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喷嘴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597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燃气喷嘴驱动器,其包括:设置有燃气喷嘴的驱动外壳,其侧面安装有燃气进气口,所述燃气喷嘴的出气端设置有燃气出气口;安装于驱动外壳的驱动PCB板,其设置有与外界电路连接的PCB板接口插件;其中,所述PCB板包括驱动器MCU模块、接于驱动器MCU模块的电源模块、CAN通讯模块、喷嘴驱动模块、喷气信号输入及故障保护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以及AD采集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完善的工作状态监控和故障保护功能,在本驱动器内内置了电源电压、喷气回路电流、驱动器温度等传感器或采样电路,不仅具有实时修正驱动电流波形,而且具有实时监控本驱动器状态的能力,当监测到驱动器或喷嘴有异常时,会自动切断对喷气嘴的大电流驱动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喷嘴驱动器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燃气商用车燃气喷嘴多数是由ECU直接控制。由于燃气喷嘴的内阻小(约在I Ω左右),在喷嘴工作时会产生约有10-20安培的电流,这会给E⑶电路带来极大的电磁干扰,有使ECU工作不稳定的风险;也给ECU layout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大电流势必给器件带来大的发热量,这使得喷气嘴驱动器件寿命和ECU控制部分器件的寿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燃气喷嘴驱动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燃气喷嘴驱动器,其包括:设置有燃气喷嘴(2)的驱动外壳(3),其侧面安装有燃气进气口(4),所述燃气喷嘴的出气端设置有燃气出气口(I);安装于驱动外壳的驱动PCB板(5),其设置有与外界电路连接的PCB板接口插件(6);其中,所述PCB板包括驱动器MCU模块(50)、接于驱动器MCU模块的电源模块(51)、CAN通讯模块(52)、喷嘴驱动模块(53)、喷气信号输入及故障保护模块(54)、温度采集模块(55)以及AD采集模块(56)。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51)具有控制芯片M2,所述控制芯片M2具有I脚?5脚,该控制芯片的3脚接地,5脚通过电容C34接地,5脚还接有一端接地的电容C148、电容C301、电阻R301,所述电容C301另一端接于4脚,电阻R301另一端接于4脚以及电阻R300,所述电阻R300另一端接地,I脚接有二极管D14、电阻R61且I脚与喷气信号输入及故障保护模块相连,且I脚还接有另一端接地的如下电子元件:电容C21、电容C58、二极管TVSl、电容C32、电容C31,2脚接于I脚;该电源模块(51)的控制芯片U7具有1-6脚,I脚接有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的一端接12v电源,另一端接地,2脚接有电阻R76、电阻R79,且电阻R79另一端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4脚接有一端接地的电容C43,5脚接于5v电源、6脚接于电容C43的接地端,在电容C43接地端通过电容C44而接于5v电源。 进一步,所述CAN通讯模块(52)的控制芯片U9具有1_8脚,I脚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的61脚,4脚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的60脚,3脚接于5v电源,且3脚通过电容C51接地,2接接于电容C51的接地端,5脚通过电容C50而接于电容C51的接地端,6脚、7脚接于喷气信号输入及故障保护模块(54),6脚、7脚的接出线路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14、电阻R32,电阻R14、R32之间接有一端接地的电容23,二极管D21、二极管D22 —端分别接于6脚、7脚的接出线,另一端接于二极管D23,该二极管D23另一端接地,8脚通过电阻RlOO接于电容C51的接地端。进一步,所述喷嘴驱动模块(53)具有INJ驱动电路、喷嘴驱动和驱动电流采集电路,所述INJ驱动电路具有与驱动器MCU模块(50)的17脚相连的INJ_PWM1接入端,该INJ_PWMl接入端接有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接有MOS管Q2,MOS管Q2的源极接于串联的电阻R6、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电阻R7之间通过导线接于运算放大器UlA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lA的负输入端接于串联的电阻R15、电阻R16之间,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于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端具有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的33脚的INJ_C0URENT1接入端,INJ_C0URENT1接入端与电阻R9之间具有一端接地的电容C13,运算放大器UlA的正电源端接于电阻R7的接地端,运算放大器UlA的负电源端接于5v电源以及一端接地的电容C14,电阻R16远电阻R15端接于运算放大器UlA输出端与电阻R9之间,所述电阻R15远离电阻R9端接地且在电阻R9的接地端接有并联的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MOS管Q2的漏极接并联的二极管D2,M0S管Q2的漏极与并联的二极管D2之间通过接线接于接口INJ1_LSIDE,接口 INJ1_LSIDE接于喷气嘴引脚1,与喷嘴引脚2连接的接口 INJ1_HSIDE接于MOS管Ql,一端接地的二极管Dl接于MOS管Ql与接口 INJ1_HSIDE之间,MOS管Ql的衬极接于串联的电阻R2、电阻Rl之间,电阻R2远电阻Rl端接于MOS管Ql的栅极,MOS管Ql的栅极以及并联的二极管D2接于AD采集模块的VBATT端口,电阻Rl远电阻R2端接三极管Tl集电极,三极管T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l的基极通过接口 INJ_HI_SIDE1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的52脚;喷嘴驱动和驱动电流采集电路通过接口 INJ_PWM2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的18脚,接口 INJ_PWM2接有电阻R24,电阻R24另一端接有MOS管Q6,MOS管Q6的源极接于串联的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电阻R26之间通过导线接于运算放大器UlB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lB的负输入端接于串联的电阻R34、电阻R36之间,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于电阻R27,电阻R27的另一端具有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的34脚的INJ_C0URENT2接入端,INJ_C0URENT2接入端与电阻R27之间具有一端接地的电容C19,运算放大器UlB的正电源端接于电阻R26的接地端,运算放大器UlB的负电源端接于5v电源以及一端接地的电容C20,电阻R36远电阻R34端接于运算放大器UlB输出端与电阻R27之间,所述电阻R34远离电阻R36端接地且在电阻R34的接地端接有并联的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M0S管Q6的漏极接并联的二极管D6,M0S管Q6的漏极与并联的二极管D6之间通过接线接于接口 INJ2_LSIDE,接口 INJ2_LSIDE接喷气嘴引脚1,连接于喷气嘴引脚2的接口 INJ2_HSIDE接于MOS管Q4,一端接地的二极管D4接于MOS管Q4与接口 INJ2_HSIDE之间,MOS管Q4的衬极接于串联的电阻R21、电阻R22之间,电阻R22远电阻R21端接于MOS管Q4的栅极,MOS管Q4的栅极以及并联的二极管D6接于AD采集模块的VBATT端口,电阻R21远电阻R22端接三极管T2集电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2的基极通过接口INJ_HI_SIDE2接于驱动器MCU模块(50)的53脚。进一步,所述喷气信号输入及故障保护模块(54)具有分别与驱动器MCU模块(50)的 12-15 脚连接的接口 INJ_CAP1、接口 INJ_CAP2、接口 INJ_CAP3、接口 INJ_CAP4,其中,接口 INJ_CAP1接于串联的二极管D3之间,串联的二极管D3的输出端接于5v电源,串联的二极管D3的输入端接数字地DGND,接于接口 INJ_CAP1与电阻R8之间接有电容C12,该电容C12另一端接数字地DGND,电阻R8远接口 INJ_CAP1端接于串联的电阻R5、电阻RlO之间,电阻R5远电阻RlO端接12V电源,电阻RlO远电阻R5端接地,电阻R8接于连接器Jl,连接器Jl与电阻R8之间接有三极管Q3,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燃气喷嘴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有燃气喷嘴(2)的驱动外壳(3),其侧面安装有燃气进气口(4),所述燃气喷嘴的出气端设置有燃气出气口(1);安装于驱动外壳的驱动PCB板(5),其设置有与外界电路连接的PCB板接口插件(6);其中,所述PCB板包括驱动器MCU模块(50)、接于驱动器MCU模块的电源模块(51)、CAN通讯模块(52)、喷嘴驱动模块(53)、喷气信号输入及故障保护模块(54)、温度采集模块(55)以及AD采集模块(5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段洪强陈超黄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依相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