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沉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26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钢沉箱,由上沉井1和下沉井2组成,上沉井1和下沉井2之间由连接板3连接而成,其中在所说的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穿引孔5,底托梁6穿过底托梁穿引孔5放置在上沉井1中,保泥板8通过底托梁穿引孔5置放在两根底托梁6之间的缝隙7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说结构的钢沉箱,上下沉井下沉后,沉积物在上沉井1中,由于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安装孔5,穿引底托梁6和保泥板8之后,底托梁6和保泥板8使钢沉箱呈整体闭合,沉积物和沉积物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钢沉箱内,整个钢沉箱达到保泥保水的要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沉箱,具体涉及一种海洋工程和打捞工程中打捞工具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对海底沉积物的打捞,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传统水下考古方式是先取器物, 后取船体的方法,这样的打捞方法容易使古沉船处在外海、船上的文物可能被 盗、可能被拖网渔船损坏,而且改变了沉积物原来存在的海水环境。整体考古 打捞方法,就是将沉船、载物以及周围泥沙按原状固定在特制的钢箱内,将分 散、易碎的东西一体化、 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岸上。采用整体打捞古 沉船的方法通常需要使用钢沉箱,而一般的钢沉井不具备整体闭合的要求,钢 沉井的下沉一般通过内开挖或外开挖的方式进行下沉,容易损坏沉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呈闭合的钢沉箱,将沉积物和沉 积物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钢沉箱内,整体打捞出水。本技术所说结构的钢沉箱,由上沉井1和下沉井2组成,上沉井1和 下沉并2之间由连接板3连接而成,其中在所说的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穿引 孔5,底托梁6穿过底托梁穿引孔5放置在上沉井1中,保泥板8通过底托梁穿 引孔5置放在两根底托梁6之间的缝隙7上;在所说的上沉井1的顶部设置有 由H钢组成的承重区9;所说的上沉井1和下沉井2的井壁设有夹层4,在所说 的夹层4中设置灌砂区13,在所说的灌砂区13中设有一个以上灌砂管12,灌 砂管12在夹层4中由上沉井1的顶部一直通至下沉井2中;在所说的上沉井1 的四周外壁上设有带盖10的漏砂孔11;在所说的下沉井2的底部下端14为楔 形的刃脚。釆用本技术所说结构的钢沉箱,由于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安装孔5,穿引底托梁6和保泥板8之后,底托梁6和保泥板8在上沉井1中使装有沉积 物的钢沉箱呈整体闭合,沉积物和沉积物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钢沉箱内, 整个钢沉箱达到保泥保水的要求。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所说的钢沉箱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所说的钢沉箱的底托梁穿引孔5穿引底托梁6和保泥板8 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如图l、 2所示,本技术所说结构的钢沉箱,由上沉井1和下沉井2组 成,上沉井1和下沉井2之间由连接板3焊接连接而成,其中在所说的上沉井1 上设有底托梁穿引孔5,底托梁6穿过底托梁穿引孔5放置在上沉井1中,保泥 板8通过底托梁穿引孔5置放在两根底托梁6之间的缝隙7上;在所说的上沉 井1的顶部设置有由H钢组成的承重区9;所说的上沉井1和下沉井2的井壁 设有夹层4,在所说的夹层4中设置灌砂区13,在所说的灌砂区13中设有一个 以上的灌砂管12,灌砂管12在夹层4中由上沉井1的顶部一直通至下沉井2中; 在所说的上沉井1的四周外壁上上设有带盖10的漏砂孔11;在所说的下沉井2 的底部下端14为楔形的刃脚。采用本技术所说结构的钢沉箱,上沉井1作为盛装沉积物所用,下沉 井2用于支撑和固定上沉井1,并起到防止沉井内泥沙翻浆的作用,上下沉井下 沉后,沉积物在上沉井l中,由于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安装孔5,穿引底托梁 6和保泥板8之后,底托梁6和保泥板8在上沉井1中使钢沉箱呈整体闭合,沉 积物和沉积物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钢沉箱的上沉井1内,整个钢沉箱达到保泥、保水的要求。在上、下沉井下沉过程中,由于在上沉井1的顶部设置有由H钢组成的承重区9,可以吊放压重块对钢沉井进行静压下沉;在上沉井l 和下沉井2的井壁设有夹层4,夹层4中设置灌砂区13,上沉井1的夹层可直 接灌砂,灌砂区13中的灌砂管12在夹层4中由上沉井1的顶部一直通至下沉 井2中,通过灌砂管12可以对下沉井2的夹层4进行灌砂,这样可以增加钢沉 箱静压重量,有助于钢沉箱的静压下沉。在所说的下沉井2的底部下端14为楔 形的刃脚,有利于钢沉箱的下沉。在把钢沉箱下沉到位后,由于上沉井1的四 周外壁上上设有带盖10的漏砂孔11,将盖10打开,所灌入的砂漏出后减轻钢 沉箱重量,便于钢沉箱的起吊。权利要求1、一种钢沉箱,由上沉井(1)和下沉井(2)组成,上沉井(1)和下沉井(2)之间由连接板(3)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穿引孔(5),底托梁(6)穿过底托梁穿引孔(5)放置在上沉井(1)中,保泥板(8)通过底托梁穿引孔(5)置放在两根底托梁(6)之间的缝隙(7)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钢沉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沉井(1)的顶 部设置有由H钢组成的承重区(9)。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钢沉箱,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沉井(1)和下沉 井(2)的井壁设有夹层(4),在所说的夹层(4)中设置灌砂区(13),在所说 的灌砂区(13)中设有一根以上的灌砂管(12),灌砂管(12)在夹层(4)中 由上沉井(1)的顶部一直通至下沉井(2)中。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钢沉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沉井(1)的四 周外壁上设有带盖(10)的漏砂孔(1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钢沉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下沉井(2)的底 部下端(14)为楔形的刃脚。专利摘要一种钢沉箱,由上沉井1和下沉井2组成,上沉井1和下沉井2之间由连接板3连接而成,其中在所说的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穿引孔5,底托梁6穿过底托梁穿引孔5放置在上沉井1中,保泥板8通过底托梁穿引孔5置放在两根底托梁6之间的缝隙7上;采用本技术所说结构的钢沉箱,上下沉井下沉后,沉积物在上沉井1中,由于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安装孔5,穿引底托梁6和保泥板8之后,底托梁6和保泥板8使钢沉箱呈整体闭合,沉积物和沉积物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钢沉箱内,整个钢沉箱达到保泥保水的要求。文档编号B63C7/00GK201209020SQ20082004765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建成, 孔维达, 孙召才, 张永强, 王仁义 申请人: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沉箱,由上沉井(1)和下沉井(2)组成,上沉井(1)和下沉井(2)之间由连接板(3)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沉井(1)上设有底托梁穿引孔(5),底托梁(6)穿过底托梁穿引孔(5)放置在上沉井(1)中,保泥板(8)通过底托梁穿引孔(5)置放在两根底托梁(6)之间的缝隙(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强吴建成孙召才孔维达王仁义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部广州打捞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