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036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冷冻室内的温度上升的冰箱。冰箱具备:冷冻室;配置于相比冷冻室更靠下方的冷藏室;配置于冷冻室的里侧的冷却器室;设置于冷却器室内的冷却器以及送风机;配置于冷冻室与冷却器室之间的冷却器罩;设置于冷却器罩将冷却器室内的冷气向冷冻室排出的上部排出口;将冷却器室内的冷气引导至冷藏室内的风路;设置于冷却器室内的上部而成为冷气从冷却器室内向风路流出的流出口的冷气流出口;以及配置于冷气流出口与冷却器罩之间并从冷却器室的顶面朝向下方形成的垂壁,冷却器室的顶面以冷气流出口侧的高度变高的方式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冰箱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如下冰箱,该冰箱具备:冷冻室、在相比冷冻室更靠下方配置的冷藏室、以及配置于冷冻室的里侧的冷却器室。在冷却器室设置有:用于对冷冻室以及冷藏室进行冷却的冷却器;以及设置于冷却器的上方并向冷冻室以及冷藏室输送冷气的送风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701509号公报在上述那样的冰箱中,在对冷却器进行除霜时,会在冷却器室内产生含有较多水分的暖气。冷却器室内的暖气因其与冷气的比重差而上升,并流入冷冻室内,因此存在冷冻室内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冷冻室内的温度上升的冰箱。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具备:冷冻室;储藏室,其配置于相比上述冷冻室更靠下方的位置,并被保冷于比上述冷冻室的保冷温度带更高的温度带;冷却器室,其配置于上述冷冻室的里侧;冷却器,其设置于上述冷却器室内,生成保冷上述冷冻室以及上述储藏室的冷气;送风机,其设置于上述冷却器室内,生成冷气的气流;冷却器罩,其配置于上述冷冻室与上述冷却器室之间;排出口,其设置于上述冷却器罩,将上述冷却器室内的冷气向上述冷冻室排出;风路,其将上述冷却器室内的冷气引导至上述储藏室内;冷气流出口,其设置于上述冷却器室内的上部,成为冷气从上述冷却器室内向上述风路流出的流出口 ;以及垂壁,其配置于上述冷气流出口与上述冷却器罩之间,从上述冷却器室的顶面朝向下方形成,上述冷却器室的至少位于相比上述垂壁更靠上述冷气流出口侧的顶面以上述冷气流出口侧的高度变高的方式倾斜。优选地,上述垂壁的下端部位于相比上述送风机的中心更靠上方、且相比上述排出口更靠下方的位置。优选地,上述垂壁的至少一部分由隔热部件构成。优选地,在上述冷却器室中的比上述垂壁更靠近上述冷气流出口侧的上部配置有蓄冷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在对冷却器进行除霜时所产生的暖气流入冷冻室。因此,能够抑制冷冻室内的温度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的简要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中的冷却器室20附近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II1-1II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I中的冷却器室20附近的结构的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冰箱;10…隔热箱体;11...冷冻室;12...冷藏室;13、14…门;15...机械室;20…冷却器室;20a…顶面;21…冷却器;22…送风机;23…除霜加热器;24…排水槽;25...排水管;26…分隔板;27...上游侧风路;28...下游侧风路;30…冷却器罩;31a…上部排出口 ;31aL...边缘部;31b…下部排出口 ;32...吸入口 ;33…风路;34…冷气流出口 ;35…垂壁;35a…下端部;40…蓄冷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I的简要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在图1中,左方表示冰箱I的前表面侧,右方表示冰箱I的背面侧(里侧)。另外,在图1中,用空心粗箭头表示冰箱I内的冷气的气流。此外,在包括图1的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尺寸关系、形状等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如图1所示,冰箱I具有隔热箱体10,其前表面开口并在内侧形成有储藏空间。隔热箱体10具有钢板制成的外箱、树脂制成的内箱、以及在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填充的隔热材料。形成于隔热箱体10的内侧的储藏空间被一个或者多个分隔壁划分成多个储藏室,其中,分隔壁是使用隔热材料形成的。作为具备多个储藏室的情况,本例的冰箱I具备冷冻室11和冷藏室12,冷冻室11配置于该冰箱I的上部,冷藏室12配置于冷冻室11的下方。冷冻室11内通常被保冷于零下5°c以下的温度带,冷藏室12内通常被保冷于0°C以上的温度带。在冷冻室11的前表面开口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门13,在冷藏室12的前表面开口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门14。门13、14具有钢板制成的外壁、树脂制成的内壁、以及在外壁与内壁之间的空间填充的隔热材料。门13、14经由铰链或者轨道部件等被支承于隔热箱体10。在隔热箱体10的内侧、且是冷冻室11的里侧(图中的右方),配置有冷却器室20。图2是示出冰箱I中的冷却器室20附近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II1-1II剖面的剖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冷却器室20设置有冷却器21(蒸发器)。冷却器21通过使用了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冷却,从冷却器室20内的空气吸热而生成冷气。在冷却器室20内、且是冷却器21的上方,配置有生成冷气的气流的送风机22。送风机22设置于冷气气流中冷却器21的下游侧。送风机22设置为朝向冰箱I的前表面侧的斜上方。即,从送风机22向冰箱I的前表面侧的斜上方向排出冷气。另外,在冷却器室20内设置有分隔板26。冷却器室20内被分隔板26分隔为上游侧风路27和下游侧风路28,上游侧风路27在冷气的气流中成为送风机22的上游侧,而下游侧风路28则成为送风机22的下游侧。上游侧风路27配置于冷却器室20内的大致背面侧(冰箱I的里侧),下游侧风路28配置于冷却器室20内的大致前表面侧(冷冻室11侧)。冷却器21设置于上游侧风路27。在冷却器21的下方设置有在除霜时对冷却器21进行加热的除霜加热器23。在除霜加热器23的下方(冷却器室2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24,该排水槽24在除霜时汇集从冷却器21滴下的冷凝水。在排水槽24中的高度最低的最低部设置有将汇集的冷凝水向冷却器室20的外部排水的排水管25。排水管25通过保冷温度0°C以上的冷藏室12内,以及通过填充于隔热箱体10的隔热材料内,并延伸至设置于冰箱I的下部的机械室15 (例如,设置于机械室15内的蒸发皿)。在冷冻室11与冷却器室20之间设置有覆盖冷却器21的前表面侧的冷却器罩30。冷却器罩30还作为将冷冻室11与冷却器室20 (下游侧风路28)之间分隔开的分隔部件而发挥功能。在冷却器罩30设置有将冷却器室20内的冷气向冷冻室11排出的上部排出口31a以及下部排出口 31b。上部排出口 31a设置于冷却器罩30的上部,下部排出口 31b设置于相比上部排出口 31a更靠下方的位置。在冷却器罩30中的相比下部排出口 31b更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使冷冻室11内的冷气返回冷却器室20 (上游侧风路27)内的吸入口 32。在冷却器室20的侧方(在图3中为左方)设置有将冷却器室20内的冷气引导至冷藏室12内的风路33。风路33在隔热箱体10内的隔热材料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而成。在冷却器室20 (下游侧风路28)的侧方(在图3中为左方)的内壁面中的上部,设置有使冷气从冷却器室20向风路33流出的冷气流出口 34。在冷却器室20的下游侧风路28中,在冷气流出口 34与冷却器罩30之间设置有垂壁35 (trap),该垂壁35从冷却器室20的顶面20a朝向下方形成。在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本例的垂壁35配置于相比冷却器21、送风机22以及冷气流出口 34中的任何一个更靠近冷却器罩30的位置(更靠近冷冻室11的位置)。垂壁35的下端部35a位于相比送风机22的中心(例如,旋转轴C或者重心)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冻室;储藏室,其配置于相比所述冷冻室更靠下方的位置,并被保冷于比所述冷冻室的保冷温度带高的温度带;冷却器室,其配置于所述冷冻室的里侧;冷却器,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器室内,生成保冷所述冷冻室以及所述储藏室的冷气;送风机,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器室内,生成冷气的气流;冷却器罩,其配置于所述冷冻室与所述冷却器室之间;排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罩,将所述冷却器室内的冷气向所述冷冻室排出;风路,其将所述冷却器室内的冷气引导至所述储藏室内;冷气流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器室内的上部,成为冷气从所述冷却器室内向所述风路流出的流出口;以及垂壁,其配置于所述冷气流出口与所述冷却器罩之间,从所述冷却器室的顶面朝向下方形成,所述冷却器室的至少位于比所述垂壁更靠近所述冷气流出口侧的顶面以所述冷气流出口侧的高度变高的方式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秀直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