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及其复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205361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及其复配方法,该驱油剂其组份及配比如下:2~5%低聚表面活性剂、5~9%激活剂、其余为水,所述的低聚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聚氧乙烯醚聚合物,所述的激活剂由碳源、氮源和磷源组成,该驱油剂复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油藏地层水取样、油水分离和地层水过滤;将激活剂按照上述组份及配比分别加入密闭的反应釜中,搅拌0.5h~1.0h;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激活剂中加入过滤后的地层水,加热至30℃~40℃,搅拌2h~3h,形成激活剂溶液;将低聚表面活性剂按照上述组份及配比加入激活剂溶液中,加热至40℃~50℃,搅拌4h~6h,静置0.5h~2h,该驱油剂洗油效率高、界面张力低、油藏适用范围广、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高和复配性能强以及复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驱油剂其组份及配比如下:2~5%低聚表面活性剂、5~9%激活剂、其余为水,所述的低聚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聚氧乙烯醚聚合物,所述的激活剂由碳源、氮源和磷源组成,该驱油剂复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油藏地层水取样、油水分离和地层水过滤;将激活剂按照上述组份及配比分别加入密闭的反应釜中,搅拌0.5h~1.0h;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激活剂中加入过滤后的地层水,加热至30℃~40℃,搅拌2h~3h,形成激活剂溶液;将低聚表面活性剂按照上述组份及配比加入激活剂溶液中,加热至40℃~50℃,搅拌4h~6h,静置0.5h~2h,该驱油剂洗油效率高、界面张力低、油藏适用范围广、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高和复配性能强以及复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中。【专利说明】-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及其复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采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及其复配方 法。
技术介绍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直接利用油藏中已经存在的微生物群落来提高采收率。由 于其注入工艺的简易,避免了菌种筛选和发酵的流程,因此,成本更加低廉,且具有较强的 油藏环境适应性,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内源微生物采油方法存在的不足在于: (1)所采用的内源营养物质多数是纯营养成分,这样的激活剂由于水溶性好,因此 激活剂本身流动性好,粘度低,在注入过程中很难保证在油藏内部的滞留时间,降低激活剂 在油藏内部的波及体积,进而降低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效果。 (2)常用驱油表面活性剂易于提高水驱的效率,但对于地层伤害大,油藏内环境污 染大,微生物失活率高。 通过文献检索,专利号:"CN101544885B","一种复合微生物驱油剂", 公开了一种由麦类、玉米类及木业加工的副产品、微量元素和聚丙烯酰胺组成的复合微生 物驱油剂。该驱油剂中的聚丙烯酰胺成分对于油藏内微生物群落的伤害比较大,会导致一 些有益菌群的消亡。因此,其使用的效果有可能抑制到激活剂对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而 影响最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专利号:"CN102391847A","一种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及其用途",公开了 一种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其包括假单胞菌发酵全培养物和地芽孢杆菌发酵全培养物。但该 驱油剂只适合于油田采用外源微生物技术的驱油解堵和破乳,并且与所提到的化学表面活 性剂复合后,在油藏内部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及其复 配方法,该复合驱油剂洗油效率高、界面张力低、临界胶束浓度低、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高、 适用的油藏范围广和复配性能强的特点。 -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微生物驱油剂以低聚表面活 性剂和激活剂为原料,加水复配而成,其组份及配比如下: 组份 配比(质量% ) 低聚表面活性剂:酚醛类化合物2?5 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 5?9 其余为水。 其中,所述的酚醛类化合物为烷基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为6000?10000, 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氮源为硝酸钾、硝酸钠和硝酸铵中的一种, 磷源为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中的一种,所述碳源、氮源和磷源质量比为1 : 0.5? 0? 6 : 0? 15 ?0? 2。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驱油剂临界胶束浓度小于9. 8mg/L,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驱油剂, 在低聚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大于〇. 05%时,其油效率大于95. 0%,界面张力低于0. 07mN/ m〇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其适应的油藏条件为温度25°C?85°C、矿化度小于 75000mg/L,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注入量0. 5PV (孔隙体积),提高 原油采收率大于15%。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在低聚表面活性剂质量含量小于0. 5%时,微生物的存 活率大于95 %,微生物群落相似度大于95 %。 -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的复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如 下: (1)油藏地层水取样、油水分离和地层水过滤; (2)将激活剂按照上述组成及组份分别加入密闭的反应釜中,搅拌0. 5h?1. Oh ; (3)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激活剂中加入过滤后的地层水,加热至30°C?40°C,搅拌 2h?3h,形成激活剂溶液; (4)将低聚表面活性剂按照上述组份及配比加入激活剂溶液中,加热至40°C? 50°C,搅拌4h?6h,静置0. 5h?2h后形成复合微生物驱油剂。 所述过滤所采用的滤纸为孔隙直径为0. 25_的快速滤纸,步骤(2)-(4)所述的搅 祥速度为500rpm?lOOOrpm。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该复合驱油剂洗油效率高、界面张力低,在低聚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大于 0? 05%时,其洗油效率大于95. 0%、界面张力低于0? 07mN/m ; (2)该复合驱油剂油藏适用范围广,其适应的油藏条件为温度25°C?85°C、矿化 度小于 75000mg/L ; (3)该复合驱油剂提高采收率幅度高、复配性能强,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注入 〇. 5PV,提高采收率大于15 %,在低聚表面活性剂含量小于0. 5 %时微生物的存活率大于 97 %,微生物群落相似度大于95 %。 (4)该复合驱油剂的复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说明书附图 附图1为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A激活河口沾3块油藏内源微生物前后菌群群 落结构图; 附图2为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B激活河口沾3块油藏内源微生物前后菌群群 落结构图; 附图3为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C激活河口沾3块油藏内源微生物前后菌群 群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 此: 实施例1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A及其复配的方法 (1)复合微生物驱油剂A组份及配比 复合微生物驱油剂A组份及配比如下: 11# 配比(质尕% ) 烷坫聚氣乙烯隱聚介物 2 葡萄糖 3 II酸钾 1.5 确蒙M :铊 0.5 其余为水 烷基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为6000?8000。 经过室内实验评价,复合微生物驱油剂A临界胶束浓度为9. 5mg/L ;当烷基聚氧乙 烯醚聚合物质量浓度大于〇. 05%时,A的洗油效率大于96. 0%、界面张力低于0. 06mN/m,见 表1 ;A适应的油藏条件为温度25°C?71°C、矿化度小于72000mg/L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复 合微生物驱油剂A注入量0. 5PV,提高原油采收率大于16 %,见表2 ;在烷基聚氧乙烯醚聚 合物质量含量小于〇. 5%时,微生物的存活率大于97%,微生物群落相似度大于96%,见附 图1。 表1复合微生物驱油剂A洗油效率和界面张力评价结果 【权利要求】1. 一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此种复合微生物驱油由低聚表面活性 齐IJ、激活剂和水组成,其组份及配比如下: 组份 配比,质量百分比 低聚表面活性剂:酚醛类化合物 2?5 激活剂:碳源、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此种复合微生物驱油由低聚表面活性剂、激活剂和水组成,其组份及配比如下:              组份              配比,质量百分比低聚表面活性剂:酚醛类化合物    2~5       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 5~9       其余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嫣镔宋欣孙刚正曹功泽王静徐鹏王刚杜春安刘涛徐登霆宋永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