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517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对接部,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壁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和与第一部分沿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基部设有端子固定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上的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三组端子和第四组端子;部分导电端子还包括固定部、接触部、连接部、焊脚,前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前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端子的阻抗低,可保证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数字信号、音频信号及图像信号等的连接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安全性以及体积大小等要求逐渐增高,由此使得愈来愈多的电连接器需要容纳较多的可传输高频信号的端子。然而,现有信号端子阻抗高,造成returnloss及insertionloss都比较差,难以达到较高的信号传输。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端子阻抗低,可保证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壁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和与第一部分沿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基部设有端子固定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上的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三组端子和第四组端子,每一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所述焊脚呈阶梯状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连接部末端向下弯折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焊脚自第三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焊脚自第一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的焊脚位于同一焊接平面,另外部分导电端子的焊脚垂直于所述焊接平面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全部所述导电端子的焊脚水平向后延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接触部、焊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脚的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使得导电端子的阻抗较小,提高高频信号传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第四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一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0是图9所示电连接器的第四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3是图11中第一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1中第三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具体为线端的SATA连接器,并且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请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整体呈纵长型,并具有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自基部11前侧两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两个导柱13。所述导柱13分别设置于所述对接部12沿纵长方向的两侧,以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本专利技术中,纵长方向指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对接部12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121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121上下两侧的第一壁122和第二壁123。所述对接槽121向前开放设置,并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所述第二壁123具有与对接槽121相连通的凹槽1231以及被凹槽1231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二部分1233。所述凹槽1231内没有设置导电端子且沿对接方向贯穿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壁122具有沿绝缘本体1的厚度方向与凹槽1231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1221和与第一部分1232沿所述绝缘本体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1222。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于绝缘本体1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该部分的厚度较第一壁122的其他部分厚。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端子固定槽14,所述端子固定槽14内设有用于在导电端子2插入所述端子固定槽14时定位导电端子2的定位结构(未图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分别设置有七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部分1233上设置有十五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扩展部1222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232和第二部分1233的端子固定槽14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为一排,且靠近第一壁122;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的端子固定槽14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为一排,且靠近所述第二壁123。所述基部11的后侧中间形成有一收容部110、位于所述收容部110沿纵长方向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侧翼111、从后侧与所述基部11扣合的后盖(未图示)。导电端子2的部分结构自所述端子固定槽14向后伸入所述收容部110内,所述后盖对导电端子2起到限位保护作用。请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有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若干接地端子以及若干电源端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总体分为四组设置,其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1232、第二部分1233、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第一组端子20、第二组端子21、第三组端子22和第四组端子23。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分布于第一组端子20和第三组端子22中。其中,所述第一组端子20和第三组端子22中分别包括有七根导电端子2,并且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第一组端子20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1-S7的定义,其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三组端子22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8-S14的定义,其也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壁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和与第一部分沿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基部设有端子固定槽;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上的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三组端子和第四组端子,每一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壁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和与第一部分沿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基部设有端子固定槽;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上的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三组端子和第四组端子,每一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所述焊脚呈阶梯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末端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峰张勇刚陈亿昌梁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