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高反高效节能单银LOW-E镀膜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806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透高反高效节能单银LOW-E镀膜玻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自基片玻璃向外依次设置第一电介质层、第二电介质层、Ag层、保护层、第三电介质层、第四电介质层,其中第一电介质层为SiAlNx,第二电介质层为ZnAlOx,保护层为Ti,第三电介质层为ZnAlOx,第四电介质层为SiAlNx。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银Low-E的生产工艺达到双银Low-E的节能效果,用更稳定、更简单的生产工艺和更低的成本生产出适合中高端市场的高性能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透高反高效节能单银L0W-E镀膜玻璃。
技术介绍
建筑能耗多数是通过门窗而流失的,而新型低辐射L0W-E玻璃,它有较高的可见 光透过率,保证自然采光良好,又能有效的控制太阳热辐射的透过,可以将近、远红外线热 辐射反射回去,在任何气候环境下使用,均能达到控制阳光、节约能源、热量控制调节。只要 装上低辐射玻璃,室内花很少的空调费用便可永远维持冬暖夏凉的境地,即夏天防热能入 室,冬天防热能泄露,具有极佳的双向节能效果,并且可以阻挡紫外线照射,使家具颜色不 变色。正是由于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优秀的节能效果,低辐射L0W-E玻璃具备了替代水泥 墙砖成为大型建筑的主要建材之一,为大型建筑脱去厚厚的墙砖,改而披上节能透明的玻 璃"外衣",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新的绿色选择。随着中国加快城镇化步伐,全国各地的住宅 和商业楼大范围涌现,节能玻璃已经悄然成为建筑市场上的新宠儿。 我国是能耗大国,能源消耗世界第一,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第二,其中建筑能耗占 总能耗的30%左右,而其中玻璃部分的能耗是建筑能耗的50%左右。我国经过近几年国家 法律法规制度要求及一些生产厂家的推广,无论是镀膜玻璃的产能还是实际产量都不停扩 大,已接近1亿m2,越来越多的节能玻璃进入了普通民用建筑中,作为高档建筑的公用建 筑,其外装玻璃也由普通的低辐射玻璃转为节能更佳的高性能L〇w-E玻璃,其使用量不停 增大,高性能Low-E玻璃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建筑上。 当前国内所普遍使用的单银10W-E玻璃已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高性能的 双银Low-E玻璃也是只是近年才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双银Low-E作为节能玻璃的高端产品, 由于产品生产技术难度较高,存在角度颜色偏差重、镀膜均匀性和异地可钢化性等方面的 技术难题,双银Low-E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都偏低,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高性能Low-E玻璃的应用。有鉴于此,市场上出现了改进型单银Low-E玻璃,该类型 产品的节能性能高于市场上一般的单银Low-E玻璃,低于一般的双银Low-E玻璃。该类型 的玻璃的生产可以避开双银Low-E玻璃所碰到的难题,在节能性能也接近于双银Low-E玻 璃,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生产效率成为节能玻璃市场上新的热点,然而普通的改进型 单银Low-E玻璃由于膜系结果简单,为达到较高的节能性能,牺牲了产品的可见光透过率, 较低的可见光透过率降低了玻璃的采光效果,只在阳光充足的南方地区有小范围的应用市 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进型单银Low-E的应用,但由于改进型Low-E玻璃兼顾低成本和 高节能性能的优点,在改进型单银Low-E玻璃产品领域中仍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透高反高效节能单银L0W-E镀膜 玻璃。 本技术是在自基片玻璃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电介质层、第二电介质层、Ag 层、保护层、第三电介质层、第四电介质层,其中第一电介质层为SiAINx,第二电介质层为ZnAlOx,保护层为Ti,第三电介质层为ZnAlOx,第四电介质层为SiAINx。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单银Low-E的生产工艺达到双银Low-E的节能效果,用更稳定、更简单的生 产工艺和更低的成本生产出适合中高端市场的高性能产品。 2、蓝灰色外观,令使用了该膜系产品的建筑更加美观。 3、广品耐磨性能优秀,可进彳丁异地钢化加工,性能优异,能有效提尚广品的成品 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 图1传统的单银膜系。 图2本技术的单银膜系。【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现有离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的膜系设计常规方案见图1:用于介质层的SiAINx由于 和功能层Ag的膜层附着力较差,必须在介质层和功能层加入一层过渡层NiCr合金膜,为膜 层提高附着力,该中结构需要用到2层NiCr膜,对光的衰减较大,另外NiCr合金的功函数 (约5.OeV)大于Ag的功函数(4. 26eV),该Ag中的电子将迀移到NiCr层,导致Ag的导电能 力下降,对红外的反射能力下降,表现为节能性能降低,不利于生产高性能的低辐射镀膜玻 璃产品。 如图2所示,本技术针对Ag的特性,在介质层SiAINx上增加一次ZnAlOx层, nA10x和Ag具有良好的膜层附着力,取消阻挡层1,使得ZnAlOx层和Ag层直接接触。另外将 阻挡层2材料更换为功函数更低的Ti层(4. 33eV),并在Ti外镀上ZnAlOx层,由于ZnAlOx 的功函数(约4. 1)低于Ti和Ag,介质层2的ZnAlOx中的电子将往Ag层中迀移,介质层3 中ZnAlOx的电子将往Ti中迀移,整体提高功能层Ag的导电性能,对红外的反射上升,表现 为节能性能的提高。另外该膜层结构在进行钢化热处理的时候,ZnAlOx可将金属Ti层完 全氧化,减少了膜层的光衰减,使得膜系产品的有较高的透光率,非常适合生产高透型超节 能低辐射镀膜玻璃。 以下为其中的一种实施例: SiAINx:45-60nmZnAlOx:25_35nm Ti:5_15nm Ag:12-17nm ZnAlOx:15-20nm SiAINx:l〇-25nm 使用本技术设计膜系制造的中空玻璃(6L〇w-E+12A+6C)的光学和节能参数如 下:o【主权项】1. 一种高透高反高效节能单银LOW-E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自基片玻璃向外依次设 置有第一电介质层、第二电介质层、Ag层、保护层、第三电介质层、第四电介质层,其中第一 电介质层为SiAINx,第二电介质层为ZnAlOx,保护层为Ti,第三电介质层为ZnAlOx,第四电 介质层为SiAINx。【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透高反高效节能单银LOW-E镀膜玻璃。本技术是在自基片玻璃向外依次设置第一电介质层、第二电介质层、Ag层、保护层、第三电介质层、第四电介质层,其中第一电介质层为SiAlNx,第二电介质层为ZnAlOx,保护层为Ti,第三电介质层为ZnAlOx,第四电介质层为SiAlNx。本技术采用单银Low-E的生产工艺达到双银Low-E的节能效果,用更稳定、更简单的生产工艺和更低的成本生产出适合中高端市场的高性能产品。【IPC分类】B32B9/04, B32B17/06, B32B15/04【公开号】CN204640971【申请号】CN201520199254【专利技术人】陈君, 汤传兴, 张永炬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中力节能玻璃制造有限公司, 台州学院【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申请日】2015年4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透高反高效节能单银LOW‑E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自基片玻璃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电介质层、第二电介质层、Ag层、保护层、第三电介质层、第四电介质层,其中第一电介质层为SiAlNx,第二电介质层为ZnAlOx,保护层为Ti,第三电介质层为ZnAlOx,第四电介质层为SiAlNx。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君汤传兴张永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中力节能玻璃制造有限公司台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