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结构,通过在产品中增设放电线路,放电线路的一端靠近金属按键,另一端则靠近主板的地端,当金属按键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上时,会首先通过尖端放电的方式将电荷传递至放电线路,并最终通过主板的接地端进行释放,进而避免了金属按键上的电荷击穿绝缘膜向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随机放电,从而保护了主板上电子元器件免受静电损害,使金属按键的工艺可以得到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结构,通过在产品中增设放电线路,放电线路的一端靠近金属按键,另一端则靠近主板的地端,当金属按键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上时,会首先通过尖端放电的方式将电荷传递至放电线路,并最终通过主板的接地端进行释放,进而避免了金属按键上的电荷击穿绝缘膜向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随机放电,从而保护了主板上电子元器件免受静电损害,使金属按键的工艺可以得到大范围推广。【专利说明】一种防静电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领域,确切的说,涉及一种防静电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强,手机,电脑/PoS(销售点终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人们对其外观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很多电子设备都配有各式各样的按键,通过按键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操作,例如开关机、调整首量等操作。 传统的电子设备外壳和按键一般采用绝缘材质的塑料,因此可避免人体带来的静电或者接触漏电,但是塑料相比较金属而言,手感较差,而且光泽性也比不上金属,因此人们更加青睐于采用金属按键的电子设备。但是将金属按键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静电防护问题:由于电荷容易积聚在金属上,如果这些电荷没有得到疏导,会造成金属按键和设备器件之间的电势差不断增加。当电势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击穿金属按键和设备器件间的绝缘介质,造成设备器件的损坏。 目前的技术存在放电线路不确定的情况,其放电线路会出现如图1A和图1B两种情况。图1A通过对器件进行屏蔽来解决静电问题,但会存在如下问题:a.找到该图所示的绝缘介质薄弱环节非常不容易;b.如确认此薄弱环节,可能需要结构/线路等的更改才能避免静电危害;c.如采用屏蔽材料进行屏蔽,因屏蔽材料比较昂贵导致设备成本增加。图1B中的释放静电问题无法解决,只能放弃使用金属按键。 图2示出了金属按键6与主板3上的电子元器件4之间产生放电的示意图。当金属按键6中聚集了一定量的电荷后,由于无处可以释放,因此金属按键6与电子元器件4之间的电势差会逐渐增大,最终可能会击穿绝缘膜2而形成L1、L2、L3的放电路径,这会对电子元器件4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使用金属按键受到了诸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结构,应用于电子产品上,所述电子产品包括外壳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若干电子元器件和金属按键,所述金属按键包括按键触发器,当所述金属按键受到物理按压时通过所述按键触发器输出一电信号,其中: 所述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至少一所述金属按键予以外露;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放电线路,各所述放电线路的一端靠近所述金属按键,且所述放电线路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板,利用所述放电线路通过尖端放电的方式将所述金属按键的电荷予以释放。 上述的防静电结构,其中,所述主板与所述金属按键之间设置有一绝缘膜。 上述的防静电结构,其中,所述放电线路穿过所述绝缘膜。 上述的防静电结构,其中,所述放电线路的一端靠近所述主板的接地端,利用所述放电线路通过尖端放电的方式将所述金属按键的电荷予以释放到所述主板接地端,该接地端在主板上且远离电子元器件。 上述的防静电结构,其中,所述放电线路靠近金属按键和主板的接地端的两端均为尖锐; 所述放电线路除两端的尖锐端外其余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材质,且所述放电线路靠近外壳部分的放电线路嵌入在外壳里面。 上述的防静电结构,其中,所述放电线路靠近金属按键的尖锐端不超出外壳的开口表面。 本专利技术为金属按键上的静电荷提供了至少一条确定的放电路径,可有效避免金属按键的静电荷击穿绝缘膜向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随机放电,从而保护了主板上电子元器件免受静电损害,使金属按键的工艺可以得到大范围推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夕卜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图1A和图1B为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按键时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金属按键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存在放电线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静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结构,可参照图3所示,其包括:外壳I和主板3,主板3上设置有若干电子元器件4和金属按键5。 其中,外壳I设置有开口,开口将至少一金属按键6予以外露,且金属按键6不与外壳I形成接触。作为可选项,上述的金属按键6为按压式按键,通过物理按压该金属按键6即可实现对具备本专利技术提供之结构的电子设备进行相应控制,例如开关机、调整音量、照相、读取数据等操作。在一个作为示范性但并不作为局限的实施例中,该金属按键6凸出于外壳I的表面,进而方便进行物理按压。同时,金属按键6的表面可为凸状弧面或为凹状弧面,进而提供更好的触感:采用凸状弧面可更加方便进行触碰,而采用凹状弧面则可更加贴合人的指尖,商家可自行定制金属按键6的形状,这对本专利技术并无影响。 主板3上有按键触发器5,按键触发器5的位置与金属按键6的位置相对应,当按压金属按键6时,按键触发器5会接收到来自金属按键6的压力,并输出一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相应操作。 主板3与外壳I之间设置有一绝缘膜2,且该绝缘膜2位于主板3和金属按键6之间,绝缘膜2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主板3上的电子元器件4和金属按键6之间产生放电现象。 为了带来更好的防静电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放电线路7,各放电线路7的一端靠近金属按键6,且另一端靠近主板3,利用放电线路7通过尖端放电的方式将金属按键6的电荷予以释放。作为可选项,各放电线路7靠近金属按键6设置有一尖锐端,该尖锐端可接触金属按键6也可不接触金属按键6,以便于金属按键6电荷的释放;作为可选项,各放电线路7的另一端则靠近主板的接地端(GND),该端设置有一尖锐端,该尖锐端可接触接地端,也可不接触接地端。该接地端(GND)在主板上且远离电子元器件4,从而将放电线路7上的电荷利用尖端放电方式导入至接地端,避免金属按键6中的电荷积聚过多从而产生在金属按键6与主板3上的电子元器件4之间产生击穿效应。在一示范性但并不作为局限的实施例中,各放电线路7靠近金属按键6的尖锐端不超出外壳I的开口表面,在有利于金属按键6的电荷释放至放电线路7的同时,更可确保按键手感。 其中,各放电线路7穿过绝缘膜2,并且靠近外壳部分的放电线路7嵌入在外壳里面;同时放电线路7除两个末端外,其它外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材质(例如塑料),更进一步避免电子元器件4受放电线路7静电荷的影响。 为了实现更好的尖端放电以释放金属按键6的电荷,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静电结构,应用于电子产品上,所述电子产品包括外壳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若干电子元器件和金属按键,所述金属按键包括按键触发器,当所述金属按键受到物理按压时通过所述按键触发器输出一电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至少一所述金属按键予以外露;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放电线路,各所述放电线路的一端靠近所述金属按键,且所述放电线路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板,利用所述放电线路通过尖端放电的方式将所述金属按键的电荷予以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爱民,刘锦科,齐利敏,范超群,宁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萨瑞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