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文琐专利>正文

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65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其特征在于:伞体的前缘是封闭的,在伞体上设有一个或几个鼓风进气口。其特征也在于:在封闭的前缘内设置有前缘加强件;在鼓风进气口内设置有柔性的单向进气活门。其特征在于:在伞体的前缘或下翼面设有至少一个,至多腔室数量的迎风进气口,该迎风进气口内设置有柔性的单向进气活门。滑翔、飞行前,用鼓风机从鼓风进气口给伞衣鼓风充气后,伞衣鼓起。升空飞行时,伞体塌陷、变形小,翼伞的安全性好,不仅适用于滑翔,也适于翼伞飞机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降落伞,特别是一种滑翔伞伞体的构造。本技术以传统的开口式翼型滑翔伞和本专利技术人在中国专利ZL97208430.4中公开的内囊充气式翼型滑翔伞为基础。传统开口式翼型滑翔伞由伞体、伞绳、操纵绳、座带等组成。其中的伞体由上、下两层伞布与中间沿展向间隔布置的翼型翼肋缝制而成,伞的前缘有进气口。进气口的数量或腔室的数量一般在30个左右,也有多达70个的,伞的后缘是封闭的。当向前飞行时,迎面空气流由进气口进入伞体夹层内,充满翼肋之间的每个空腔,在翼肋的定型作用下,形成上凸下平的机翼形状,在迎风气流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升力。这样,翼型伞就具备了滑翔飞行能力。对于伞体较厚,进气口较大的滑翔伞,其安全性好,但阻力过大,滑翔比仅在3左右。随着滑翔伞等级提高,伞体趋于扁平,进气口减小,阻力也相应减小,飞行性能提高,飞行速度加快,滑翔比可达7以上。这种冲压进气式翼型滑翔伞由于前缘有开口,破坏了机翼翼型,会造成额外的压差阻力和升力损失(由于开口产生的压差阻力占到总体阻力的30%左右,升力损失占到15%左右),因而滑翔飞行性能总的来说不高。另外,中、高级翼伞,伞体较薄、扁平,愈是高级翼伞进气口愈小,在乱气流中滑翔愈容易发生在伞体受乱气流挤压后,腔室内气体从进气口排出造成的翼面塌陷,伞体变形,甚至上、下翼面贴合到一起的“夹伞”故障,结果失去滑翔性能,导致螺旋下坠事故。因而,愈是高级翼伞,安全性能愈差。内囊充气式翼型滑翔伞,是在继承传统开口式翼型滑翔伞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封闭了翼伞前缘的进气口,使翼伞前、后缘都是封闭的;并在伞体翼肋之间各腔室内装有可充气的内囊,其内囊的剖面为机翼流线型,内囊外形与翼肋之间的腔室相配合。滑翔飞行前,从伞衣后缘的可封闭开口处依次把柔性内囊装入伞衣的每个空腔内,将其准确定位后,再封闭后缘,只露出充气嘴。最后通过充气嘴给各个内囊充气加压,使每个内囊鼓起、涨硬,整个翼伞也就像刚性机翼一样鼓硬起来,如同一个完整的机翼。这种翼伞升空飞行时,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机翼翼型,不随气流及技术水平变化。特别是做成扁平型高级伞,具有优良的滑翔飞行性能和好的安全性能。但是,这种翼伞也存在着造价高、包装体积大、重量重,充气起伞和放气收伞不便,存在着内囊经常性漏气造成的检查、修复的麻烦,尤其是在山区滑翔,山坡上的长刺植物很容易扎破伞衣内囊,造成内囊漏气。成本高和使用不便是内囊充气式翼伞存在的最大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不仅安全性好,滑翔飞行性能优良,而且造价低,使用简便,实用性好的翼型滑翔伞。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保持现有翼型滑翔伞的基本结构,包括伞体、伞绳、操纵绳、座带,其中伞体由上翼面、下翼面与中间间隔布置的翼型翼肋缝制而成,其特征在于伞体的前缘是封闭的,在伞体上设有一个或几个鼓风进气口。本技术的特征也在于在封闭的伞体前缘内设有保持前缘形状的前缘加强件;在鼓风进气口内设置有柔性的单向进气活门。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在伞体的前缘或下翼面设有至少一个,至多腔室数量的迎风进气口,该迎风进气口内设置有柔性的单向进气活门。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进气口设于伞体前缘的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外形示意图。图2是进气口设于伞体下翼面的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外形示意图。图3是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侧视示意图。图4是在伞体上翼面设有进气口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是位于腔室两侧并设有进气侧壁的翼肋的平面图;图中(b)是腔室的结构图。图5是在伞体下翼面设有进气口及其进气活门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b)是位于腔室两侧并设有进气侧壁的翼肋的平面图;图中(c)是腔室的结构图;图中(d)是设于进气口内进气活门的展开平面图。图6是在伞体下翼面设有进气口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是位于腔室两侧翼肋的平面图;图中(b)是腔室的结构图;图中(c)是腔室下翼面布的展开平面图。图7是另一种在伞体下翼面设有进气口及其进气活门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是位于腔室两侧并设有进气侧壁的翼肋的平面图;图中(b)是腔室的结构图;图中(c)是设于进气口内进气活门的展开平面图。图8、图9是在伞体前缘设有进气口及其进气活门的腔室结构图。两图中(a)是腔室的结构图;两图中(b)是设于进气口内进气活门的展开平面图。图10是前缘仅简单封闭了的腔室结构图。图11、图12、图13是在封闭了的前缘内设置有前缘加强件的腔室结构图。如图1、图2、图3,翼型滑翔伞由伞体1、伞绳2、操纵绳3、座带4组成,其中伞体1由上翼面5、下翼面6与中间间隔布置的翼型翼肋7缝制而成。如图1所示,滑翔伞的前缘仅设有二个进气口65,其它腔室的前缘都是封闭的;图2所示滑翔伞的下翼面间隔设有三个进气口53,所有腔室的前缘都是封闭的。滑翔伞的上翼面5呈凸弧线形,下翼面6较平直,间隔布置的翼型翼肋7具有完整的机翼翼肋外形,后缘是封闭的。为了在滑翔飞行前给伞衣充气,使伞衣鼓起和在滑翔飞行中补充从伞体渗漏出的气体,维持伞体内气体的压力,在封闭的伞体上设有一个或几个进气口。如图4,是在伞体上翼面设有进气口10的一种腔室结构。该进气口10所在腔室两侧的翼肋7具有完整的机翼翼型,翼肋7上挖有窜气孔13,上部连接有进气侧壁14。该进气侧壁14呈三角形,其侧壁线15稍带有凸弧线形,其尾尖16与翼肋尾尖重合。缝制时,可以先用腔室的上翼面伞布5a分别从腔室两侧翼肋尾尖16处沿侧壁线15缝合至进气口上端18处;再用腔室的下翼面伞布6a也分别从腔室两侧翼肋尾尖16处,沿翼肋下翼面线20、前缘线21、前缘上翼面线22缝合至进气口下端23处。然后缝合封闭后缘,就形成在伞体上翼面设有进气口10的单个腔室结构。这样的单个腔室并排缝在一起,就形成在伞体上翼面设有多个进气口10的腔室结构,因并排缝合的方法简单,加之有现有缝制方法可以类推,这里就不详叙了。如图5,是一种在伞体下翼面设有进气口25,进气口25内设有保证进气顺利,阻止腔室内气体从进气口外溢的单向进气活门26的腔室结构。该进气口25所在腔室两侧的翼肋7下部连接有进气侧壁28或进气侧壁28a,该进气侧壁28或28a呈三角形,其前端线37-35可以与翼肋下翼面线垂直,也可以向后掠。进气侧壁28的尾尖与翼肋尾尖16重合;进气侧壁28a的尾尖16a与翼肋下翼面线20重合。缝制时,可以先用腔室的上翼面伞布5b分别从腔室两侧翼肋的尾尖16处,沿翼肋上翼面线32、前缘线21、前缘下翼面线33缝合至进气口上端35处;再用腔室的下翼面伞布6b,分别从开口下端37处沿翼肋侧壁线38或38a缝合至翼肋尾尖16处。再缝合封闭后缘,就形成设有进气口25的腔室结构。若进气侧壁28或28a的前端线35-37是后掠的,那么形成的进气口25也是后掠的。进气活门26是等腰梯形的布片,其上底的宽与进气口所在腔室的宽相等;两腰的长一般是所在位置的腔室高度的1.5~4倍;下底的宽一般是上底宽的1.2~3倍,缝制时,可以先把进气活门26的上底34与进气口上端的下翼面沿横向线35-35缝合,两腰分别沿腔室两侧翼肋侧壁上的下斜线41缝合(该斜线41与腰等长),可以缝至活门的两尾尖42与两侧壁线38或38a重合为止,就形成图5所示的在进气口25内设置有柔性的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包括伞体(1)、伞绳(2)、操纵绳(3)、座带(4),其中伞体(1)由上翼面(5)、下翼面(6)与中间间隔布置的翼型翼肋(7)缝制而成,其特征在于:伞体(1)的前缘是封闭的,在伞体(1)上设有一个或几个鼓风进气口(10、25、53、55、65、7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琐
申请(专利权)人:王文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