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993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包括框架,在框架上由外向内依次安装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第二无纺布层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镍基二氧化钛滤网与活性炭纤维棉联用,镍基二氧化钛滤网在紫外线的照射作用可产生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对吸附在活性炭纤维棉上的有害物质可进行同步分解,从而实现活性炭纤维棉的原位再生,滤芯组件中的无纺布层对PM2.5有较为明显的滤除作用,纳米银滤网则具有杀菌的作用,从而使得所述滤芯集净化、除菌、再生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能滤除空气中的甲醛、苯类、VOC等各种有害物质的尚效滤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室内装修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益增多,为了防止污染物对人体造成危害,空气净化装置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装置通常是利用其内置的滤芯对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或转化。目前,公知的能滤除空气中甲醛、苯类、VOC等有害物质的滤芯组件是活性炭纤维网或者活性炭纤维毡,其中活性炭纤维网是将颗粒态的活性炭吸附材料载附在纤维基体之上制备而成,但是,实际的应用效果表面,使用活性炭纤维网进行过滤时,其脱除效率较低,通常难以达到优良的净化效果。相比之下,活性炭纤维棉则具有更加优异的污染物脱除效率,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46676Y就公开了一种使用活性炭纤维毡的空气净化器滤芯,该滤芯包括滤材和滤芯框架,其滤芯采用的是活性炭纤维毡,活性炭纤维棉填充在所述滤芯框架中。这种活性炭纤维毡对物质的吸附能力比颗粒态的活性炭要大十几倍到几十倍,更加能够满足高效净化的要求。上述现有技术中使用活性炭纤维毡的滤芯,虽然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不过其仍旧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方面,上述活性炭纤维毡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吸附污染物的量会逐渐增多,进而会导致其出现吸附饱和的现象,即使用所述活性炭纤维毡进行过滤时,其吸附能力会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最终导致活性炭纤维毡的脱除效果难以满足需求,需要对活性炭纤维毡进行更换。另一方面,使用活性炭纤维毡作为滤芯组件,其风阻较大,也就相应的使得空气净化器的能耗较大,不符合节能环保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活性炭纤维毡滤芯组件容易吸附饱和、风阻较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低风阻的滤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上由外向内依次安装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第二无纺布层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连接形成中空夹层,所述活性炭纤维棉填充在所述中空夹层内。所述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第二无纺布层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均沿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第二无纺布层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均为筒状。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具有的优点在于:(I)本技术所述的具有再生功能的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通过使用活性炭纤维棉,对甲醛、苯类、VOC等有害物质具有极好的吸附作用,活性炭纤维棉中的活性炭纤维是有机纤维材料经碳化、活化制成的;本技术中使用的活性炭纤维在结构上与直接将活性炭颗粒负载在纤维上制得的活性炭纤维并不相同,与其相比,本技术这种由有机纤维经过炭化、活化制得的活性炭纤维制备而成的活性炭纤维棉能够达到非常优异的净化效果,并且活性炭纤维棉与现有技术采用的活性炭纤维毡相比,风阻很低,从而能够降低空气净化装置的能耗和噪音。而未经处理的活性炭纤维毡其风阻大,需要大功率风机,噪音大,无法用于空气净化器,只能应用于一些没有能耗和噪音要求的工业场所。活性炭纤维棉是在活性炭纤维毡的基础上,施加外力使之膨胀,密度降低,其密度一般为活性炭纤维毡的五分之一左右。风阻为活性炭纤维毡的四分之一左右。同时,本技术通过将镍基二氧化钛滤网与活性炭纤维棉联用,所述镍基二氧化钛滤网在紫外线的照射作用可产生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对吸附在活性炭纤维棉上的有害物质可进行同步分解,从而实现活性炭纤维棉的原位再生,使得活性炭纤维棉的吸附能力可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无需对活性炭纤维棉进行频繁更换;滤芯组件中的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对PM2.5有较为明显的滤除作用,纳米银滤网则具有杀菌的作用,从而使得所述滤芯集净化、除菌、再生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场合的应用。(2)本技术所述的具有再生功能的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限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连接形成中空夹层,所述活性炭纤维棉填充在所述中空夹层内,通过将所述活性炭纤维棉填充在两层无纺布之间,可实现对所述活性炭纤维棉的包裹,避免活性炭纤维棉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破坏,从而有效延长了活性炭纤维棉的使用寿命O(3)本技术所述的具有再生功能的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可将所述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第二无纺布层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均沿平面平行设置,即设置成平板式的滤芯。也可以将所述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第二无纺布层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均设置为筒状,即设置成圆筒式滤芯。不同形式的滤芯可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附图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平板式滤芯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圆筒式滤芯的结构图。附图中的标志为:1-镍基二氧化钛滤网;2_第二无纺布层;3_活性炭纤维棉;4_第一无纺布层;5-纳米银滤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再生功能的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图中未示出)在框架内,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纳米银滤网5、第一无纺布层4、活性炭纤维棉3、第二无纺布层2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I。所述活性炭纤维棉3由活性炭纤维制得,所述活性炭纤维是有机纤维经过炭化、活化制得。所述活性炭纤维棉的厚度为3cm。本实施例所述的滤芯为平板式滤芯,即所述纳米银滤网5、第一无纺布层4、活性炭纤维棉3、第二无纺布层2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I均沿平面平行设置。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一种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滤芯为圆筒式滤芯,包括框架(图中未示出)以及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纳米银滤网5、第一无纺布层4、活性炭纤维棉3、第二无纺布层2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I。其中所述活性炭纤维棉由活性炭纤维制得,所述活性炭纤维是有机纤维经过炭化、活化制得。所述活性炭纤维棉的厚度为3cm。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银滤网5、第一无纺布层4、活性炭纤维棉3、第二无纺布层2和镲基二氧化钛滤网I均为筒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纺布层4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2连接形成中空夹层,所述活性炭纤维棉3填充在所述中空夹层内。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滤芯在使用时,通过将镍基二氧化钛滤网与活性炭纤维棉联用,所述镍基二氧化钛滤网在紫外线的照射作用可产生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对吸附在活性炭纤维棉上的有害物质可进行同步分解,从而实现活性炭纤维棉的原位再生,使得活性炭纤维棉的吸附能力可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对PM2.5有较为明显的滤除作用,纳米银滤网则具有杀菌的作用,从而使得所述滤芯集净化、除菌、再生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场合的应用。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主权项】1.一种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上由外向内依次安装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风阻活性炭纤维棉实用滤芯,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上由外向内依次安装纳米银滤网、第一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棉、第二无纺布层和镍基二氧化钛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连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诺尔森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