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善国专利>正文

自动气胀式救生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06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气胀式救生环,其包括由两个半瓣合拢以扣瓣扣接呈手榴弹形的外壳,外壳内设有首尾相连又各自具有独立气室的二个气囊,二个气囊上各自热压连接有进气阀,使气囊气胀的自动充气装置与该阀连接,预先充好二氧化碳压缩气体的二个储气瓶又分别旋装在各自自动充气装置上,二个气囊气胀后形成环型救生环。本设计结构简单,装配和使用方便,充气自动、快速、安全、可靠,气胀过程不燃烧、没温度、不会灼伤人体和设备,气胀后的气囊能完全脱离外壳,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合理的外形设计便于投掷,投掷距离远、落点准、救生率高,可满足单人或双人水上应急救助需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快速自动充气的水上应急救生环。
技术介绍
广泛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江、河、湖、海、水库、港湾等水上单人救生使用的设备很多,如属于气胀式救生的有采用水压式开关的气胀救生设备,该设备对使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在水下一定的深度,必须达到足够的压力后才能接通电源,点燃充气,充气时间比较迟缓,其传感元件系弹簧和橡胶制品,易老化,都会降低它的可靠性;还有一种如中国专利96205499.2的“自动气胀式救生棒”,采用水作介质,使电路短路接通电源点燃充气,气胀速度快,但要定期更换电池,也不方便。上述二种方案的气胀气源都是采用固体氮点燃后产生高压氮气充气,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投掷距离和落点都不够理想,另外燃烧气胀时温度较高,所以必须在水中使用,万一在陆上误气胀,就容易灼伤人体和气囊,不安全,不可靠,总之,充气装置很不合理。除此,其外壳为整体式,气胀气囊必须达到一定压力后才能冲掉顶盖,冲出外壳,但因线路结构的关系,无法全部脱离外壳,其结构复杂,装配和使用不便,由于重量大、影响投掷距离和准确落点,故影响救生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气胀式救生环,其包含外壳(3),外壳内设有气囊(5),与气囊连接的气胀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壳(3)由两个半瓣合拢以扣瓣扣接呈手榴弹形;    所述的气囊(5)为首尾相连又各自具有独立气室的二个气囊,气胀后形成环型救生环,二个气囊上各自热压连接有进气阀(8);    所述的与气囊连接的气胀部件是自动充气装置(1),该装置与各自进气阀(8)连接,预先充好二氧化碳压缩气体的二个储气瓶(4)又分别旋装在各自自动充气装置(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祖钱照新
申请(专利权)人:陶善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