主旋桨的旋转面外,将使机身加长而占用空间。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旋翼机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旋翼机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旋翼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新奇、少占空间且具有直升机的优点,并可利用后旋桨在陆上、水中行驶,进而可提供灵活、方便、多功能操控使用的改良型旋翼机。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旋翼机,其由机身配合设有传动装置、主旋桨、升降控制组、后旋桨及进退控制组等主要设备组合而成,该机身其上设置有座舱与轮组,而机身的后段设有尾翼,同时,机身上的传动机构设有前出力轴、后出力轴,该前出力轴设有离合器与主旋轴连结并带动主旋桨旋转,而后出力轴则设有刹车离合器与后旋桨连结并带动其旋转,其特征在于主旋桨与机身间设有升降控制组,并在后旋桨与机身间设有进退控制组,其中该升降控制组,是由套筒、摇摆盘组、连动支架、总变距角臂及操纵器所组成;该套筒其上、下端分别组设摇摆盘组与连动支架,而该摇摆盘组是设有球体与球座相套合枢接于主旋轴中,该球座以其支架向外延伸并连接在内、外摇摆盘间套设有许多滚珠的摇摆盘组,同时,外摇摆盘设有数个变距角拉杆与主旋桨连结,而内摇摆盘在下方设有数个拉臂,该连动支架亦套设于主旋轴中,而连动支架上设有弹簧夹套并卡设有控制连杆,且控制连杆的另端与内摇摆盘的拉臂相连结枢设,该总变距角臂的一端是组设且靠置于连动支架的下方并套设于主旋轴中,且其拉杆下端连动设有数条钢线,而钢线另端则连接在内摇摆盘的拉臂上并固接;该进退控制组,是由变距角拉杆架、连杆组与后旋桨操纵杆所组成,该变距角拉杆架套设于传动装置的后出力轴中并与后旋桨相连结,而变距角拉杆架的一面为连杆组的拨杆靠置,且拨杆的另端则枢设有连动杆,并与后旋桨操纵杆枢接连结。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型旋翼机,其中所述的升降控制组的连动支架上所设置的弹簧夹套,其内穿设卡合设有呈锯齿状的控制连杆,并设有将其拉紧卡合或放松释放的一至数条钢线。前述的改良型旋翼机,其中所述的升降控制组的操纵器其设置有控制杆,该控制杆设有控制按压把手及设置于控制杆下方的定位座开启或卡掣的按钮,且该按压把手连接设有控制连动支架上的弹簧夹套释放或卡掣进而操纵控制连杆动作与定位的一至数条钢线。其可利用释放按钮控制按压把手与控制杆下方的定位座的开启或卡掣,且按压把手可供以一至数条钢线连接并控制连动支架上的弹簧夹套释放或卡掣,进而操纵控制连杆的动作与定位。前述的改良型旋翼机,其中所述的机身其两侧的组设孔变更组设有使机身得以在水面上降落、移动及起飞的浮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是在机身设有传动装置,利用其引擎及装备设置位置及其重量的分布来达到机身的平衡。其引擎的出力轴端配合设有离合器带动主旋桨。当离合器密合传动时,其主旋桨旋转,利用总变距角臂的操作,使主旋桨的距角变更至不到失速角而可使机身上升或下降;另外,通过其摇摆盘组的前、后、左、右倾斜动作,机身即可以相差摇摆盘组90°的方向作前、后、左、右的飞行。其动作是当主旋桨的传动分离时,主旋桨的转速降低而着陆,或装设有浮水装备而降落在水面上时,可利用后旋桨进行推进或后退。引擎另一出力轴配合设有离合器或刹车离合器,可带动后旋桨,当传动分离或者刹车动作时,后旋桨适时减速,则机身因主旋轴旋转产生扭力而自转,因此可改变机头方向。当后旋桨的传动密合时,则后旋桨旋转,并经由变距角拉杆架的操作,使后旋桨的距角变更以控制机体行动;当后旋桨的距角加大时前进,反之,则机身后退。因此,本技术与现有的旋翼机相比较确实具有许多优点,例如1、本技术不须跑道即可起飞上升,因此其比较不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使用操作的便利性大为增加。2、本技术的主旋桨的旋翼叶片可以利用摇摆盘组调整其倾斜的距角角度,而可灵活地往前、后、左、右方向飞行,更可作前进停止的刹车动作,使本技术的操控性更加灵活。3、本技术可利用可调整倾斜距角角度的后旋桨作为辅助,而可提高前进或后退的动力。4、本技术的机身两侧可装设浮筒,可使机身可以在水面上降落或起飞,并利用后旋桨的推送而在水面上前进或后退。5、本技术的控制杆与升降控制组的连结控制,是采用钢线来进行操作,可减少控制杆与机体的震动。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在上方主旋桨至机身间设有升降控制组,利用控制杆拉动钢线,进而使内摇摆盘与外摇摆斜盘一致向前、后、左、右倾斜及上、下活动,使主旋桨的距角适度倾斜,可达到使机身上升、下降及往前、后、左、右的方向飞行;另,尾翼前的后旋桨亦可通过调整距角,使机体无论在空中,或者在平地上、水中,均可快速前进,亦可慢速前进,甚至可反方向推进使机体后退。其结构新奇、少占空间且具有直升机的优点,并可利用后旋桨在陆上、水中行驶,进而可提供灵活、方便、多功能操控使用的优良功效。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连杆与弹簧夹套卡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升控控制组的控制杆及定位座卡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升状态时操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飞行方向操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与现有的旋翼机与轻航机起飞距离的比较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型旋翼机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改良型旋翼机,其主要由机身1配合传动装置2、主旋桨3、升降控制组4、后旋桨5及进退控制组6等组合而成,其中机身1,构成所需的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旋翼机,其由机身配合设有传动装置、主旋桨、升降控制组、后旋桨及进退控制组等主要设备组合而成,该机身其上设置有座舱与轮组,而机身的后段设有尾翼,同时,机身上的传动机构设有前出力轴、后出力轴,该前出力轴设有离合器与主旋轴连结并带动主旋桨旋转,而后出力轴则设有刹车离合器与后旋桨连结并带动其旋转,其特征在于:主旋桨与机身间设有升降控制组,并在后旋桨与机身间设有进退控制组,其中:该升降控制组,是由套筒、摇摆盘组、连动支架、总变距角臂及操纵器所组成;该套筒其上、下端分别 组设摇摆盘组与连动支架,而该摇摆盘组是设有球体与球座相套合枢接于主旋轴中,该球座以其支架向外延伸并连接在内、外摇摆盘间套设有许多滚珠的摇摆盘组,同时,外摇摆盘设有数个变距角拉杆与主旋桨连结,而内摇摆盘在下方设有数个拉臂,该连动支架亦套设于主旋轴中,而连动支架上设有弹簧夹套并卡设有控制连杆,且控制连杆的另端与内摇摆盘的拉臂相连结枢设,该总变距角臂的一端是组设且靠置于连动支架的下方并套设于主旋轴中,且其拉杆下端连动设有数条钢线,而钢线另端则连接在内摇摆盘的拉臂上并固接;该进退 控制组,是由变距角拉杆架、连杆组与后旋桨操纵杆所组成,该变距角拉杆架套设于传动装置的后出力轴中并与后旋桨相连结,而变距角拉杆架的一面为连杆组的拨杆靠置,且拨杆的另端则枢设有连动杆,并与后旋桨操纵杆枢接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奇
申请(专利权)人:李应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