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788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其包括有烘干线、预处理装置、粉碎机,烘干线包括有烘干机壳,烘干机壳内部成型烘干腔室,烘干腔室内装设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物料输送带,烘干机壳于最上层的物料输送带的入料位置开设烘干线进料口,烘干机壳于最下层的物料输送带的出料位置开设烘干线出料口,预处理装置出料口与烘干线进料口之间装设进料输送带,烘干线出料口与粉碎机入料口之间装设出料输送带;烘干机壳还装设空气循环加热组件、抽湿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地对水生植物以及农作物杆茎进行加工处理,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环保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植物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
技术介绍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产生了大量的蓝藻、芦苇、水草等水生植物;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农作物杆茎。对于农作物杆茎而言,农民普遍通过焚烧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这对环境的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如何高效利用上述水生植物以及农作物杆茎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该植物加工生产线能够高效地对水生植物以及农作物杆茎进行加工处理,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环保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包括有烘干线、位于烘干线进料侧的预处理装置、位于烘干线出料侧的粉碎机;烘干线包括有烘干机壳,烘干机壳的内部成型有烘干腔室,烘干机壳于烘干腔室内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至少两个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物料输送带,烘干机壳于最上层的物料输送带的入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进料口,烘干机壳于最下层的物料输送带的出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出料口,预处理装置的出料口与烘干线进料口之间装设有进料输送带,烘干线出料口与粉碎机的入料口之间装设有出料输送带;烘干机壳还装设有分别与烘干腔室连通的空气循环加热组件以及抽湿器。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为切丝机。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为挤压机。 其中,所述空气循环加热组件包括有生物炉、热压缩器,生物炉的进风口通过输风管道与所述烘干腔室连通,生物炉的出风口与热压缩器的进风口连接,热压缩器的出风口通过输风管道与烘干腔室连通,热压缩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烘干机壳之间的输风管道装设有引风机。其中,所述烘干机壳装设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出风口分别通过输风管道与所述烘干腔室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其包括有烘干线、预处理装置、粉碎机,烘干线包括有烘干机壳,烘干机壳的内部成型有烘干腔室,烘干机壳于烘干腔室内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至少两个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物料输送带,烘干机壳于最上层的物料输送带的入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进料口,烘干机壳于最下层的物料输送带的出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出料口,预处理装置的出料口与烘干线进料口之间装设有进料输送带,烘干线出料口与粉碎机的入料口之间装设有出料输送带;烘干机壳还装设有分别与烘干腔室连通的空气循环加热组件以及抽湿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高效地对水生植物以及农作物杆茎进行加工处理,即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环保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烘干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I一一烘干线11一一烘干机壳111——烘干腔室12——物料输送带2一一预处理装置3—一粉碎机4一一进料输送带5—一出料输送带6——空气循环加热组件61——生物炉62——热压缩器63——输风管道64一一引风机7—一抽湿器8--循环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包括有烘干线1、位于烘干线I进料侧的预处理装置2、位于烘干线I出料侧的粉碎机3。进一步的,烘干线I包括有烘干机壳11,烘干机壳11的内部成型有烘干腔室111,烘干机壳11于烘干腔室111内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至少两个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物料输送带12,烘干机壳11于最上层的物料输送带12的入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I进料口,烘干机壳11于最下层的物料输送带12的出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I出料口,预处理装置2的出料口与烘干线I进料口之间装设有进料输送带4,烘干线I出料口与粉碎机3的入料口之间装设有出料输送带5。更进一步的,烘干机壳11还装设有分别与烘干腔室111连通的空气循环加热组件6以及抽湿器7。需进一步指出,本技术的预处理装置2用于对待加工的水生植物或者农作物杆茎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工序可以为切割处理或者挤压脱水处理等,即本技术的预处理装置2可以为切丝机或者挤压机等;当然,上述预处理装置2的结构形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即本技术的预处理装置2可根据所需加工的水生植物种类或者农作物杆茎种类来决定。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经预处理装置2处理后的植物物料经由进料输送带4而移送至烘干腔室111内的最上层的物料输送带12,本技术的烘干线I的物料输送组件由至少两个物料输送带12组成,在烘干线I的物料输送组件移送植物物料的过程中,植物物料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各物料输送带12,并最终经由最下层的物料输送带12而移送至烘干机壳11的烘干出料口,且最终通过出料输送带5而移送至粉碎机3中进行粉碎加工处理。需进一步解释,经粉碎机3粉碎加工处理后的植物物料可通过制粒机而制备成生物质颗粒或者饲料颗粒。其中,通过采用多层物料输送带12结构设计,本技术的烘干线I能够有效地延长物料经过烘干腔室111的时间,进而保证进入至粉碎机3内的植物物料充分干燥,且垂直竖向排布的多个物料输送带12能够有效地缩短烘干线I的长度,进而减小整个烘干线I的体积。需进一步指出,在植物物料通过烘干腔室111的过程中,空气循环加热组件6对烘干腔室111内的空气进行加温加热处理,以满足植物物料加热烘干的需要;且在此过程中,抽湿器7对烘干腔室111内的热空气进行抽湿处理,以降低烘干腔室111内的空气湿度并保证烘干效果。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高效地对水生植物以及农作物杆茎进行加工处理,即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环保效果好的优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空气循环加热组件6包括有生物炉61、热压缩器62,生物炉61的进风口通过输风管道63与烘干腔室111连通,生物炉61的出风口与热压缩器62的进风口连接,热压缩器62的出风口通过输风管道63与烘干腔室111连通,热压缩器62的出风口与烘干机壳11之间的输风管道63装设有引风机64。在本技术的空气循环加热组件6对烘干腔室111内的空气进行加温加热处理过程中,烘干腔室111内的空气进入至生物炉61内且生物炉61对进入其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经生物炉61加热处理后的空气经由热压缩器62以及引风机64最终又回流至烘干腔室111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的空气循环加热组件6能够有效地对烘干线I进行供热,且通过循环加热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能耗。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烘干机壳11装设有循环风机8,循环风机8的进风口、出风口分别通过输风管道63与烘干腔室111连通。在烘干线I对植物物料进行烘干处理的过程中,循环风机8能够有效地促进烘干腔室111内的热空气流动,进而有效地提高烘干效率并保证烘干质量。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烘干线(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烘干线(1)、位于烘干线(1)进料侧的预处理装置(2)、位于烘干线(1)出料侧的粉碎机(3);烘干线(1)包括有烘干机壳(11),烘干机壳(11)的内部成型有烘干腔室(111),烘干机壳(11)于烘干腔室(111)内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至少两个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物料输送带(12),烘干机壳(11)于最上层的物料输送带(12)的入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1)进料口,烘干机壳(11)于最下层的物料输送带(12)的出料位置开设有烘干线(1)出料口,预处理装置(2)的出料口与烘干线(1)进料口之间装设有进料输送带(4),烘干线(1)出料口与粉碎机(3)的入料口之间装设有出料输送带(5);烘干机壳(11)还装设有分别与烘干腔室(111)连通的空气循环加热组件(6)以及抽湿器(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书开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杰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