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巍专利>正文

海上民用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14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海上民用房屋,主要是以钢筋钢管为骨架浇灌混凝土制成的底板、墙板及顶板连接构成可移动的房屋主体,它经索链与置于海底的固定底座连接,房屋主体的周围有抗风浪装置,它由抗风浪网及经索链与之连接的固定底座构成,所以,它结构合理,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及整体性,可有效地抵御巨大风浪的冲击,并且工业化生产程度高。由于房屋建造于海上,可节省用地,并使人们的居住、办公等由陆地移到海洋,从而扩大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用建筑物,特别是海上民用房屋。它具有一切水中属性,可作为人们在海上居住、办公、娱乐及仓储的场所。通常,民用房屋多是建筑在陆地上,供人们居住、办公、娱乐或仓储,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用建筑物不断的增多,从而使可耕土地变得越来越少,这样会给人们今后的生活带来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海上民用房屋,它结构合理,能有效地抵御巨大风浪的冲击,并可大大地节省耕地。其解决方案是房屋主体由以钢筋钢管为骨架围制成底板、墙板及顶板骨架,而且它们三者相连接,并浇灌混凝土而构成,它可移动。在顶板上设置有门洞,于门洞处有与底板相连的梯子,可供人们出入房屋用,周围墙板上分布有窗口,而且房屋主体通过索链与置于海底的房屋固定底座连接。在房屋主体的周围设置有抗风浪装置,它由抗风浪网及通过索链与其连接并置于海底的抗风浪固定底座构成,抗风浪网底网下设有密封的空桶,以增加抗风浪网的漂浮能力。同时,房屋主体及其固定底座与抗风浪装置互不相连。房屋固定底座及抗风浪固定底座均是由钢筋混凝土固定块及在两两钢筋混凝土固定块之间用连接管连接为整体而构成,或是在房屋主体和抗风浪网相对应的海底基岩上钻孔,在两两孔之间沉埋连接管,并在孔中浇灌混凝土构成整体的固定底座。抗风浪网由钢管网架及其空网格中设置的钢筋网构成的抗风浓网骨架,该骨架上铺设的防水布组成。房屋主体的底板、墙板及顶板钢筋钢管骨架是在柱、梁位置处将成中空状的钢筋束相连接构成钢筋骨架,在中空的钢筋束内设置与其相连的铜管,且钢管与钢管之间连接构成锕管骨架,从而形成连为一体的钢筋铜管骨架。在连为一体的钢筋钢管骨架的底板及墙板部位铺设双层钢筋网片,而在顶板部位则铺设单层钢筋网片及附加筋。本技术主要是以钢筋钢管为骨架并浇灌混凝土而制成的底板、墙板及顶板相连接构成可移动的房屋主体,它通过索链与置于海底的房屋固定底座连接,并在房屋主体的周围设置抗风浪装置,它由抗风浪网及通过索链与其连接并置于海底的抗风浪固定底座构成,所以,它结构合理,由于钢筋遇钢管采用焊接或环绕焊接,可增强铜筋与钢管的整体连接,从而大大地加强房屋的强度、刚度及整体性,可有效地抵御巨大风浪的冲击。又由于在钢筋骨架中设置有铜管骨架,除可节省管道在室内外所占据的空间及有利于美化室内外环境外,还具有给、排水、通风等功能,同时,还可通过水的供给或排放来调节房屋主体在水中的埋伏深度。再则,抗风浪装置的设置,除可保证治安方面的安全性外,由于抗风浪装置与房屋主体及其固定底座互相不连接,这样抗风浪网可单独抵御并消化大部分风浪破坏力,使房屋不会受抗风浪网的影响而产生连动。加之房屋整体式固定底座可加强对房屋主体的牵制,大大地限制了房屋的摇摆度,并可防止其漂移或倾覆。而抗风浪网摇摆度的限制及漂移或倾覆的防止,是通过抗风浪固定底座来实现的。由于在连接房屋主体和其固定底座及抗风浪网和其固定底座的索链上均设置有活动扣,只要打开活动扣,房屋主体和抗风浪网即可进行移动。由于采用预制生产,工作面较宽,操作方便,可节约模板,便于工业化生产,可缩短工期。由于房座建造于海上。可节省用地,并使人们的居住、办公、娱乐等由陆地移到海洋,从而扩大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海上民用房屋的示意图。图2为房屋主体部分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房屋主体底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房屋主体顶板骨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房屋主体边梁、井字梁钢筋钢管骨架剖面图。图7为房屋主体墙板相连接处的角柱剖面图。图8为房屋主体墙板中柱的剖面图。图1中、房屋主体(1)可以在海边设置的预制厂中制做,它可以是六面体,或是多于六面的多面体,或是圆柱体、椭圆柱体等几何形体。现以六面体为例。六面体的房屋主体(1)由以钢筋钢管制成的底板骨架、墙板骨架及顶板骨架相连接构成房屋主体骨架,并浇灌混凝土而构成。在顶板上设置门洞(14),于门洞(14)处有与底板连接的梯子(13),而每一侧墙板上均布有3个窗口(2)。将制好的房屋主体(1)由滑道送入大海,经船拖送入房屋预定点,再将与房屋主体(1)底板四角上的预埋铁件相连的四根铁索链(3)的另一端锚固于四个钢筋混凝土固定块(4)中,在相邻的两钢筋混凝土固定块(4)之间通过其上的预埋铁件与钢管(5)连接,构成具有刚度及强度的整体房屋固定底座。把该固定底座置于海底,或是将与房屋主体(1)底板四角上的预埋铁件相连的四根铁索链(3)的另一端锚固于相应的海底基岩上的钻孔中,并在两相邻的钻孔之间沉埋钢管,于钻孔中浇灌混凝土构成整体房屋主体固定底座。此时,房屋主体(1)下部1/3处埋伏于水中。在房屋主体(1)的四周设置与其互不连接的抗风浪装置,它由抗风浪网(12)及其固定底座构成。抗风浪网(12)由铜管采用管扣相连接构成钢管之阀呈平面状布置的钢管网架,或者是将铜管采用管扣相连接构成铜管之间呈空间交错状布置的铜管网架,于钢管网架的空网格(10)中焊接钢筋网(11),从而构成钢管钢筋网架,采用该网架制成抗风浪底网及与其连接的四周网,组成抗风浪网骨架,并在其上铺设防水布而构成。在其中一侧面周网上设有可开、关的门,作为出入口。于抗风浪网(12)的底网下面连接有均布的密闭空铁桶,用于增加底网的漂浮力。抗风浪网(12)通过与其底网四角连接的四个铁索链(8)与四个相应的钢筋混凝土固定块(6)锚固连接,并在两个相邻的钢筋混凝土固定块(6)之间采用钢管(7)连接,构成具有刚度和强度的整体抗风浪网固定底座,它置于海底,或者是将与抗风浪网底网四角连接的四个铁索链(8)的另一端锚固于海底基岩上的钻孔中,在两相邻的钻孔之间沉埋连接钢管(7),于钻孔中浇灌混凝土,构成整体的抗风浪网固定底座,它与房屋主体(1)的固定底座互不连接。此时,抗风浪网(12)下部1/2处埋伏于水中。只要打开铁索链(3)、(8)上的活动扣,房屋主体(1)和抗风浪网(12)即可移动位置。图2至图8中,房屋主体(1)的底板骨架是由钢筋钢管连接的四方形边梁(19)。在四方形边梁的框内连接有井字梁(20),以及在它们之上铺设的双层钢筋网片(18)构成,而且在钢筋钢管与双层钢筋网片相接触处采用焊接或环绕焊接连为一体。边梁(19)和井字梁(20)均是由横截面成长方形的中空状钢筋束(24)及其中心设置的钢管(23),通过箍筋(25)采用环绕焊接为一体而构成。并且横截面成长方形的钢筋束(24)相连接形成钢筋骨架,而设置在钢筋束(24)内的钢管(23)通过三通或四通接头相连接构成钢管骨架,并在需要进行关、闭的钢管(23)上安装阀门,用以控制管路的通、断。从而形成以钢筋钢管为骨架的底板骨架。房屋主体(1)四周墙板骨架除在两墙板相交处设置角柱(16)及在每一侧墙板中均市2个墙板中柱(17)外,其它均与底板骨架相同。其中墙板中柱(17)的结构同边梁(19)和井字梁(20)的结构,而角柱(16)由横截面呈正方形的中空状钢筋束(27)及其内设置的钢管(26)通过箍筋(28)环绕焊接为一体而构成。房屋主体(1)的顶板骨架,其钢筋钢管骨架同底板骨架的钢筋钢管骨架,在该骨架上铺设单层钢筋网片(15),并在边梁及井字梁上连接附加钢筋(21)、(22)。以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上民用房屋,其特征在于房屋主体(1)由以钢筋钢管为骨架制成底板、墙板及顶板骨架,它们三者相连接并浇灌混凝土而构成,它可以移动,在顶板上设置有门洞(14),于门洞(14)处有与底板相连的梯子(13),而周围墙板上分布有窗口(2),房屋主体(1)通过索链(3)与置于海底的房屋固定底座连接,在房屋主体(1)的周围设置有与其互不连接的抗风浪装置,它由抗风浪网(12)及通过索链(8)与抗风浪网(12)连接并置于海底的抗风浪固定底座构成,抗风浪网底网下方有密封的空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王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