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力仁专利>正文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76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是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它由头盔、外罩和水密服等组成。在外罩内的空间中包括供气腔和排气腔,并用呼吸管将其与头盔内呼吸口罩上具有供气和排气功能的两种单相阀连接在一起,形成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的呼吸装置,实现安全、轻爽的轻松呼吸。其中一种外罩与头盔分离的方式还具有潜水性能。再有选择地使外罩内的构件具有雷达反射性能,就形成了雷达反射装置,它有利于使用雷达进行全天侯的搜救工作。其头盔和水密服结合成为一个可给予使用者全身以密封式防护的水密整体。这些都改善了落水人员的生存环境。本救生服功能全面,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它无须能源,工作时间无限制,并可重复使用,易于储存和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救生范畴,是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域,尤其侧重于海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船上配备的各种单人用的救生设备中,救生衣和救生圈是基本装备,但它们仅能提供浮力,人在水中时间长了往往因低温造成伤害乃至死亡。现在船上还配备一种由江苏丹阳市华燕船舶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YF-1型的保温服,它虽有保温功能,但面部裸露,并不水密,不能避免风浪对人口鼻部位的呛灌和冲击。还有一些专利所提及的救生服,大多是一件水密服而已。其中申请(专利)号为86201830的救生服面罩给出了一种可与面部裸露式救生服配套使用的面罩,类似于头盔,但其不与救生服紧密连接;还有申请(专利)号为912113200的封闭式救生服给出了一种带防水密封拉链、观察窗和呼吸通气装置的救生服,但它对头部的保护不够,需要能源,不利于持久使用和保存;而它们都没有一个完备的将吸气和呼气分开的呼吸装置,实际上也未见应用。所以现有的单人救生设备都不利于人在水中长时间漂泊待救和自救,难以保证安全。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人体全身进行密封式防护的救生服,它将使用者与水分隔开,从而免受低温伤害,并保护头面部使之免受风浪的直接侵袭;并通过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的呼吸装置来满足在水面漂泊时的呼吸需要。同时本救生服还装有雷达反射装置,有利于搜救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落水者的生存机会。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由头盔、外罩与水密服这几部分组成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本文简称救生服。在外罩和头盔内装有呼吸装置,它们也是形成呼吸装置的构件。外罩是一具有抗风浪冲击和耐水压的圆形刚性水密壳体,外表园滑以减少阻力。它罩在头盔上,与头盔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空间,然后用分隔带将这个空间分隔成包括具有供气功能的供气腔和排气功能的排气腔,分隔带本身水密气密,所以供气腔和排气腔彼此隔绝,保证供、排气互不混淆。在气腔中还设置肋板,肋板上布满小孔,用以通气排水,过滤空气中的水分,并阻止水进入内部。在气腔的下部,外罩开口处装有通气阀,它是呼吸装置与外界大气沟通的通道,并阻止水侵入气腔,有水时也由它排出。在各个气腔的上部中间部分还设有两个开口保护装置,它的端部分成若干支管,分别进入同种功能的气腔与之相通,在中部与呼吸软管相接。头盔也是一个抗风浪冲击和耐水压的刚性水密壳体。在它的眼面部有一个可开闭的观察窗,可在需要时打开,直接从这里呼吸、了望或联络、呼救,当它关闭时可达到水密。头盔内有一个位于人口鼻部位的呼吸口罩,它依人的面部轮廓制成,贴在面颊上,受头盔的保护。在它上面也装有对应的两种阀,一种是供气阀,另一种是排气阀。阀上与上述的呼吸软管连接,穿过头盔,经开口保护装置,将同功能的气腔和气阀连在一起。实际上各气腔供、排气功能的划分就是受与之相连的气阀的控制,与气阀的供、排气功能保持一致。供气腔和排气腔都有较大的体积。当人吸气时,首先从供气腔获得空气供应,经开口保护装置、软管和供气阀进入呼吸口罩内,供气腔可随时从通气阀那里获得空气;排气时空气经排气阀、软管、开口保护装置,进入排气腔,再经通气阀排到外界去,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装置。其设计的供排气能力大于实际需求,这样在受到风浪影响时,仍能满足呼吸需要。呼吸口罩在中部下方还设一独立的软管,向前方伸出,穿过头盔直通外面,内设一排气排水阀,当口罩内有水或其它杂物时,可直接从这里排出。当使用排气排水阀时,原有的排气阀可与它同时排气;也可让排气排水阀单独排气,而将排气阀做成可旋转的型式。当它旋转180度时,这个阀的功能就由排气转换为供气,这就不但是等于关闭了它的排气功能,还加强了供气效果,使所有的气腔都向口罩内供气;当它旋转090度左右时,就变成了常开阀,原有的排气腔就成了空气储存腔,仍可供人呼吸。这是在通气阀因结冰或堵塞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的一种临时措施。这样排气阀就成了多功能阀,与之相连的排气腔及呼吸管的功能也随着它的功能转换而转换。这样就给使用者增加了选择机会,有助于适应各种环境。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是让头盔裸露,外罩连同头盔外部的构造一起扣在一独立的浮体上,结合成一个外罩浮体,由浮体取代头盔在呼吸装置中的位置。呼吸软管穿过头盔后外敷保护层,成为一耐压呼吸管,穿过浮体进入外罩内部,与开口保护装置相连。由于耐压呼吸管很长,所以这种方式具有潜水性能,应急状态下可进行深度不大的水下作业。头盔在颈部与水密服密封相连。水密服用防水材料制造,完全水密,只在胸腹处有一开口,上设一水密拉链,从这里穿脱这件衣服,拉上拉链后就回复到水密状态,形成了一个可对人体全身进行防护的水密整体,将人体与水隔绝。水密服在肩胸处设有浮力装置,并设有可对浮力进行调节的部分。可调部分是用塑料制的容器,当浮力过大时,可将它灌上水来抵消浮力;浮力小时再将水倒掉。平时还可以做贮存饮用水用。在小腿处还有配重袋,里面装有沙石等无价值的重物来抵消多余的浮力,和调整重心,以免在遭受风浪冲击时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不用时可将其丢弃。水密服在胯部设有长短调节带,这个部位可将上面的衣服拉下来,又可将下面的裤腿拉上去,当衣服过长时,可拉紧它来缩短。但它只宜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为了适合身高不同的人穿着,本救生服可备有大小不同的型号。本水密服上还设有救生腰带、防水手套和袖口拉链。救生腰带有足够的强度,救生时可将人从这儿提起,平时还可有束紧的作用;而防水手套则较薄且有弹性,可灵活做各种动作,为了防止手被冻僵,平时可将手缩回袖子内,拉上衣袖内的袖口拉链,甚至将手臂缩回胸前来保暖。因为袖子上部在肩腋处的开口较大,可方便将手臂伸进袖子或再缩回来。在前胸处还设有一水密袋子,里面可装上防水手电、哨子、饼干、淡水等物品。本水密服比较宽松轻巧,穿着迅速方便;它虽有一定的防寒作用,但注重的是防水效果和强度,在良好的防水条件下,防寒功能主要依靠人们周身干燥的服装来完成。因为人们的日常服装总是和季节、天气相对应的,而水温也和季节、天气有对应关系,天气冷时人们穿的也多。当然,在下水前还应多穿衣服,或使用其他保温材料,这样就可解决对人体的防水、低温等防护问题。外罩内还装有雷达反射装置。在航海上应用的雷达角反射器,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各平面相互垂直的角状反射器,具有向原发射方向反射电磁波的特性,可大大增强被雷达发现的效果。而在外罩中,在分隔带与分隔带之间,和它与肋板之间,很多交叉角度,是接近垂直或是垂直的,并且还有很大的调整余地;而与头盔或浮体表面是垂直角度。这些都与雷达角反射器的一些特点相吻合。所以,根据雷达角反射器的原理,在不影响其它功能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使上述形成呼吸装置的构件具有雷达反射性能,还可对其形状或位置加以调整;或者将雷达反射材料设置在外罩内,并使其与上述构件的功能和形状相结合,它们的总体组合所形成的装置就成为雷达反射装置,它是无须能源的雷达反射装置,与呼吸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雷达角反射器的部分功能,可由不同的制造方法和形态来体现。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功能全面,性能稳定,轻巧实用,使用方便。它将多种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呼吸装置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在水面实现了有保护的轻松呼吸;其所具有的雷达反射性能有利于使用雷达进行全天侯的搜救工作,使落水人员获救的希望更大;其中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包括头盔、观察窗、通气装置、水密服及其上的水密拉链和救生腰带,其特征在于:该密封式水上救生服还有一个外罩(2),在外罩(2)内的空间中分隔出供气腔(20)和排气腔(21),并由呼吸软管(16、17)将其与头盔(1)内呼吸口罩(4)上具有供气和排气功能的气阀(12、13)对应连接起来,成为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的呼吸装置;再有选择地使形成呼吸装置的构件具有雷达反射性能,或者在外罩(2)内设置雷达反射材料(46),其总体组合就形成雷达反射装置;而头盔(1)和水密服(3)结合成为一个可对人体全身进行防护的水密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力仁
申请(专利权)人:关力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