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异形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851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状异形螺栓。它解决了现有螺栓连接强度低等技术问题。包括第一柱状体、第一螺纹段、第一安装孔、锥形体、环形台阶、第二柱状体、第二螺纹段与第三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与第三螺纹段之间形成环形体,且环形体中部设有径向贯穿环形体的第二安装孔,第二螺纹段的长度大小大于第三螺纹段的长度大小,且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与第三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连接强度高,能将三个部件相连且两个部件能处于接触状态,且安装方便,不易出现滑脱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柱状异形螺栓
技术介绍
螺栓是由头部和螺杆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以上带有通孔的零件。但是常见的螺栓用于两个以上部件连接时多采用双头螺栓,这样的螺栓多用于部件非接触式相连,但是对于需要部件相互接触时候现有的双头螺栓则不适用,除此之外,现有的螺栓还存在着:安装不便,连接强度低,易与螺母松脱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头螺栓,包括一第一螺纹杆、一杆柱和一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杆柱和第二螺纹杆依序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杆柱和第二螺纹杆同心,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直径,而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杆柱的直径。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两个部件连接时连接强度低的问题,但是仍然方案中依然存在着:适用范围小,无法适用于三个以上部件相连,易与螺母松脱,部件之间无法接触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的柱状异形螺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柱状异形螺栓,包括呈圆柱状的第一柱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柱状体呈两侧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夹持平面的扁平柱状结构,所述的第一柱状体上周向设有第一螺纹段,且所述的第一柱状体一端径向设有贯穿夹持平面的第一安装孔,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同轴设置的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与第一柱状体之间具有环形台阶,且所述的锥形体自与第一柱状体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大,所述的锥形体端部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同轴相连的第二柱状体,且所述的第二柱状体靠近锥形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螺纹段与第三螺纹段,所述的第二螺纹段与第三螺纹段之间形成环形体,且所述的环形体中部设有径向贯穿环形体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螺纹段的长度大小大于第三螺纹段的长度大小,且所述的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与第三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二螺纹段与第三螺纹段将两个部件相连,且两个部件可以分别向环形体靠近且相互接触,第一螺纹段可以用于连接第三个部件,这样使得本螺栓能将三个部件相连,且夹持平面能提高螺栓连接的稳定性,连接强度高。在上述的柱状异形螺栓中,所述的夹持平面相互对称设置,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两端分别贯穿于夹持平面一端中部。在上述的柱状异形螺栓中,所述的环形台阶呈锥形,且所述的环形台阶与第一柱状体相连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直径大小逐渐变大。在上述的柱状异形螺栓中,所述的第二螺纹段长度大小与第三螺纹段的长度大小的比值为2-4:1。优选地,这里的比值为3:1。在上述的柱状异形螺栓中,所述的夹持平面轴向长度方向与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可以在第一安装孔内穿设销子从而防止连接时出现滑脱现象。在上述的柱状异形螺栓中,所述的夹持平面呈矩形、三角形与等腰梯形中的任意一种结构。优选地,这里的夹持平面呈矩形。在上述的柱状异形螺栓中,所述的第一柱状体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大于第二柱状体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在上述的柱状异形螺栓中,所述的第二柱状体端部具有锥形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柱状异形螺栓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连接强度高,能将三个部件相连且两个部件能处于接触状态,且安装方便,不易出现滑脱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柱状体1、夹持平面11、第一螺纹段12、第一安装孔13、锥形体2、环形台阶3、第二柱状体4、第二螺纹段41、第三螺纹段42、环形体43、第二安装孔44、锥形部4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柱状异形螺栓,包括呈圆柱状的第一柱状体1,第一柱状体I呈两侧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夹持平面11的扁平柱状结构,第一柱状体I上周向设有第一螺纹段12,且第一柱状体I 一端径向设有贯穿夹持平面11的第一安装孔13,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I同轴设置的锥形体2,锥形体2与第一柱状体I之间具有环形台阶3,且锥形体2自与第一柱状体I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大,锥形体2端部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I同轴相连的第二柱状体4,且第二柱状体4靠近锥形体2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螺纹段41与第三螺纹段42,第二螺纹段41与第三螺纹段42之间形成环形体43,且环形体43中部设有径向贯穿环形体43的第二安装孔44,第二螺纹段41的长度大小大于第三螺纹段42的长度大小,且第二螺纹段41的螺纹方向与第三螺纹段42的螺纹方向相反,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二螺纹段41与第三螺纹段42将两个部件相连,且两个部件可以分别向环形体43靠近且相互接触,第一螺纹段12可以用于连接第三个部件,这样使得本螺栓能将三个部件相连,且夹持平面11能提高螺栓连接的稳定性,连接强度高。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夹持平面11相互对称设置,且第一安装孔13两端分别贯穿于夹持平面11 一端中部,这样可以在第一安装孔13内穿设销子从而防止连接时出现滑脱现象。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环形台阶3呈锥形,且环形台阶3与第一柱状体I相连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直径大小逐渐变大。其中,这里的第二螺纹段41长度大小与第三螺纹段42的长度大小的比值为2-4:1,优选地,这里的比值为3:1。进一步地,这里的夹持平面11轴向长度方向与第一安装孔1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夹持平面11呈矩形、三角形与等腰梯形中的任意一种结构,优选地,这里的夹持平面11呈矩形。其中,第一柱状体I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大于第二柱状体4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另外,为了便于安装,这里的第二柱状体4端部具有锥形部4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柱状体1、夹持平面11、第一螺纹段12、第一安装孔13、锥形体2、环形台阶3、第二柱状体4、第二螺纹段41、第三螺纹段42、环形体43、第二安装孔44、锥形部4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主权项】1.一种柱状异形螺栓,包括呈圆柱状的第一柱状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柱状体(I)呈两侧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夹持平面(11)的扁平柱状结构,所述的第一柱状体(I)上周向设有第一螺纹段(12),且所述的第一柱状体(I) 一端径向设有贯穿夹持平面(11)的第一安装孔(13),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I)同轴设置的锥形体(2),所述的锥形体(2)与第一柱状体(I)之间具有环形台阶(3),且所述的锥形体(2)自与第一柱状体(I)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大,所述的锥形体(2)端部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I)同轴相连的第二柱状体(4),且所述的第二柱状体(4)靠近锥形体(2)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螺纹段(41)与第三螺纹段(42),所述的第二螺纹段(41)与第三螺纹段(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状异形螺栓,包括呈圆柱状的第一柱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柱状体(1)呈两侧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夹持平面(11)的扁平柱状结构,所述的第一柱状体(1)上周向设有第一螺纹段(12),且所述的第一柱状体(1)一端径向设有贯穿夹持平面(11)的第一安装孔(13),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1)同轴设置的锥形体(2),所述的锥形体(2)与第一柱状体(1)之间具有环形台阶(3),且所述的锥形体(2)自与第一柱状体(1)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大,所述的锥形体(2)端部连接有与第一柱状体(1)同轴相连的第二柱状体(4),且所述的第二柱状体(4)靠近锥形体(2)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螺纹段(41)与第三螺纹段(42),所述的第二螺纹段(41)与第三螺纹段(42)之间形成环形体(43),且所述的环形体(43)中部设有径向贯穿环形体(43)的第二安装孔(44),所述的第二螺纹段(41)的长度大小大于第三螺纹段(42)的长度大小,且所述的第二螺纹段(41)的螺纹方向与第三螺纹段(42)的螺纹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树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