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3511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该方法为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台变频器实时采集相应的驱动辊的实际输出扭矩,计算当前该铸流的总输出扭矩,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均等出力拉铸时,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按照拉矫机个数平均分配,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为总输出扭矩与其相应的负荷因数的乘积,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非均等出力拉铸时,根据不同连铸坯压下区域设定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确定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根据各驱动辊设定输出扭矩与实际输出扭矩的偏差,对各驱动辊转速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方坯、板坯连铸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连铸坯动态轻压下是改善连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的有效工艺技术,其实施原理在于:通过在连铸坯凝固末期附近施加压力(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以产生一定的压下量阻碍含富集偏析元素的钢液流动从而消除中心偏析,同时补偿连铸坯的凝固收缩量以消除中心疏松。压下区间是指轻压下的实施位置,多采用铸坯中心固相率表示;压下量是决定压下实施多少的重要参数,单位距离内的压下量一般用压下率表示。根据浇铸条件的不同,压下区间、压下量/压下率参数也不尽相同。随着铸坯断面的增宽加厚,压下过程的坯壳抗力显著增加,因此为达到溶质偏析钢液挤压排除,提高铸坯致密度的压下效果,凝固末端压下量势必增加。然而,在压下过程中,除压坯力外,铸坯势必还会受到拉坯方向的力。铸坯表面压下量向固液界面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被耗散在铸坯宽展与延展变形中。因此,控制铸坯延展应变,使铸坯处于“堆钢”压下状态,可有效提高压下工艺效果,确保压下量能有效传递至液芯,真正达到挤压液芯的工艺效果。实际生产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连铸拉矫机系统各台变频器实时采集相应的驱动辊的实际输出扭矩为第i台驱动辊的实际输出扭矩,n为该铸流参与负荷分配的驱动辊台数,计算当前该铸流的总输出扭矩步骤2:根据当前该铸流的总输出扭矩确定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步骤2.1: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均等出力拉铸时,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按照拉矫机个数平均分配,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为总输出扭矩与其相应的负荷因数的乘积;步骤2.2: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非均等出力拉铸时,根据不同连铸坯压下区域设定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确定各台驱动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连铸拉矫机系统各台变频器实时采集相应的驱动辊的实际输出扭矩为第i台驱动辊的实际输出扭矩,n为当前铸流参与负荷分配的驱动辊台数,计算当前该铸流的总输出扭矩步骤2:根据当前该铸流的总输出扭矩确定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步骤2.1: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均等出力拉铸时,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按照拉矫机个数平均分配,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为总输出扭矩与其相应的负荷因数的乘积;步骤2.2: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非均等出力拉铸时,根据不同连铸坯压下区域设定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确定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步骤2.2.1: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非均等出力拉铸时,设定连铸坯不同区域的负荷因数:设定连铸坯压下区域前的负荷因数为占总载荷的50%~150%,设定连铸坯压下区域内的负荷因数为占总载荷的-50%~100%,设定连铸坯压下区域后的负荷因数为占总载荷的-50%~50%,连铸坯各区域的负荷因数总和为100%;步骤2.2.2:在连铸坯压下区域内,根据各驱动辊压下量计算连铸坯压下区域内的各台拉矫机的设定输出扭矩;步骤2.2.3:在连铸坯压下区域前和连铸坯压下区域后,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为总输出扭矩与各驱动辊负荷因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祭程朱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