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盏花杂交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7449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盏花杂交制种方法,属中草药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选择自交亲和率低于2%的自交系作为母本、可隔离保护地作为制种田、整地做畦、父本先于母本1周和延于母本2周分期播种育苗、幼苗长至3叶1心按父母本行比1:2及行距7cm进行定植、0.05%的KH2PO4肥喷施集中促花、楔形灯盏花叶片辅助授粉、授粉期及时摘除出现萎蔫的父本花和及时防落采收。该方法包括亲本选择、制种田选择、整地做畦、无土育苗、移苗定植、集中促花、辅助授粉、授粉期管理和种子采收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杂种纯度较高,后代性状比较整齐,能实现灯盏花优势育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中草药繁殖

技术介绍
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又名灯盏花细辛、短葶飞蓬,为菊科飞蓬属多年生植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痛经活络、消炎止痛、治瘫的功效。临床上主要于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牙痛、感冒等。药化研宄结果表明,灯盏花主要药用活性成份有灯盏花素、焦袂康酸和咖啡酰类化合物等。目前,国内已有80余家灯盏花制剂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浸膏、胶囊、针剂(水针及冻干粉针)、片剂、冲剂及口服液等六大类,近20个品种。随着灯盏花市场需求的扩大,野生资源的破坏性采挖及其生境的丧失,造成野生种群个体数量锐减,原料已成为灯盏花药业发展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末,昆明植物研宄所等科研单位开展了灯盏花的引种驯化研宄,目前灯盏花已基本实现人工栽培种植。灯盏花大面积人工栽培种植,人们对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灯盏花制剂企业希望原料的药用活性成份高,无农药残留;而灯盏花种植者则希望种植产量高、抗病的品种。目前通过野生驯化的栽培材料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选择提纯获得了一些灯盏花栽培品种,如千山I号,性状整齐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盏花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a. 亲本选择:选择自交亲和率低于2%的自交系作为母本 ;b. 制种田选择:选择没有根腐病的保护地进行制种,制种用保护地要与其他灯盏花种植区隔离,并防止非父本花粉和昆虫进入制种用保护地;c. 整地做畦:亩施腐熟厩肥2500‑3000kg、N‑P‑K=15‑15‑15的复合肥15‑20kg,土壤深翻至20‑25 cm,做宽90‑120cm、高10‑20cm的畦;d. 无土育苗:采用PE穴盘基质育苗,或采用泡沫穴盘漂浮育苗,父本分2批次播种,先于母本1周和延于母本2周;e. 移苗定植: 苗高4‑5cm,3叶1心时即定植,父母本种植行比为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艳玲杨生超朱海山盛鹏张广辉郭瑛琪崔海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