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忠元专利>正文

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296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灶,包括炉膛组件和炉头组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在炉头组件中,经燃气恒压混合装置进行多道预混,其中还进行恒压预混,使燃气得到最充分的混合,在燃烧过程中,还经高温雾化及陶瓷催化燃烧,使燃气达到最充分的燃烧;燃气在炉膛组件中燃烧,而炉膛组件利用反烧式燃烧原理,高温燃烧的火焰在炉膛中产生一次加热,在炉膛内产生热气并形成热气压,且在接触到锅具的底部后返回至炉墙内壁面的底部,从反烧孔进入到反烧烟道内,延长高温热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以进行二次加热,充分再利用热能,减少热能流失,从而实现了热能利用最大化,且该过程中,循环入新的空气,补充炉膛内的氧气,使炉膛内的火焰燃烧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炉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灶
技术介绍
炉灶包括有炉膛组件和炉头组件。目前的炉膛组件仅设有一个排烟口,该排烟口与炉膛连通,燃烧出的烟雾及废气将从该排出。由于燃烧出的烟雾及废气温度较高,在经排烟口时将对排烟口处进行再次加热,而又由于仅有一个排烟口,整个炉膛存在排烟口处偏烧的问题,且温度高的烟雾及废气被直接排出,未能利用到烟雾及废气的热能,造成能源浪费。燃气和空气的预混合在炉头组件中进行,而目前燃气和空气经过一次预混合后就直接输送至炉头组件中的出气结构件进行燃烧,燃气和空气仅经一次预混合存在燃气和空气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而燃气和空气的混合不充分会影响到燃气燃烧是否充分,因此,燃气和空气仅经过一次预混依然存在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浪费燃气,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燃烧更为充分、且更为节能的炉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炉灶,包括炉膛组件和炉头组件,所述炉膛组件包括炉墙和位于所述炉墙外壁的炉膛外壳体,所述炉墙的内壁面顶部敞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炉墙与所述炉膛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反烧烟道,所述炉墙内壁面的底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反烧孔,所述反烧孔与所述反烧烟道连通,所述炉膛外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反烧烟道连通的排烟孔;所述炉头组件括燃气恒压预混装置,以及出气结构件,混合后的燃气和空气经所述出气结构件出气;所述燃气恒压预混装置包括第一混合结构件和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所述第一混合结构件包括环形的侧壁板和连接于所述侧壁板底部的底板,所述第一混合结构件的侧壁板、底板和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围合形成有第一预混合腔,所述侧壁板上开设有输送空气的进风孔,所述底部设有输送燃气的进气孔,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呈碟状、且设于所述侧壁板的顶部并遮盖所述第一预混合腔,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开设有多个旋气孔,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与所述出气结构件之间留有第二恒压预混合腔,所述旋气孔的出气方向与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的上板面呈锐角设置。优选地,所述炉墙包括炉墙主体和炉墙底座,所述炉墙底座支撑所述炉墙主体,所述反烧烟道设于所述炉墙底座和所述炉膛外壳体之间,且所述反烧孔设于所述炉墙底座。优选地,所述炉墙与所述炉膛外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优选地,所述炉墙内壁面上设有隔热辐射网。优选地,所述旋气孔环形阵列设置。优选地,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炉头外壳体,所述出气结构件设于所述炉头外壳体的顶部,所述燃气恒压预混装置设于所述炉头外壳体的空腔内,所述炉头外壳体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鼓风机,所述炉头外壳体还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孔与所述进气口通过燃气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出气结构件呈柱状,所述出气结构件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三混合腔,所述第三混合腔的腔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周设于腔壁的通气槽,所述出气结构件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至所述通气槽。优选地,所述出气结构件的下端面凸起、且呈锥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孔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锥状结构底面的外周。优选地,所述第三混合腔中设有雾化帽。优选地,所述雾化帽的底部开设有雾化混合腔,所述雾化混合腔的腔壁环设有多个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连通所述雾化混合腔与所述第三混合腔,所述出气结构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恒压预混合腔与所述第三混合腔的第二通气孔。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次预混合是将燃气和空气直接混合,并混合出一次混合气体,而第二次预混合则是在一次混合气体的基础上进行恒压预混,并混合出二次混合气体。二次混合气体经出气结构件急速流出,出气结构件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存在一定的气压差,且在维持出气结构件恒定出气量的前提下,处于进气端的第二恒压预混合腔将具有较大气压,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将维持气压恒定;一次混合气体经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的旋风孔,以漩涡状气流进入第二恒压预混合腔,并在急速的漩涡气流下,燃气和空气将发生充分的碰撞,使燃气和空气产生更充分的混合;而燃气和空气在第二恒压预混合腔的恒定气压下,燃气和空气的分子将产生剧烈的运动,同样能使燃气和空气混合得更充分;在恒定气压及急速漩涡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燃气和空气混合得更充分,并使得单位混合气体的燃气和空气比例能够达到恒定状态;充分混合、且混合比例恒定的二次混合气体经出气结构件流出,能够实现充分燃烧,以及保证燃烧时火焰的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燃气燃烧更为充分,燃烧时的火焰更为稳定,从而实现节能、且使用体验更好。本专利技术还利用了反烧式燃烧原理:高温燃烧的火焰在炉膛中产生一次加热,在炉膛内产生热气并形成热气压,且在接触到锅具的底部后会迅速反弹回炉墙11内壁面的底部,并从开设在炉墙11内壁面底部的反烧孔111进入到反烧烟道13内,然后在从排烟孔121排出;在反烧烟道13内,反烧烟道13延长了高温的热气在炉膛组件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加热时间,高温的热气对炉墙11进行二次加热,充分利用加高温热气的热能,减少热能流失,从而实现了热能利用最大化;在将烟雾及废气排出至外部的过程中,外部的空气会逆向地从排烟孔121、并经反烧烟道13与反烧孔111进入到炉膛内,循环新的空气进入炉膛内,补充炉膛内的氧气,使炉膛内的火焰燃烧更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炉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炉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炉头组件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炉头组件另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炉头组件的仰视图;图6为图5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炉头组件一种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炉头组件另一种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炉膛组件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炉膛组件另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炉膛组件一种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炉膛组件另一种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炉膛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炉灶,包括炉膛组件I和炉头组件2,如图1和图2所示,且在图1和图2的炉膛组件I上放置有锅具3,且炉头组件2连接有鼓风机4。如图9至图13所示,炉膛组件I包括炉墙11和位于炉墙11外壁的炉膛外壳体12,炉墙11的内壁面顶部敞口、底部设有通孔112,炉墙11与炉膛外壳体12之间形成有反烧烟道13,炉墙11内壁面的底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反烧孔111,反烧孔111与反烧烟道13连通,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炉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炉灶,包括炉膛组件和炉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组件包括炉墙和位于所述炉墙外壁的炉膛外壳体,所述炉墙的内壁面顶部敞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炉墙与所述炉膛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反烧烟道,所述炉墙内壁面的底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反烧孔,所述反烧孔与所述反烧烟道连通,所述炉膛外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反烧烟道连通的排烟孔;所述炉头组件括燃气恒压预混装置,以及出气结构件,混合后的燃气和空气经所述出气结构件出气;所述燃气恒压预混装置包括第一混合结构件和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所述第一混合结构件包括环形的侧壁板和连接于所述侧壁板底部的底板,所述第一混合结构件的侧壁板、底板和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围合形成有第一预混合腔,所述侧壁板上开设有输送空气的进风孔,所述底部设有输送燃气的进气孔,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呈碟状、且设于所述侧壁板的顶部并遮盖所述第一预混合腔,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开设有多个旋气孔,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与所述出气结构件之间留有第二恒压预混合腔,所述旋气孔的出气方向与所述第二混合碟盘结构件的上板面呈锐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忠元
申请(专利权)人:关忠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