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637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该装置包括混合管、扩散管、引泥室、污物运输端和助排系统;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运泥管,吸盘为多个,运泥管为弯管型或者树叉型,运泥管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连接在运泥管上,运泥管为树叉型时,吸盘的个数和运泥管的树叉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该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
技术介绍
在开采原油过程中,储层中的微小颗粒与采出液一起进入地面处理系统,是采油污水中产生污泥的主要来源,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和管道腐蚀产物及垢物、细菌(尸体)等,这些物质组成的含油污泥一般都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流动性差等特点。沉积在污水处理容器底部不易排出,造成回注净化污水因含油污泥的存在而使悬浮物含量严重超标,堵塞精滤装置,污染地层,使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不断升高。现有的排泥工艺不能高效的将沉寂在大罐底部的污泥排出,随着时间的积累还会留有大量的污泥堆积于罐内,只能等待开罐清除,清除效率过低,极大的浪费了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该装置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和运泥管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该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便于推广。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包括混合管、扩散管、引泥室、污物运输端和助排系统;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运泥管,吸盘为多个,运泥管为弯管型和树叉型的组合或者仅为树叉型,运泥管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连接在运泥管上,运泥管为树叉型时,吸盘的个数和运泥管的树叉分支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引泥室的一端和混合管相连,混合管和扩散管相连,引泥室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喷管和高压水泵,所述喷嘴设置在引泥室内并且和混合管相对,喷嘴的末端连接有喷管,喷管为漏斗型,喷管还和高压水泵相连。本技术是出于提高排泥器的排泥效率设计的,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和运泥管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另外吸盘和运泥管的分布也可采取网状结构也能够实现增大吸收污物面积的目的,此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所述运泥管为弯管时,弯度β为25-35°。运泥管的弯管角度的设计能够使得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所述污物运输端在引泥室两侧呈中心对称或者角对称排布。污物在吸收的过程中,因为要将其引入到引泥室中,须得保持引泥室的平衡,防止排泥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平稳导致排污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污物运输端需要均衡的设置在引泥室的两侧,以保证整个装置的平衡,而中心对称和角对称都能满足实际需求。考虑到实际空间的需求,树叉型运泥管数量多的情况下,采用角对称的方式排布最为节约空间。所述混合管和扩散管之间为弧线连接。这种光滑弧线的设计也是便于污物的顺利排放。所述扩散管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在实践过程中,为使得排污能力显著,将扩散管的末端进一步扩大其容积量,以提高污物的排放量。所述运泥管为树叉型时,树叉和主干之间的连接为圆弧线连接。圆弧线连接也是便于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和运泥管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结构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吸盘,2、运泥管,3、引泥室,4、混合管,5、扩散管,61、喷嘴,62、喷管,63、高压水栗O【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包括混合管4、扩散管5、引泥室3、污物运输$而和助排系统;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3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3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1、运泥管2,吸盘I为多个,运泥管2为弯管型和树叉型的组合或者仅为树叉型,运泥管2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I连接在运泥管2上,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吸盘I的个数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引泥室3的一端和混合管4相连,混合管4和扩散管5相连,引泥室3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61、喷管62和高压水泵63,所述喷嘴61设置在引泥室3内并且和混合管4相对,喷嘴61的末端连接有喷管62,喷管62为漏斗型,喷管62还和高压水泵63相连。本技术是出于提高排泥器的排泥效率设计的,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I和运泥管2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另外吸盘I和运泥管2的分布也可采取网状结构也能够实现增大吸收污物面积的目的,此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实施例2:和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所述运泥管2为弯管时,弯度β为25-35°。运泥管2的弯管角度的设计能够使得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3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所述污物运输端在引泥室3两侧呈中心对称或者角对称排布。污物在吸收的过程中,因为要将其引入到引泥室3中,须得保持引泥室3的平衡,防止排泥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平稳导致排污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污物运输端需要均衡的设置在引泥室3的两侧,以保证整个装置的平衡,而中心对称和角对称都能满足实际需求。考虑到实际空间的需求,树叉型运泥管2数量多的情况下,采用角对称的方式排布最为节约空间。所述混合管4和扩散管5之间为弧线连接。这种光滑弧线的设计也是便于污物的顺利排放。所述扩散管5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在实践过程中,为使得排污能力显著,将扩散管5的末端进一步扩大其容积量,以提高污物的排放量。所述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树叉和主干之间的连接为圆弧线连接。圆弧线连接也是便于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3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技术。【主权项】1.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4)、扩散管(5)、引泥室(3)、污物运输纟而和助排系统; 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3 )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3 )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I)、运泥管(2),吸盘(I)为多个,运泥管(2)为弯管型和树叉型的组合或者仅为树叉型,运泥管(2)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I)连接在运泥管(2)上,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吸盘(I)的个数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 引泥室(3)的一端和混合管(4)相连,混合管(4)和扩散管(5)相连,引泥室(3)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61)、喷管(62)和高压水泵(63),所述喷嘴(61)设置在引泥室(3)内并且和混合管(4)相对,喷嘴(61)的末端连接有喷管(62),喷管(62)为漏斗型,喷管(62)还和高压水泵(63)相连。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4)、扩散管(5)、引泥室(3)、污物运输端和助排系统;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3)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3)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1)、运泥管(2),吸盘(1)为多个,运泥管(2)为弯管型和树叉型的组合或者仅为树叉型,运泥管(2)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1)连接在运泥管(2)上,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吸盘(1)的个数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引泥室(3)的一端和混合管(4)相连,混合管(4)和扩散管(5)相连,引泥室(3)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61)、喷管(62)和高压水泵(63),所述喷嘴(61)设置在引泥室(3)内并且和混合管(4)相对,喷嘴(61)的末端连接有喷管(62),喷管(62)为漏斗型,喷管(62)还和高压水泵(6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昶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漠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