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抛物线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340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9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抛物线规,包括:支架;包括滑轨杆和连接杆;连接杆一端倾斜设置有滑轨杆,另一端设有手柄;手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变焦尺;第一变焦尺一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二变焦尺;第二变焦尺上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滑轨杆上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有推动杆;推动杆上设有第四滑槽;第四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齿条;推动杆与第二变焦尺相交处设有支点;支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笔套;第一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物线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拆方便,连接精确而不紧密,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绘图的准确度,增加了结构和绘图的稳定性,可以大范围绘图的简易抛物线规
技术介绍
抛物线规 申请号:(98228348.2)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教学用具,尤其是一种能专门绘制抛物线的工具,在可固定于图纸的固定臂始端装有直线滑轨,滑轨上垂直的安装滑臂,起连接作用的四条菱臂以连接轴相连接的可变形的菱形框架,在菱形框架相对顶点的连接轴上装变换臂,在变换臂与滑臂的相交处装滑动轴,滑动轴下方装绘图的笔尖。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效率高,适合教师、学生使用;该抛物线规,结构复杂,支架厚重,增加制造成本。又尺寸较大,焦距大小可调范围有限,绘图过程支架运动范围广,不能够流畅绘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拆方便,连接精确而不紧密,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绘图的准确度,增加了结构和绘图的稳定性,可以大范围绘图的简易抛物线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抛物线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滑轨杆和连接杆;所述滑轨杆倾斜设置在连接杆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变焦尺;所述第一变焦尺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焦尺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二变焦尺;所述第二变焦尺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滑轨杆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一端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上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推动杆与第二变焦尺相交处设有支点;所述支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笔套;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模数相同;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变焦尺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滑槽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变焦尺设有刻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均为燕尾槽。优选的,所述手柄与连接杆相连呈U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简易抛物线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拆方便,连接精确而不紧密,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带有刻度的第一变焦尺提高了绘图的准确度,推动杆与支架的燕尾槽配合增加了结构和绘图的稳定性;第一变焦尺和第二变焦尺与支点的通过齿轮齿条啮合可以补差补缺长度,实现平面内万向等距变化的目的;由于第一变焦尺与第一滑槽通过螺钉定位,可最大范围的调整焦距,可以大范围绘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抛物线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后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变焦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推动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支点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架;2、滑轨杆;3、连接杆;4、手柄;5、第一滑槽;6、第一变焦尺;7、第一齿轮;8、第二变焦尺;9、第三滑槽;10、第一齿条;11、第二滑槽;12、推动杆;13、第四滑槽;14、第二齿条;15、支点;16、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18、笔套。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简易抛物线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包括滑轨杆2和连接杆3;所述滑轨杆2倾斜设置在连接杆3一端;所述连接杆3的另一端设有手柄4;所述手柄4一端与连接杆3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手柄3与连接杆3相连呈U型;所述第一滑槽5内设有第一变焦尺6;所述第一变焦尺6设有刻度;所述第一变焦尺6与第一滑槽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焦尺6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滑槽5上;所述第一变焦尺6一端设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上设有第二变焦尺8;所述第二变焦尺8上设有第三滑槽9;所述第三滑槽9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齿条10;所述第一齿条10与第一齿轮7啮合;所述滑轨杆2上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内设有推动杆12;所述推动杆12一端与第二滑槽11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12上设有第四滑槽13;所述第四滑槽13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齿条14;所述推动杆12与第二变焦尺8相交处设有支点15;所述支点15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和笔套18;所述第二齿轮16与第三齿轮17模数相同;所述第一齿条10与第二齿轮16啮合;所述第二齿条14与第三齿轮17啮合;所述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11均为燕尾槽。使用时,先取合适长度的粉笔或铅笔插入笔套18里,再调整第一变焦尺6的尺寸至合适的焦距;然后手握住手柄4,将支架1的底平面平铺在工作面上,如黑板、绘图 纸等;然后用手将推动杆14的低端拉至第二滑槽11一端,然后拉动推动杆14低端至另一端,完成绘图;最后将推动杆14再拉回原处便于下次绘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简易抛物线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拆方便,连接精确而不紧密,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带有刻度的第一变焦尺提高了绘图的准确度,推动杆与支架的燕尾槽配合增加了结构和绘图的稳定性;第一变焦尺和第二变焦尺与支点的通过齿轮齿条啮合可以补差补缺长度,实现平面内万向等距变化的目的;由于第一变焦尺与第一滑槽通过螺钉定位,可最大范围的调整焦距,可以大范围绘图。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抛物线规,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滑轨杆和连接杆;所述滑轨杆倾斜设置在连接杆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变焦尺;所述第一变焦尺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焦尺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二变焦尺;所述第二变焦尺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滑轨杆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一端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上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推动杆与第二变焦尺相交处设有支点;所述支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笔套;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模数相同;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抛物线规,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滑轨杆和连接杆;所述滑轨杆倾斜设置在连接杆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变焦尺;所述第一变焦尺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焦尺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二变焦尺;所述第二变焦尺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滑轨杆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一端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上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燕董淑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