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吸收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157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吸收池,包括底座和盖,所述底座具有一个由上端面、下端面、左侧壁及右侧壁围合而成的气室,上端面开设有进气口,下端面开设有排气口,左侧壁顶部开设有光源入口,光源入口设有准直镜,右侧壁底部开设有光源出口,光源出口处设有聚光镜,其中,在左、右两侧壁上依序安装有若干长度小于两侧壁间距的隔板,各隔板间隔并平行设置,使其形成多个首尾相连的通道,在各隔板的顶端与其对侧侧壁之间的空隙处还安装有反射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原有的气体吸收池响应速度慢,影响气体检测的时间的问题,能够达到快速检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吸收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压力的加大,国家将开始对柴油车开展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的检测。为了配合其他参数的检测,除了要求达到一定的检测灵敏度外,还要求将检测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而传统的电化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检测时间都在十秒以上。为了提高气体检测灵敏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加长检测光源通过气体的长度,然而这样就带来了结构尺寸上的增大。为了既能同时满足较长的检测光路,又能得到较小的结构尺寸,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一个合适尺寸的吸收池,在吸收池的二端分别装上反射镜,使检测光路在二个反射镜之间产生多次反射,从而得到较长的吸收光路和合适的结构尺寸,这种结构俗称“怀特池”,见图1。传统吸收池的工作过程如下:吸收池的主体是一个气室5,由光源发出的光束经准直镜3准直到达第一反射镜6,由第一反射镜6反射到第二反射镜7,再由第二反射镜7反射到第一反射镜6,又由第一反射镜6反射到第二反射镜7,如此周而复始,最后从聚光镜4输出给探测器。在图1传统的气体吸收池中,由于多次反射的吸收池内部容积较大,在检测浓度实时变化的气体时,由于需要从进气口 I注入待检气体和从排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吸收池,包括底座和盖,所述底座具有一个由上端面、下端面、左侧壁及右侧壁围合而成的气室,上端面开设有进气口,下端面开设有排气口,左侧壁顶部开设有光源入口,光源入口设有准直镜,右侧壁底部开设有光源出口,光源出口处设有聚光镜,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侧壁上依序设有若干长度小于两侧壁间距的隔板,各隔板间隔并平行设置,使其形成多个首尾相连的折返通道,在各隔板的顶端与其对侧侧壁之间的空隙处还安装有反射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顺坤胡峰崔凯王育华黄宏启王先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