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129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障水上作业人员安全的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其组成包括可充气救生衣主体、自动充气装置和固定背带。自动充气装置由壳体、CO↓[2]小钢瓶、带血槽的弹簧撞针和水敏性元件等组成。当作业人员一旦不慎落水,水敏性元件遇水迅速通过连动机构使弹簧撞针动作,刺破CO↓[2]小钢瓶封口,CO↓[2]气体通过通气孔和充气阀向主体内迅速充气,使救生衣在5~8秒钟内冲胀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穿着轻便、自动充气速度快、救生可靠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膨式作业用救生衣。众所周知,操作人员在水上作业时,难免会发生意外,出现堕入水中的事故。为了保障水上作业人员堕水后的安全,以往采用泡沫塑料作为救生衣,或穿一种预先充好气的救生衣,这类救生衣在操作人员意外落水后,救生的可靠性比较好,但是体积大,妨碍操作人员在水上作业的灵活性,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而且外观也不雅,特别不适合水上旅游用。后来出现了一种采用CO2小钢瓶及电子启动装置的自动充气式救生衣,这种救生衣体积轻巧,不妨碍作业,但由于是采用电子启动,电池容易漏电和失效,且失效后的检查很困难,所以遇水启动CO2钢瓶的可靠性较差,操作人员发生意外时,救生得不到可靠的保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救生可靠性极好的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它具有外观优雅,穿着轻便,不妨碍操作人员水上作业的灵活性,使用方便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水上操作人员意外落水时的救生可靠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这种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组成包括可充气的救生衣主体、充气装置和固定背带,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为自动充气装置,它安装在救生衣主体颈部的后背面,其组成包括壳体、封口的CO2小钢瓶、小钢瓶瓶颈与壳体一端螺纹连接,瓶口上部有对着瓶颈封口的带血槽的弹簧撞针,撞针安装在壳体一端的圆柱体内部,壳体上有连接救生衣主体上的充气阀的通气孔,其与弹簧撞针的血槽相通,撞针底座上方为横向设置的杠杆机构的一端,杠杆机构的另一端下部有圆柱型顶杆,顶杆下部有U型弹性座,U型弹性座中部卡住横向的销子,销子上部的U型弹性座外包缠水敏性纤维带,销子下部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外部的壳体上有进水孔。自动充气装置的撞针底座上方的杠杆机构上部装有手动启动凸轮,凸轮连接手动启动拉绳。救生衣主体为倒U型,倒U型救生衣主体外有一个倒U型保护套,保护套的周边装有固定搭扣,未充气的倒U型救生衣主体折叠后放在倒U型保护套内,保护套颈部后背装有纵向固定带,其下方设置横向固定带,横向固定带穿过主体下部的搭攀,横向固定带两端有固定搭扣。救生衣主体上装有辅助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的端部有充气嘴,主体上还装有哨笛。救生衣主体由锦纶或涤纶牛筋纺布单面涂覆橡胶层的胶布制成,单面胶布的厚度为0.40~0.50毫米,主体上粘贴有光反射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作业人员发生意外落水后,水从自动充气装置壳体上的进水孔中进入自动充气装置壳体内部,里面的水敏性纤维带遇水后迅速溶化,打开销子,销子被压缩的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弹出,销子撞击顶杆,顶杆撞击杠杆的一端,使它往上跷,杠杆的另一端下沉,下沉的一端使弹簧撞针迅速下沉,弹簧撞针向下的冲击力刺破CO2小钢瓶的封口,CO2小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沿着撞针上的血槽向外释放,通过自动充气装置壳体上的通气孔和救生衣主体上的充气阀向救生衣主体内充气,使救生衣冲胀成型。整个过程在进水孔进水5~8秒内全部完成。此外,本技术还配备了一套手动启动的充气装置,当作业人员一旦意识到发生意外往下堕入时,马上拉动启动拉绳,连接在拉绳上的凸轮压迫对着弹簧撞针的杠杆一端,撞针在杠杆的压力作用下刺破CO2小钢瓶的封口,迅速向救生衣主体内充气。如果落水者在水中几天还未得救,而救生衣内的气体逐渐减少时,可利用辅助充气装置即充气嘴和充气管,自己用嘴向救生衣主体内充气。此外,落水后还可吹响救生衣上的哨笛呼救。本技术的主体在未充气时,叠放在保护套内,保护套的周边用尼龙搭扣固定,呈倒U型套在脖子上,颈部后背的纵向固定带与横向固定带连接,横向固定带穿过主体下部的搭攀固定在落水者腰部,当主体充气后,保护套周边的尼龙搭扣随着充气膨胀力而松开,露出充气的救生衣主体,保护套的上层则翻向主体的后面。充气后的救生衣能将落水者头部托出水面。如落水者是俯卧状态,也可以使其自动翻身,脸部朝上保证安全。主体和保护套均由锦纶或涤纶牛筋纺布单面涂覆橡胶层的胶布制成,单面胶布的厚度为0.40~0.50毫米,保证主体不会因碰撞冲击而受损。胶布的颜色为橙色,非常醒目,便于被人发现,并且主体上贴有光反射带,在晚间也易于被发现。本技术具有穿着轻便、美观、自动充气速度快、救生可靠性强等特点。本技术穿戴在脖子上像一条围巾,不影响操作人员的正常水上作业,万一发生意外时,自动充气装置在数秒钟内便可完成向救生衣主体内充气,充气速度快,使救生衣自动膨胀成型。也可用手动启动充气装置向救生衣主体内迅速充气,使救生衣膨胀成型。必要时,落水人员还可用嘴向辅助充气管内吹气,使救生衣主体内充气,从而全面保证了水上作业人员的安全,大大提高了水上作业人员落水时的救生可靠性。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作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救生衣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救生衣主体下部搭攀和横向固定带连接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充气装置外形图。图5是本技术自动充气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中标号表示1-救生衣主体,2-CO2小钢瓶,3-自动充气装置,4-充气阀,5-壳体,6-充气嘴,7-辅助充气装置,8-拉绳,9-主体搭攀,10-光反射带,11-哨笛,12-横向固定带,13-固定搭扣,14-保护套,15-纵向固定带,16-固定搭扣,17-通气孔,18-进水孔,19-弹簧撞针,20-凸轮,21-杠杆机构,22-顶杆,23-水敏性纤维带,24-销子,25-U型弹性座,26-压缩弹簧。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是参见图1~图5。本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组成包括可充气的救生衣主体、自动充气装置3和固定背带12、15,自动充气装置3安装在救生衣主体1颈部的后背面,其组成包括壳体5,封口的CO2小钢瓶2,小钢瓶2瓶颈与壳体5一端螺纹连接,瓶口上部有对着瓶颈封口的带血槽的弹簧撞针19,撞针19安装在壳体5一端的圆柱体内部,壳体5上有连接救生衣主体1上的充气阀4的通气孔17,其与弹簧撞针19的血槽相通,撞针19底座上方为横向设置的杠杆机构21的一端,杠杆机构21的另一端下部有圆柱形顶杆22,顶杆22下部有U型弹性座25,U型弹性座25中部卡住横向的销子24,销子24上部的U型弹座25外包缠水敏性纤维带23,销子24下部有压缩弹簧26,压缩弹簧26外部的壳体5上有进水孔18,自动充气装置的撞针19底座上方的杠杆机构21上部装有手动启动凸轮20,凸轮20连接手动启动拉绳8,救生衣主体1为倒U型,倒U型救生衣主体1外有一个倒U型保护套14,保护套14的周边装有固定搭扣16,未充气的倒U型救生衣主体1折叠后放在倒U型保护套14内,保护套14颈部后背装有纵向固定带15,其下方的圆圈中设置横向固定带12,横向固定带12穿过主体1下部的搭攀9,横向固定带12两端有固定搭扣13,倒U型救生衣主体1上装有辅助充气装置7,充气装置7的端部有充气嘴6,倒U型救生衣主体1上装有哨笛11,倒U型救生衣主体1由锦纶或涤纶牛筋纺布单面涂覆橡胶层的胶布制成,单面胶布的厚度为0.40~0.50毫米,主体1上粘贴有光反射带10。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组成包括可充气的救生衣主体、充气装置和固定背带,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为自动充气装置,它安装在救生衣主体颈部的后背面,其组成包括壳体,封口的CO2小钢瓶,小钢瓶瓶颈与壳体一端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组成包括可充气的救生衣主体[1]、充气装置[3]和固定背带[12][15],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为自动充气装置[3],它安装在救生衣主体[1]颈部的后背面,其组成包括壳体[5],封口的CO↓[2]小钢瓶[2],小钢瓶[2]瓶颈与壳体[5]一端螺纹连接,瓶口上部由对着瓶颈封口的带血槽的弹簧撞针[19],撞针[19]安装在壳体[5]一端的圆柱体内部,壳体[5]上有连接救生衣主体[1]上的充气阀[4]的通气孔[17],其与弹簧撞针[19]的血槽相通,撞针[19]底座上方为横向设置的杠杆机构[21]的一端,杠杆机构[21]的另一端下部有圆柱型顶杆[22],顶杆[22]下部有U型弹性座[25],U型弹性座[25]中部卡住横向的销子[24],销子[24]上部的U型弹簧座[25]外包缠水敏性纤维带[23],销子[24]下部有压缩弹簧[26],压缩弹簧[26]外部的壳体[5]上有进水孔[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虹彬桂兰芳朱永伟陈胜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洋大成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