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受保护门口组件处铁磁性物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2293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保护受保护区域入口的装置,其包括测量第一感应区内环境磁场或梯度的磁性传感器和配置成测量主检测区内是否存在物体的非磁性传感器、设置成与磁传感装置和非磁性传感装置通信的信号处理电路及由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的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配置成提供警报。信号处理电路识别由于铁磁性物体在环境磁场内运动而产生的瞬时变化并将其与非磁性传感装置在其检测区内检测到物体存在的情况相关联,并且在该关联指明在主检测区内存在铁磁性物体的情况下引起报警装置运行。该装置还利用来自非磁性传感装置的信号确定物体接近门口的方向并基于该方向更改报警装置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保护门口组件的装置、受保护的门口及保护门口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减少通常与这类装置相关的错误或多余警报,但不仅限于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铁磁性物体的装置及房间的受保护门口组件,该组件包括用于检测铁磁性物体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包含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的房间的门口附近是否存在铁磁性物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GB 2395276给出一种能够通过提供主传感装置来检测铁磁性物体的装置,该主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无源磁性传感器,用于检测当物体通过环境磁场时在磁场内出现的干扰。所述装置还包括非磁性次传感装置,其检测主传感装置附近物体的运动。如果主传感装置和次传感装置都检测到运动的物体,则警报被触发。该专利提出可以将上述装置安装在包含核磁共振成像仪器的房间门口的任一侧墙上,同时设置次传感装置以检测接近或将要穿过门口的物体。由于所述主传感装置和次传感装置都必须检测物体,因此这种设置方式有助于减少错误警报。上述装置对无意间将要把铁磁性物体带到核磁共振室的人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据了解,过去曾发生过多起由于含铁物体进入核磁共振室并由磁力高速推动到室内的核磁共振机器中的不幸事故。这被称为投射效应(projectile effect),详细描述请参阅GB2395276。近来人们趋向在核磁共振室的门口处设置朝外开的门,即房门打开时位于房间之夕卜。这意味着房门会经过位于房间外墙上的装置的感应区。两方面问题可能引发监控门口处铁磁性物体的系统出现故障。其一,房门通常带有铁磁性物件,例如门把手或锁具零件,当房门和这些物件穿过所述区域时,由于在这些门把手或锁具零件或房门自身内形成的祸电流(Eddy currents),可能会触发警报,发出错误的警报。其二,当次传感装置包括光束时,房门会阻挡光束,这时任何在主传感装置范围内,但并不会穿过房门的铁磁性物体都会触发错误的警报。人们曾提出在装有朝外开的房门时可通过将检测装置置于磁共振室内来解决此问题。这种方法确保房门不会经过该装置的次传感装置的感应区。然而,申请人并不认为这是好的解决方案。核磁共振室受到来自核磁共振设备的高强度磁性辐射,可能会对检测装置产生干扰。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都不喜欢房间内部具有系统的任何有源器件(activepart)。类似地,核磁共振设备也对外部辐射易感,因此可能需要屏蔽所述装置以防止对核磁共振设备产生干扰。人们提出一旦房门关上就关掉装置来改善此问题,但这会导致更高的复杂度及其他不稳定因素。将传感器放置在受保护区内还意味着仅在不安全物体已经进入受保护区后才会发出警报。可选地,将装置放置在房间外的门口前面足够远的位置,使房门不会进入感应区,从而可以解决该问题。然而,这会使该装置占用大量空间,并且可能还需要在该装置与门口之间设置屏障,以防人们不经过感应区就进入房间。在门口位于走廊侧壁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安装装置可能会阻断走廊,因此并不切合实际。WO 2012/022971给出另一可选方案,其中使用一对相对房门而设置的光束,从而在房门敞开的状态下,当有人经过门口时,这两道光束均会被打断,触发警报,然而在房门打开的过程中,房门自身绝不会致使这两道光束被打断。这种方法可确保打开房门不会触发警报。除具有两束光以外,所述系统的运行方式与GB 2395276所述的系统大致相同,但该系统中房门朝外开。上述所有系统,某些时候还是会发出错误警报或者可能发出虽然正确但却无用的警报,甚至申请人所知的其他全部市售系统亦然。发生错误警报的第一种情形是系统被含有铁磁性材料的房门移动而触发。例如,核磁共振室的房门通常是固态金属门用于提供屏蔽,防止辐射通过房门进入房间或辐射通过房门漏出房间。当金属经过磁场时,房门内会产生强涡电流,而该系统检测到这种强涡电流。随后,当有人或物体经过房门时,因为该系统认为人或物体具有铁磁性而触发错误警报,但事实上却是房门。操作人员认为并不理想的另一种情形是当有人携带或穿戴铁磁性物件或者可能无意间推动铁磁性物体进入房间时产生警报。这种警报本身并非错误警报,而只是不理想的警报。一种典型的情境是受过培训的操作人员穿着已磁化的文胸进入房间。这种情况仍会触发警报,即便这是一种安全的情形,并且操作人员经验丰富并能够得以充分信赖而做出忽略此警报的决定。当有人或物体离开房间并被系统检测到时,也会发出多余的警报。例如,操作人员将铁磁性物体移出核磁共振室,尽管其不存在相应危险,但仍会造成发出警报。多余警报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恼怒,并且可能导致他们对真正有用的警报的关注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其至少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改善上文中描述的若干问题。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保护受保护区域入口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磁性传感装置,其配置成测量由至少一个磁性传感器的第一感应区所界定空间的局部体积内的环境磁场或梯度并产生相应的测量信号,非磁性传感装置,其配置成检测在磁性传感装置附近的主检测区内是否存在物体,信号处理电路,其设置成与所述磁性传感装置和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通信,以及报警装置,其可由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该报警装置配置成在装置附近范围内提供可听警报和可视警报中的至少一种警报;进一步,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配置成识别测量信号中由于环境磁场内的铁磁性物体运动而产生的瞬时变化并将已识别的测量信号的瞬时变化与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在其检测区内检测到存在物体的情况相关联,并且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设置成在该关联指明主检测范围内存在铁磁性物体的情况下弓I发报警装置运行,更进一步,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配置成从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的输出信号确定物体接近门口的方向并基于该接近方向更改警报器的运行。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可包括配置成检测在主检测区内是否存在物体的第一非磁性传感器和配置成检测在第二检测区内是否存在物体的第二非磁性传感器,该第二检测区可与主检测区仅部分重叠或与主检测区的任何部分均未重叠。所述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可以是独立装置或者也可以设置利用配置成执行两个感应功能的单个装置,实际上,可让单个装置充当第一和第二传感器二者。所述第二非磁性传感器的检测区可至少部分区别于所述第一非磁性传感器的检测区,并且如果物体已在其进入第一检测区前先进入第二检测区,信号处理电路可确定物体已从某一方向接近,如果该物体在进入第二区之前进入第一检测区,信号处理电路可确定物体已从不同方向接近。因此,通过结合所述两个传感器的输出确定行进的方向。所述受保护区域可包括核磁共振室,房门为到/从该房间的入口 /出口。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产生足够信息的非磁性传感装置,这些信息使所述装置能够在对应于物体从某一方向接近房门的特定条件下,对比该物体从不同方向接近时的警报而更改警报。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可设置成从该受保护区域内接近房门的物体在进入第一区前先进入第二检测区,在这种情况下会抑制警报。这就意味着当有人或物体离开该受保护区域时不会引发警报。如果物体在正进入或即将进入受保护区域时被检测到,则警报可能不会受到抑制。对警报的更改可包括完全或部分抑制警报。例如,如果警报既可听又可视,则可听部分可受到抑制,而可视警报仍然发出。所述第二非磁性传感器在使用位置可设置成在第一非磁性传感器检测到从受保护区域内接近门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保护受保护区域入口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磁性传感装置,其配置成测量由至少一个磁性传感器的第一感应区所界定空间的局部体积内的环境磁场或梯度并产生相应的测量信号,非磁性传感装置,其配置成检测所述磁性传感装置附近的主检测区内是否存在物体,信号处理电路,其设置成与所述磁性传感装置和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通信,以及报警装置,其由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该报警装置配置成在所述磁性传感器附近提供可听警报和可视警报中的至少一种警报;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配置成识别所述测量信号中由于环境磁场内的铁磁性物体运动而产生的瞬时变化并将已识别的测量信号的瞬时变化与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在其检测区内检测到存在物体的情况相关联,并且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设置成在该关联指明所述主检测区内存在铁磁性物体的情况下引起所述报警装置运行,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配置成从所述非磁性传感装置的输出信号确定物体接近门口的方向并基于该接近方向更改所述报警装置的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尼古拉斯·基恩托马斯·约翰·霍顿
申请(专利权)人:梅特拉森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